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提升思路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33次
  • 评分4
  • 83
  • 0

王瑞,陈永忠*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04)

摘要:介绍了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现状、消费现状以及进口现状),从政策、企业、科技角度概述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深入剖析了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新品种、建立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推进机械化进程、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支撑平台等提升油茶产业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油茶;产业;现状;发展思路

收稿日期:2015-01-30

修回日期:2015-04-25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3FJ1006)。

作者简介:王瑞(1983-),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生,主要从事油茶良种繁育研究工作。通信作者:陈永忠,男,研究员。E?mail: wangrui102@163.com

油茶泛指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率较高,具有栽培应用价值的一类植物。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代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有2300 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4]。油茶主产于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80多万hm2,年产茶油51.8万t。湖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34万hm2,产油20.7万t,产值213亿元,油茶栽培面积一直居全国之首。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长沙召开以后,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5]。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增加食用油供给,提高农民收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1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消费现状

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尤其是草本油料产量可观,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受种植面积的影响,国内草本油料作物产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我国食用油消费增长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2000年,食用油消费量增长较为缓和,1992—1994年消费量从575万t增长至963万t,增加了67%;1994—2000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食用油消费量从963万t增长至1 352万t,平均每年增长5.8%。第二阶段从2001—2010年,食用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费量为1 455万t,2002年已经突破1 500万t,到2010年增长至2 932万t,平均每年增长7%[7]。

2000—201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进口量逐年上升。自2002年加入WTO后,我国海关油脂进口配额限制也逐步放宽,因而2003年国内油脂油料的进口迅猛增长,总进口量比2002年增加73.7%。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最高峰,总进口量为2 088.9万t,2010年进口依存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71.2%[8]。

茶油是一种优质木本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还富含维生素E、多酚、山茶皂苷、角鲨烯等功能活性成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长期食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低血压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作用。

我国植物油有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我国粮油到了危机的边缘,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而草本油料由于种植面积的局限发展空间不大。油茶不与人口争粮,不与粮棉争地。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急需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以解决我国粮油安全的问题。

2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概况

2.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领导曾等多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科学编制油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油茶发展起来”[9]。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将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467万hm2,年产茶油250万t,年产值1 000亿元。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8—2014连续7 a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南方各油茶产区如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等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一些油茶主产区市、州、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2008年以来中央对油茶的总投入已达到30多亿元,国家对油茶新造林补助标准由3 000元/hm2提高到4 500元/hm2。

2.2企业参与积极性高涨,经营模式多样化

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与油茶产业的企业有1 30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1 800多个。国家林业局认定了首批43家“全国油茶重点企业”和19个“全国科技示范单位”。

油茶产业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科技+农户”等多种经营化模式,近年来,涌现出了湖南金浩茶油有限公司、湖南金拓天茶油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青龙高科技茶油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油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这种有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0-14]。

2.3油茶良种数量不足状况有所缓解

全国已选育出油茶良种260多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出“亚林系列”优良无性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选育出 “湘林系列”优良无性系、家系及杂交组合,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岑软系列”优良无性系,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赣系列”优良无性系,赣州市林科所选育出“赣州油系列”优良无性系,广东韶关林科所选育出“韶关系列”优良无性系,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闽无系列”优良无性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育出的“华字系列”优良无性系。选育出的良种中有69个通过国家良种审(认)定,这些优良品种(系) 产茶油在 750 kg/hm2以上,有的在1 050 kg/hm2以上,突破了我国油茶良种数量不足的瓶颈[15-18]。

2.4加工产品品牌不断涌现

知名油茶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出现了“林之神”、“金浩”、“苏仙”、“金拓天”、“茶仔皇”、“茶乡物语”、“山润”、“润心”等众多品牌,仅湖南全省注册商标就有30多个。

随着加工企业的增加,油茶副产物种类不断增多。除茶油外,油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已研发出护肤品、洗发露、沐浴露、精油、胶囊、肥料、饲料等产品。

2.5油茶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科技支撑的依托主体,通过实施国家和部省级科技专项攻克了良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通过油茶标准化示范区与科技推广等示范类项目的实施,建设了很多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立了示范样板。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推广成效显著,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重点培训企业、大户、农民以及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将油茶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到各油茶产区,切实提高了油茶经营管理水平。

3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优良品种无法满足不同区域产区的需要

3.1.1高产高抗新品种数量少

目前,我国大面积油茶林为自然林或传统农家品种人工林,产油量不高,广泛种植的主要是以优良无性系为主体的第1代良种。这些良种多为各产区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林分中通过单株选择而培育成功的优良无性系或者家系等,单位面积产量增益10%~30%。全国油茶总产量还很低,单位面积产值不高,高产高抗新品种不多,广适性品种少,还不能满足不同区域产区的需要,仍需继续开展良种选育研究。

