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建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馆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投稿白熊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933次
  • 评分4
  • 62
  • 0

陈晓君

(浙江省科技馆,浙江 杭州 310014)

【摘 要】通过我国“馆校结合”开展科学教育的试点工作,剖析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进展方向;通过欧美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发展历程与合作现状,以及其他国家与台湾地区科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情况,探讨科普场馆与学校科学教育合作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理念与经验,探索馆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攻方向,最后得出最易于实际应用且带来突破的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馆校合作;主攻方向

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问题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1995年美国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000年英国公布《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我国也制定了《科学教育标准》。并且从2006年起,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发起“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其核心为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相结合,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举国范围就馆校合作进行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一直都在进行试验、实践及探索,已取得实际成果,并且还在推进之中。

1 国内科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试点与现状

1.1 我国推行“科技馆进校园”的试点

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1]

2007-2009年,我国进行“科技馆进校园”的一期试点工作,全国累计48家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参加了一期试点;参加单位就级别来说,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及区县级;就隶属部门来说,有科协、教育及其他系统;就试点时间来说,有一年、二年及三年。

2010-2012年,我国推出“科技馆进校园”的二期试点工作,项目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36个示范推广区,并在19所科技场馆开展深化试点工作。

1.2 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

通过“科技馆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已基本达到其项目目标:一是,科技博物馆在科学教育工作中跨部门协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模式和基础已初步建立;二是,科技博物馆尝试以项目的方式推进科学教育活动,以场馆的资源带动科学教育活动;三是,科技博物馆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受到各单位的充分重视。

例如,作为全国试点单位的浙江省科技馆,2011年与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联合主办了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从全省3000余所学校近万名教师中层层选拔,并在省科技馆举行了决赛;与区教育局合作,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了科技馆的展厅,并进行竞赛活动;又与教育出版社合作,以科技馆展项展品与实验活动为切入点,编辑出版《科技馆奇妙夜》、《趣味科学实验》等科普系列丛书。

通过“科技馆进校园”的试点工作,获取的基本经验要点为:试点单位对项目的认识与积极性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人员的策划能力和业务素质是驱动项目发展的力量;不同类型的校外科技场馆应采用不同的模式;交流与共享可促使试点单位共同获益;规范严格的管理是项目推进的保证。

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可归纳为:馆校的科学教育衔接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科技场馆项目管理能力与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科技场馆对试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制约项目的进展。

1.3 试点工作的进展方向

总结“科技馆进校园”试点工作中的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以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将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充分发挥示范的辐射作用。加强试点科技场馆与教育部门的深入合作,探索更加成熟的工作模式,以科技场馆行业年会倡导发展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理念与方式,以现场的形式宣传和推广成功的模式,以提高试点单位骨干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加强人员培训的深度与质量。

2 国外科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历程与现状

2.1 欧美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历程与现状

欧美博物馆“馆校合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博物馆教育诞生在欧洲,1884年英国利物浦博物馆向学校出借教学标本,并与106所学校建立了藏品借用关系。20世纪初,在美国也出现不少博物馆资料外借于学校,以及学校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的案例。

快速发展阶段。1969年在英国成立了“博物馆教育圆桌组织”,专门从事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与推广;次年莱斯特大学开设培养博物馆教育人才的专业课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50%的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育部门,积极发展与各级学校在教育上的伙伴关系;到70年代上升到90%的博物馆提供教育项目,其主要目标观众就是广大学生。

深度融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国家陆续进行教育改革,并先后颁布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英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学校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博物馆亦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项目设计,通过遵循“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实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两者的有效衔接,标志着欧美国家博物馆“馆校合作”进入深度融合阶段。[2]

1992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中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加强对各级学校的服务,以体认博物馆教育孩童学生的责任,并促进博物馆与学校间良好的伙伴关系”,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制度化的共生关系。[3]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开始向标准靠拢,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

英国要求小学开设科技教育,小学教师往往把孩子们带到科技馆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科技馆为教师开设培训课程,教师将科学中心的学习方式带回课堂,教师也可免费参观科学中心,以便为学生团队的参观做好准备。例如曼彻斯特大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对学校的培训教育服务对象有12万,它的教育培训计划排得很满,以至于报不上名的学校不能参加培训而只能组织参观。

2.2 其它国家科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情况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科学技术博物馆和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来馆做理化实验,内容以趣味性而吸引学生,以贴近生活而受到欢迎;在日本,科技博物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小学校有组织地带领学生来上课,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新加坡科学中心的各种培训实验活动均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每年接待15万名学生,真正成为青少年校外学习的课堂;韩国的果川科学馆的科学教育系列项目,涵盖从儿童到成人、个人到团体、入门到专业各个种类与层次,2012年有10171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主题为“光纤维中光线传播”、“科学与法医学”及“基因组”等项目的教育活动。

