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陕西省最早的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发展规划

  • 投稿文风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12次
  • 评分4
  • 26
  • 0

冯尕才

(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714000)

摘 要:1932年陕西实业考察团在森林资源方面的考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早的森林资源调查活动,其考察报告记载了当时森林资源分布、利用、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滥伐等问题,留下了一些可资研究森林变迁的文字材料,提出了保护森林、建设苗圃、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等合理建议,对当时确定林业政策和指导方针、制订造林规划、发动生态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值得重视和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林业史;民国时期;陕西;森林资源调查;《陕西实业考察》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21

基金项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近代西北地区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研究”(WZY220130)

作者简介:冯尕才(1968 -),男,甘肃省宕昌县人,讲师.

森林资源状况如何、究竟有多少,是研究、分析森林变迁和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起点,也是合理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进行规划、编制科学的森林经营施业方案的必要依据,所以,森林勘查相当重要。1949年以前,陕西省从未进行过全面系统地的森林资源调查。由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示以及西北开发建设和抗战大后方建设的需要,民国时期有些组织和个人对陕西局部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过调查踏勘,留下了一些可资进行林业发展历史和森林变迁的珍贵研究资料。严格来说,1932年由陇海铁路发起组织、陕西省政府协助进行的大型综合性考察——“陕西实业考察”所进行的林业方面的调查,并不是一次林业专业调查,但却是陕西省最早的森林资源调查,首次提出了陕西省林业发展初步设想,值得重视和研究。

1 考察过程和林业资源调查结果

1.1 考察过程

陕西实业考察团团员由实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学术团体、新闻界、陕西省政府等44位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内容包括交通、农林、畜牧、矿产等,林业为考察重要内容之一。考察团分为陕南、陕北两组。陕南组有团员26人,胡庶华任主任,赵国宾、凌鸿勋为副主任;8月15日由西安出发,经柞水、镇安、安康、汉阴、石泉、西乡、城固,以达南郑,再北向褒城、留坝、凤县、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等18县,历时41d,行程1250余km。从凤翔开始乘车东返,后6县都只是看看,未做详细调查,所以,调查较多的只有前12个县。北组有团员18人,主任胡博渊,副主任马进、刘澄厚;从西安北上,经咸阳、泾阳、三原、耀县、同官、宜君、中部、洛川、鄜县、甘泉、肤施,折向东行,由延长南下宜川、韩城、颌阳、大荔,以迄华阴,向西经华县、渭南、临潼,回到西安,共历16县,行程1000余km,历时35d…。

考察结束后,编写了20多万字的《陕西实业考察》一书,作为此次考察报告。农林部分由徐埏瑚、李德毅、刘和、张铨、李永振和孙仲逸执笔,记录了林业方面的考察结果和陕西省今后林业发展意见。

1.2 陕南考察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

陕南组对各县面积、人口、地形、土壤、气候、农民生活状况等与林业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内容都进行了走访和踏勘。因内容庞杂,现只将县境面积、森林覆盖率、树种及林副产品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考察团对陕南林业发展提出初步规划意见3条:

一是提倡造林。陕南为天然造林区,应就各地荒山,划分造林区域于相当地点,分设苗圃,广育苗木,实行大规模造林,既能调和气候,增加降雨,避免水旱灾害。

二是开发各种林副产品。陕南林业特产,如漆、桐油、药材、五倍子、薹黄、乌药、单宁等,产量极多,应分别设立工厂,以新机器,用科学方法,改良制造,便于畅销。考察组发现,陕南各县野生漆树极多,从各县建设局统计数据得知,生漆产量,多者可达20余万斤,少者也有数千斤。产地价格每斤0.5~1.2元,平津沪宁等地则每斤2~3元。所以,山区如果发展漆业,比种植庄稼获利要多,因而提出《发展陕南漆业之建议》,建议各县应该以漆业为主要产业。发展途径,是县建设局进行指导,广泛栽植漆树,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漆树栽植、培育、施肥、割漆等技术,予以较大篇幅的介绍和指导。陕南各县桐树也很常见,欧美各国用桐油制涂料、润滑剂、油墨等,需求量很大。陕南山区群众开垦山田,终年劳作不得温饱,考察组提出《发展陕南桐业之建议》,建议大力提倡植桐,将山田栽植桐树。如每亩植桐树数十株,则每年有数百元收入,从而穷苦偏僻之地变为富饶之区。当时世界先进国家已经采用新法榨油,但陕南一时难以办到,所以,建议改进冷压法等旧法,增加出油率。如油比较浑浊,就要进行过滤,提高品质,从而扩展销路。考察团建议集资设立大规模制油厂,采用新式设备生产桐油,则该产业将大有前途。