3.1.2优良品种繁育相对滞后,高质量苗木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油茶新品种繁育主要采取无性繁殖方式,而无性繁殖主要以芽苗砧嫁接方法为主,方法单一;并且该方法技术难度较大,成活率不稳定,合格苗木出圃率较低,育苗周期长,需2 a才能出圃。育苗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油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延缓了油茶良种化进程。而油茶组织培养技术具备了出圃时间短、工厂化育苗的巨大潜力,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

苗木培育与生产容易造成脱节,调控难度大。除计划内育苗以外,一些农户自发育苗多,不但影响了苗木质量,而且导致苗木剩余,仅靠政府调控难度很大,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需要。

3.2油茶新造林成活率仍很低

油茶新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导致油茶新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1)选用的苗木质量规格不统一,如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不一致、根系的完整度不一致以及苗龄不一致等都会造成造林成活率低;2)油茶造林技术滞后,如栽植时间、种植穴的深度、栽植深度、培兜覆盖等技术不到位导致造林成活率低;3)油茶新造林早期管理滞后,由于粗放经营管理意识及后续资金缺乏等问题,造林后缺乏抚育管理导致造林成活率低。

3.3低产林改造技术没有根本突破

在我国现有的油茶林中,绝大多数还是低产林,其品种混杂老化,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产茶油只有75~90 kg/hm2。由于改造技术含量低,缺乏科学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改造成效不明显。同时,大面积新造良种林,因造林后后续资金缺乏,导致管理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期效果,以致低产低效。

目前,油茶专业机械很少,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油茶林的抚育管理仍需大量的劳力资源,而产区劳力多外出打工,导致人工成本高,使得投入产出比低。很多技术措施难具竞争力,也影响了低产林改造的成效。

3.4良好的经营模式还未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不利于油茶良种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规模化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19]。近年来,各地探索出油茶等经济林发展模式,如冯纪福[20]、李诚[21]等总结出“龙头公司+基地”式、“龙头公司+基地+农户”式和专业合作组织式等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陈仁友[22]提出油茶发展模式应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黄敦元等[23]也提出了 7种不同油茶经营模式。可见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应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归根结底,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与农民的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要有机结合,应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并且通过示范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原料林基地建设,使企业与农户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4油茶产业的提升思路

4.1持续选育和推广高产新品种是加快产业发展的核心

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目前所使用的良种多为从自然林分中通过优株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等方法选育出来的第一代良种,平均年产油450 kg/hm2以上。油茶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基础是良种的增产能力突破了投入与收益的瓶颈,持续选育高产新品种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需在无性系良种选育的基础上通过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继续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第2代油茶新品种。

杂交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等优点,且杂交子代苗木及家系苗木繁育成本低,苗木质量好,造林成活率高。目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已有5个杂交新品种及2个家系通过了良种审(认)定,并且建立了全国第1个油茶“两系”杂交种子园,油茶杂交杂交子代苗及家系苗已开始推广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许多与油茶产量、品质、抗性有关的功能基因已被找到[24-27],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强的油茶新品种也将成为未来油茶育种的方向。

4.2建立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是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

4.2.1大力推广油茶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油茶轻基质容器育苗具有:透气、透水和透根性能好,根系发达;质量轻,便于运输;容器可降解,栽植时不用拆容器,造林效率高;苗木质量好,造林成活率高;一年四季可造林,延长了造林季节等优点,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已有很多科研人员开展了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28-30],应继续加强对轻基质配方、容器杯规格、容器杯材质、苗木管理技术等的系统研究,建立完善的油茶轻基质杯育苗标准化技术体系,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出苗率,从而缓解油茶产业发展中高质量苗木紧缺的问题。

4.2.2组织培养是油茶新品种繁育技术的趋势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不受季节限制、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高等优点,是油茶新品种繁育技术的趋势,尽快实现产业化可缓解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良种穗条不足及苗木紧张的现状,并且可以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2008年以来,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31-33],生根难、生根率低、移栽成活率低一直是油茶组培未能实现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应集中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建立完善的油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化进程。

4.3推进机械化进程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转到第二、三产业,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出现老龄化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结果是农村劳动力的女性化,这一现象将不仅不会减缓,而是会加剧[34-35]。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劳动力减少,成本过高,因此推进机械化进程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现已研制出旋耕机、割灌机、油锯、粉碎机等油茶专业农机具,并已推广应用;但在油茶修剪、采摘方面无专用机械,而油茶采摘、修剪季节性强且时间短,需大量的劳动力。加大油茶果实采摘机械、油茶修剪机械、油茶果实脱壳和干燥自动化机械的研制开发,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状况,节约成本,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并能加快产业发展的进程。

4.4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是加快产业发展的根本

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既是促进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保障,又是保障产品消费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油茶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从以下3方面加快油茶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1)加快制订油茶育种、栽培、加工等产业化发展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构建标准化体系,使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确保各类产品优质高效;2)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样板,推动标准化的实施成效;3)建立健全油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加大对市场油茶假冒伪劣产品的督察检查和打击力度。

