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园林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瓜州县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 投稿千里
  • 更新时间2017-10-28
  • 阅读量648次
  • 评分4
  • 84
  • 0
邵忠林

(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1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河西粮棉基地”的荣耀光环已经褪色,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实力不强、促农增收乏力等问题逐步显现,走高效、特色、节水、生态、循环的路子已经成为瓜州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高效农业;品牌化;对策与建议

1 瓜州县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瓜州县地处疏勒河中下游瓜敦盆地内,光热充足,降雨量稀少,昼夜温差大,区划面积241 hm2,耕地近4.7万hm2,地势平坦开阔,祁连山冰雪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受昌马、踏实冲积扇影响,土质存在僵硬、盐碱、沙化等问题,适应于低耗水、抗干旱、耐盐碱作物生长。

近年来,瓜州县针对传统农业效益低的实际情况,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引领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枸杞、蜜瓜、特色果蔬为代表的高效农业面积达2.7万hm2,全县从事农畜产品加工、储运的企业达52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40家,初步形成了“企业+组织+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高效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65%,已经成为瓜州县农村经济的特色和亮点。

2 目前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资金短缺

生产户因自身资金积累不足,商业银行又存在信贷风险担忧,一般不愿放贷,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突出。同时,受技术、市场和自然等多重风险影响,风险规避难度大。

2.2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现有农业技术服务力量紧缺,专业型人才匮乏,难以满足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品种培育等方面缺乏创新,蜜瓜、枸杞等作物种苗完全依靠外部调用,没有形成自主研发品牌。

2.3 农村改革步伐缓慢

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地权、林权、水权改革在农民保值增收和财产增加方面没有破题,农民以土地流转规模发展高效产业的意识不强。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管理不规范、经营效果差、作用发挥不明显。

2.4 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

现有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链条短且程度低,产、加、销关联度不高,从地头到工厂、超市、餐桌的营销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竞争实力较弱。

3 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行动先导

把高效农业发展作为扭转瓜州县城乡“三元”结构的切入点,改变现有农业经营思路和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县内外企业与蔬菜产业示范点建立供求关系,设立后勤保障基地,走“以工促农、工农互补”的路子。定期组织乡镇领导干部、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和种养大户赴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现场感受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高效农业发展动力。设立瓜州县农业园区管委会,专门配备农业管理人才,配套扶持资金,严格企业准入门槛,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3.2 强化资源整合,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财政支持力度,采取分类归并、切块打包等方式,整合农牧、林业、水务、扶贫、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扶持高效农业发展、优势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培育等,聚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加大高效设施农业的推广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银行合作、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信贷、补贴、参股和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服务行业进入高效农业,进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高效农业担保基金,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新的农业保险设防体系,规避和防范自然风险对高效农业的危害。

3.3 完善推进机制,为发展高效农业增添生产动力

鼓励县内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有偿转让的形式就近流转农户耕地,培育土地流转示范点。探索建立城乡互动机制,鼓励农村居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城市居民通过土地流转返乡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实施“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工程”,每年定期开展农业项目赴外招商考察活动,引进国内竞争实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优势区域、优势企业的集聚,形成高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群,提升特色高效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快建设城东现代农业物流园区,举办农产品产销洽谈、展销展示等活动,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4 健全服务体系,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基础保障

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健全农业执法体系,突出抓好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登记,确保高效农业生产安全。规范合作组织运营,提高合作社准入门槛,实行技术指导、种植品种、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分配机制“五统一”,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帮扶几户、带动多数”的发展局面。

3.5 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高效农业,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恢复和完善农民夜校制度,定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田专家” “土秀才”开展种养经验巡回演讲。实行农、林、畜技术部门服务效能工资绩效制度或经费包干制度,鼓励农、林、畜大专院校毕业生在一线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农、林、畜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客座研究员到田间地头会诊把脉,着力解决各项关键技术,全力保障高效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