三是发展交通,特别是开通宝鸡——汉中公路,便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1.3 陕北考察组森林资源调查

陕北考察组关于森林资源的考察比较概略,内容如下:

韩城、洛川、宜君、甘泉四县之间的黄龙山,为梁山山脉,东西200余里,南北约75km,千岩万壑,层峦叠翠,向以森林带著称。甘泉县北境东山大岭一带,树木丛荫,种类繁杂,惜人迹易至,斧斤不时,稍大树木,砍伐殆尽,所存留者,径不盈尺矣。若深入山中,树木之盛,或远过所见。闻大岭东北之五峙山,其南峙、北峙、西峙,各有十里广之松林。大岭以下至柏峪村,两侧山坡,尽是扁柏老树,故村以柏峪名。沿途核桃树及白杨树等均大可合抱。

富县、肤施,均有零星小森林,每处一二里或七八里不等,中幼龄树木居多。

陕北组提出了陕北林业发展规划意见3条:

一是保护天然森林。黄龙山林区面积广大,应该加以保护和经营管理,使之发展广大,“能给以充分之保护,并与以相当之整理,十百年后森林之盛,可想见也”。富县、肤施以中幼龄树木为主的小片森林,“尚须加以作育耳”。考察组主张在公有林林区设立林务管理局和森林警察,进行森林管理保护。为了鼓励人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私有林不宜任意收归为公有林,尊重森林的私有权。不过私有林要纳入国家林业统一管理范畴,砍伐利用前要通知管理局,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择伐。

二是培植森林。林区的林务管理局应成立苗圃,因地制宜,培育树苗,在荒山植树造林,并免费发放给私有林所有者栽植,使公、私有林共同发展。

三是勿垦森林地。要接受宜川、延长一带陡坡开垦的教训,切忌占用陡坡林地开垦梯田,“如贪目前之利,任意耕种,行见数年之后,山坡之沃土,为山洪冲刷尽净。既损林业,复淤河床”,且耕作施肥都不方便,得不偿失。

2 陕西实业考察团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和影响

2.1 陕西实业考察团提出了一些发展陕西林业的合理建议

陕西实业考察内容繁杂,调查设备、装备简陋,社会、自然环境条件艰苦,人力、时间都有限,“跋涉时间多,考察时减少”,“以路程平均,每日须行七十里之谱”,且没建立严格的调查标准,所以,以现在目光来看,其森林资源调查较为粗陋,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不过,这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陕西林业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关于陕南、陕北林业发展意见,已如上述,都相当中肯。最为难得的是考察团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想。陕西近代以来,森林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生产条件日益艰苦,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而旱灾的破坏性尤其巨大和深远。发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的以旱灾为主的综合性灾害,打击尤其巨大,仅1929年,就有250万人饿死,30余万外逃,灾民535万。考察团考察之时,灾害仍余波未尽。考察团认为陕西旱灾趋于严重,与森林砍伐过度、植被减少,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有很大的关系,明确提出通过发展林业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条件。陕北“山深草茂,便于造林牧畜”,主张优先发展林牧业,以免陡坡开垦加大水土流失。针对陕北雨水稀少,水利灌溉不便,容易遭遇旱灾的不利条件,提出利用当今先进科学技术,“凿井开渠,造林蓄水,则水旱调矣”。陕南实行大规模造林计划,“既能调和气候及雨量,更可避免水旱灾害之困扰”。这些主张,可谓是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的先声,确属真知灼见。