4.5建立信息交流和社会化服务支撑平台是加快产业发展的保障

4.5.1建立油茶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油茶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涵盖油茶科技成果展示、良种和技术信息查询、良种和产品供需发布、行业新闻和发展动态报道、专家在线答疑系统、产品交易等,为油茶科研生产提供全面、 快捷有效的查询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油茶产业信息化、 高效化管理和信息传播,促进产业发展。

4.5.2建立油茶社会服务支撑平台

以油茶产业协会作为社会服务支撑平台交流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发挥协会在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纽带作用。

油茶种植环节:协会应积极协助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及先进的繁殖培育技术,并适时开展技术培训。

加工环节:与其他油脂产业比较,油茶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茶油作为我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优质高档木本食用油,加之目前油茶的总产量不大、规模化精深加工利用程度不高的双重影响,其茶油与其他食用油相比还处于高价位;且茶油专用的纯度检测技术、质量标准以及油茶企业准入制度不健全,导致目前茶油企业间依然存在无序竞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影响了公民对茶油产品品质的信任度不高,严重制约了茶油产品销售、市场拓展以及品牌创建。协会应加强会员的行业自律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质量、管理、资质认证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现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销售环节:进一步加强油茶及茶油产品的宣传力度,普及油茶知识与茶油文化,通过塑造健康的油茶文化理念,改变并提高公众认识,为湖南油茶产业和市场拓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协会作为产销桥梁,发展网上展销、电子商务和会展经济,促进产品销售,实现增收目标[3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1-5.

[2]张宏达.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G].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81:1-12.

[3]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1-4.

[4]陈永忠,王德斌.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23-27.

[5]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R].北京:国家林业局,2009.

[6]国家油茶科学中心. 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4.

[7]美国农业部.Oilseeds: word market and trade archives[EB/OL]. (2015-04-09)[2015-04-18].http:∥www.fas.usda.gov/oilseeds_arc.asp.

[8] 王瑞元.我国食用油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EB/OL]. (2011-05-25)[2015-01-08].http:∥www.chinagrain.cn/caiyou/2011/5/25/201152510553686426.html

[9] 回良玉.重视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EB/OL]. (2008-10-14)[2015-01-10].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10/1014_17_829419.shtml

[10]彭邵锋,陈永忠,马力,等.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4):131-137.

[11]王瑞,陈永忠. 湖南省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展望[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2):59-61.

[12]陈永忠,罗健,王瑞,等.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1):10-12.

[13]阙龙善,张国武,杜天真.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科学,2007,25(4):505-510.

[14]彭邵锋,陈永忠,马力,等. 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技开发, 2012, 26(5):1-8.

[15]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等.油茶“XL系列”优良家系与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18 (5):17-20.

[16]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油茶亚林 1、亚林 2、亚林 6 三个优良家系的选育[J].经济林研究,1986,4(1):30-39.

[17]陈永忠,王德斌.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23-39.

[18]张日清,丁植磊,张勖,等.油茶育种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1-8.

[19]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 2):11-15.

[20]冯纪福.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产工业,2010,37( 1):58-62.

[21]李诚,黄勋. 苏仙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4):84-86.

[22]陈仁友.松阳县油茶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80-381.

[23]黄敦元,叶素琼,张孝金,等.赣南地区几种不同油茶种植发展模式的探索[J].江西林业科技,2010(1):42-44.

[24]谭晓风,胡芳名,谢禄山,等.油茶种子EST文库构建及主要表达基因分析[J].林业科学,2006,42(1):43-48.

[25]谭晓风,陈鸿鹏,张党权,等.油茶FAD2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3): 70-75.

[26]张党权,谭晓风,陈鸿鹏,等.油茶SAD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2):155-159.

[27]蒋瑶.油茶ACCase基因BC和p?CT亚基的全长cDNA克隆[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28] 彭邵锋,陈隆升,殷元良,等.油茶容器苗空气控根与分级培育技术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66-68.

[29] 彭邵锋, 陈永忠.不同育苗基质对油茶良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1):26-31.

[30]钟秋平, 蔡子良, 王森, 等.油茶容器育苗基质配方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0):26-31.

[31] 陈春. 油茶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防护林科技,2012,107(2):24-26.

[32]黄莉雅,张日清,马锦林,等. 油茶愈伤组织和芽诱导培养条件的筛选[J].经济林研究,2010,28(1):30-34.

[33]王瑞,陈永忠,王湘南,等.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9,27(2):35-39.

[34]张凤路,刘雪春.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趋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88-90.

[35]耿端阳,张铁中,罗辉,等.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4(4):208-210.

[36]赵波.安徽发展油茶生产大有可为[J].安徽林业,2005(5):8-9.

(责任编辑 葛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