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疆伊犁州直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38次
  • 评分4
  • 30
  • 0

范连科 杨迎花

(新疆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九年制学校835700)

【摘要】新疆伊犁州直农村学生现状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精选生活化例题、理论联系实际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课堂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 新疆伊犁州直农村学生现状

新疆伊犁州直八县两市,辖80余个乡镇场,中小学生10万余人。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语言理解能力有障碍,自从实施双语教育以来,学生汉语能力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农村孩子见少识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需讲究方法,策略。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变革课堂教学内容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应多增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等重的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中,使天平平衡,带几个质量都是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左右盘各加或减相同的砝码个数,天平依然平衡。学生对这个情境熟悉而又易于理解,并且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学习等式的性质,将会变得轻而易举。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2.增加生活经验题,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比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教师在讲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让两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两人从教室的两端同时起步相向而行,经过一定时间后相遇。(两人的速度不同)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这样的题目也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变革课堂教学形式

有数学教育家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其实真正吸引学生的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大胆地把课堂设到生活中,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通过感触到的实际事物,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再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从而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质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数学课放到生活中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引用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进行教学。

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线和地线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那么长它们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师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问题,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棵树之间是平行的,双杠两根横杠也是平行的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比如:火车的两根铁轨;滑雪运动时,两支滑雪板要保持平行;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等。学生会想到很多这种平行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实际中去验证。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而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应该把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时有学生就想到这样的方案: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就可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都可以。学生议论纷纷,增添了讨论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

三、灵活整合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义

根据生活背景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数轴》时,可以通过从生活实际背景材料中学数学。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问题3: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设计的目的是: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现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突出了情境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四、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函数》这一课,我们就引入了生活中乘公交车从出发点沿着公路驶向目的地的行程,例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及时提问:整个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到哪些量?这些量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化的?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接下来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函数概念。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对学习函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使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对新知理解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 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更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刘兼,孙晓天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郑毓信.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1、2合期.

[4]叶柱.数学教学新视界探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涂荣豹.谈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1、2合期.

[6]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