考察团关于发展陕南林业的意见,实业部十分重视,拟全国保安营林计划时,将陕西省列入第四保安林区,另饬陕西林业主管官厅从速调查宜林山荒,制订全省造林计划,呈候核定施行。这是民国时期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对陕西林业发展作出指示,也就是说,陕西林业第一次被纳入到全国林业建设规划当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考察为次年(1933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今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筹建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2.2 开陕西森林资源调查之先河

著名学者竺可桢指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准很容易从这个国家对于其国境内的地形、气候、动植物和矿产的普查工作做得怎么样而看出来。晚清政府和1932年以前的民国政府都曾为了采伐而对部分林区作过勘察,但都不涉及西北地区,体现出中国林业发展的落后性,而西北地区尤甚。相反地,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有大量西方人,如法国谭微道(A.David)、俄国的普塔宁(G.N.Potanini)、德国的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和菲尔奇纳(W.Filchner)、英国的法月(R. Farrer)和拍东(W. Purdom)等,深入陕西地区进行各种考察,获取了大量的森林以及生长于其中的动植物信息和动植物标本、种质资源,运回国内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园林建设。仅以谭微道来说,他于1862年来华,采集植物3000多种,运回法国2000多种,引入80种左右的植物到巴黎博物馆所属的植物园栽培,其中尤以秦岭山区、穆坪、挂墩采集最为重要。法国植物学家弗朗奇特(A.Franchet)据谭微道采集的植物编了《谭微道植物志》151。外国探险家的采集和科学家对中国动植物的研究,使得中国学者深以为耻。

更重要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东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人们把目光投向广袤的西北地区,陕西的战略地位迅速提高。然而这里不仅落后,更因受到大旱灾的打击而社会经济极端凋敝,亟须制订计划,恢复元气和开发建设。

陕西实业考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组织起来的。这次森林资源调查虽然比较潦草,但总算开了一个好头。正如《陕西实业考察》总结所说:“所望国人闻风踵起,准备较长时间,进而为精密与普遍之考察,则本报告书之充实发扬,可翘首而待矣。”此后,陕西的森林调查活动越来越多。1933~1935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德籍教授、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茨尔博士在东自韩城、西到陕甘界地、南到汉中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森林考察;1937年,陕西省林务局技术人员史国华在秦岭和汉中一带进行考察;1938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牛春山登太白山考察;1938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组成森林植物考察组,对延长、安定(今子长)、米脂、绥德、榆林、安塞、保安(今志丹)等地的森林和植物进行了考察;1940年夏,乐天宇、江心等红色林学家组团对陕北一带的森林进行了考察;1943年初,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主持组织了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带领章元羲、梁永康、傅焕光、张乃凤、蒋德麒、叶培忠、冯兆麟等著名学者,由甘入陕进行了水土保持考察。历次考察活动所提出的考察报告,记录了大量森林信息,为了解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提出了许多切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建国后陕西林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结语

1932年陕西实业考察团开陕西省森林资源考察历史之先河,记载了当时陕西局部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利用、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滥伐等问题,留下了一些可资研究森林变迁的文字材料,提出了保护森林、建设苗圃育苗、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等合理建议,促使陕西林业第一次被纳入到全国林业建设规划当中,因而,是一次比较重要的林业考察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陕西实业考察团.陕西实业考察[M].台北:文海出版社,2009.

[2]李振民,陕西通史·民国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何玲,陕西实业考察团建议该省实业计致致行政院函暨实业部核办情形[J].民国档案,2001,(1).

[4]竺可桢,中国生物学地学的发展状况与前途[c].竺可桢全集(第3卷).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5]罗桂环.近代西方人在华的植物学考察和收集[J].中国科技史料.1994,(2).

[6]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林业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陕西地情网.http://www.sxsdq.cn/dqzlk/sxsz/lyz/.

[7]乐天宇,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书[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8]傅焕光.傅焕光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