2.3 台湾等地区科技博物馆“馆校合作”的情况

台湾公立的自然科学类场馆由政府教育部社教司负责统一建设、管理,馆长由教育部任命,全职从业人员享受教师(或公务员)待遇。此种管理模式强调场馆教育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掘利用,同学校科学教育的系统深入合作自然顺理成章,对正规学校共享利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十分便捷通畅。

在台湾,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活动与学校课程密切配合,更注重体验和探究,内容设计不但强调科学性,也力求符合青少年的心智发育年龄特征而更具人性化。

例如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对中小学提供科学教育服务,具体操作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来馆,利用科技博物馆的科学资源进行教学;二是,推广到校服务活动,用“到校服务车”运去包括“科学演示”及“动手做”两部分教材设备。总之,以富有创意的示范教案,激发学生的热诚与潜力。

3 馆校合作的科学教育的主攻方向

3.1 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

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它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自主研发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同时还建立了策划、实施、宣传、评估、反馈等功能的教育项目管理体系,由此而形成一批颇具特色与内涵的科学实验和课程等品牌教育项目,以供学校使用。在教育项目的研发中,他们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

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馆教合作”的核心与关键,值得我国借鉴。

3.2 充分发掘储备科学教育资源

欧美科技博物馆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其资源优势已经成为馆校合作的重要保障。例如展品与藏品资源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用具;实验、讲座、培训、课程等教育项目成为教师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科技博物馆工作人员成为学校科学老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校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宝库。

我国科技博物馆积极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自身打造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资源提供中心,从而与学校建立长期与牢固的合作关系,是一条必由之路。

3.3 努力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国家教育标准是国家层面制定的指导教育项目的开展与衡量效果的准则,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应达到的水平,对科学老师规定了教学方法和学识能力等较高的专业要求,要求整个教育系统通力合作,并充分利用其它力量。美国科技博物馆依据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动配合学校的科学教育改革,其教育项目通常可分为场馆教育(field trip)、到校服务(outreach)、博物馆学校(museum school)及教师职业发展等四种类别。

努力实现科技博物馆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也成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3.4 加强馆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台湾地区学者刘婉珍将“馆校合作”的成熟形态按主导方的不同分为了六种模式:即提供者与接受者模式、科技博物馆主导的互动模式、学校主导的互动模式、社区博物馆学校、博物馆附属学校、仲介者互动模式。

参照台湾地区馆校之间的各种合作模式,结合我国大陆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与实践,以开拓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和争取更为成功的合作效果。

3.5 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

我国科技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不容乐观,普遍缺乏科学教育的专业背景,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科技博物馆要积极引进具有科学教育、传播、视觉艺术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展教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科学教育的理念及展教活动策划组织的技能培训;组织与高校及国际知名科技博物馆的交流学习和专项合作;在大学设置科技场馆科学教育专业,以培养科技场馆从事科学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联手高校,建立招募与培训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机制。

3.6 馆校合作的科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及创新

三部委《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中,有几个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前置性研究”“多样化设计”,前二者应是科技博物馆在教育活动模式上的优势,后二者则是科技博物馆在开发馆校结合教育活动时的重点工作。这既是三部委的要求,也是科技博物馆在开展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时所应高度关注、大力加强的。比如说,如何通过“前置性研究”和“多样化设计”,利用科技博物馆的展览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探究式学习”?这就是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的关键问题。

在2006年科技部组织的科技博物馆高级研修班上,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专家讲义中一章的标题是“科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其它社会教育的最大不同是为观众提供了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此话触及到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本质特点。科技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在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中实现“探究式学习”?使科技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得以发挥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是本文提出的创新之处。

4 结语

由于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科技博物馆、学校的体制机制与我国有很大不同,他们运作、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我们未必能学。不是说我们不应研究这一方面的内容,但现实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难以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的实践中应用,牵涉面太大。而活动本身的模式受体制机制影响较小,而且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等学术性的成果,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最应研究并易于实际应用且带来突破的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科协发青字〔2006〕35号.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Z].

[2]辛兵,龙金晶.欧美博物馆“馆校合作”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C]//2011(广西·南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72-78.

[3]廖敦如.学校与社区博物馆合作之统整课程设计与实施[J].台东大学教育学报15卷,2004,1:211-244.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