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224000) 刘 义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5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英语教师的启蒙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提升课堂的实效性,这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为了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可以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活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生活情境紧紧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英语。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采用了短小精悍的文字说明,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使枯燥的英语教学变得有文化内涵。课本中各种各样的fruit(水果)、drink(饮料)、ice cream(冰激凌)、cat(小猫)、dog(小狗)等都是教学的内容;另外课本还为学生提供了游玩的地点,动物园、公园以及游乐场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他们听惯了母语的表达形式,新鲜的英语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正是习惯的养成时期,英语教材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日常礼貌用语,这对从小规范学生的礼貌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书本知识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情境,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更不能促进学生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实际的教学与学生生活进行实质性的联系,把生活带入课堂,把课堂生活化,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英语。例如,为了把学生带入英语的情境,我经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英语单词,例如电视台标志CCTV、安全出口EXIT,学生衣服上的fashion等,一方面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于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师每天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例如在教学《Unit 6 Let’s go by taxi》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首先预习各种交通工具的英语表达,对所在区域的各种活动场景的距离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课堂上首先以猜词游戏导入教学,由于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在《My family》的教学时,在授课前,我给学生留了预习作业,假设你是学校的小记者,回家后对家人进行个人资料的采访,把采访的内容制成表格,并带一张家庭照片到学校。在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交换家庭照,然后组织对话,对话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Who is this? What is her /his name? How old is he/she? What does he/she do?”这样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他们边欣赏照片边组织对话,了解对方的家人的情况,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为学生创设英语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学习要为学生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环境。上课前几分钟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说话,最初可以是简单的介绍自己,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的加上个人爱好介绍、家人的介绍、对事物的看法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采用英语教学,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如 “It is time for class,listen to 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open your books,be quiet”等,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小朋友们对过生日都有一种盼望,因此,在 “A Birthday Party”一课的教学时,我在课前让学生精心布置了教室,并自己掏钱买来了饮料,生日蛋糕、生日蜡烛等各种生日道具,在课堂上设置生日现场,教学生唱英文的生日歌,切蛋糕、分蛋糕、吃蛋糕等真实的情境活动,学生在吃喝玩中学习英语,对于“a birthday party”,“put sth. on/in sw.”, “have some cake”, “this or that one”等这些平时特别难掌握的短语,在此情此景中变得再简单不过,学生的表达欲望也被激发出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