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英语论文范文,小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05次
  • 评分4
  • 68
  • 0

江苏东海县横沟中心小学(222300) 张兆如

一、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使他们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推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与应用,即使在农村小学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了。当下,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且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如果他们在预习中已掌握了40%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却不能让他们达到80%,甚至100%。换言之,如果教师的引导还停滞在学生已经理解的水平,对学生而言,这堂课就没有新鲜感,也就毫无吸引力了。

许多名师都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出新奇的亮点,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让学生享受到新的收获并获得新的启迪。薛法根老师教学《爱之链》一文时有一段引导:“这篇小说很有意思,你一读全知道。而故事中的人物呢?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哪些情节是你知道而他们不知道的?”薛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一般化理解,而是独辟蹊径:“哪些情节是你知道而故事中的人物不知道的?”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新鲜。这就能激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又摘到了更为甜美的“桃子”。

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设计富有新意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主旨的积极性。如《望月》一课,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和小外甥在轮船的甲板上赏月,背诵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并望着月亮展开想象的情景。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品读课文,体会、感受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中的月儿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犹如一根红线,将文中出现的三幅画面(作者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这样与文本内涵紧密相关的,具有方向性和穿透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比较和变化中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得到螺旋式提升。

二、善于变化形式及方法,让学生对阅读课堂充满期待

我们倡导新课堂。但怎样求新呢?求新在于求变,语文课天生喜变。《社戏》中的小伙伴们对老旦很反感,原因就是老旦“咿咿呀呀”地唱,引不起小朋友们的兴趣。同样,每堂语文课如果总是一样的行头、一样的腔调、一样的套路,哪怕是多媒体辅助,声、光、电齐上阵,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技止于此”,久而久之,学生也容易产生腻烦心理。

阅读教学变换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善于运用不断变换的语气、语调、眼神、手势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悦纳心理。教学中,那些神气活现、激情满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精神倍增,也征服了听课教师。还有那些具有语言磁力的教师,偶尔来点方言或英语,甚至变个滑稽腔调,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的教师真是“连眼睛都会说话”,这怎能不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目的是要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教师呆板守旧、老调重弹、萎靡不振,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富于变化。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可以结合天游峰的相关图片或录像资料,补足文本,让学生更容易想象天游峰的高与险。这样要比只读课文去发挥想象更加形象可感。又如,有的教师把《水》中“用一勺水洗澡”的一段,改用诗歌的形式,用课件播放出来,再配乐朗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迸发出强烈的共鸣,对课文的感悟就更深刻了。

再次,要变化问题导引的方法。如品味词语的意思。《乌鸦喝水》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样是品味词语“终于”的意思,有的教师就直接提问:“这里的‘终于’一词能不能删去?”而有一位教师就采用范读的方法,故意丢掉“终于”,学生一下子就听出了其中意思不对。这时,再让学生细读品味,他们很快就思考出“终于”一词表明乌鸦想了很长时间。可见,变换一下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搭建足以展示自我的舞台

研究表明,学生向往的是“敢说,想说,抢说,上讲台前说,当小老师教别人”的课堂。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渴望“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发言、表现的机会,这要比体罚还难受。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里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一位学生讲解“玻璃”一词时,就地取材,用教室的玻璃窗作示范;一位学生在讲解“羡”的意思时,还能运用造字法的知识分析字理并在黑板上演示:“上面是羊,羊是美味的,下面是一个人张开大嘴馋得直流口水。”诸如此类的表现,可能就弥补了教师备课时不曾预设的问题,从而使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活力。

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到90%不等。其中,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由此可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多种器官综合使用。教师还应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生成智慧,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