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儿童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儿童学习语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阶段学习英语对儿童英语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通过加强学校英语学科建设,提升英语师资水平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觉性,合力促进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路径;
在经济不断全球化,社会生活不断信息化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学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期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期,在此阶段,儿童学习语言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小学阶段学习英语对提升儿童英语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英语教育事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主要问题是: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生学习英语动力不够等。因此,积极探究提升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培养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学校英语学科建设
(一)提高英语教师聘用标准
目前,西部地区部分在岗英语教师并非英语师范专业毕业,英语综合素养不足。西部地区学校应适当提高英语教师聘用标准,保障英语教学水平。近年来,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招生人数相对稳定,因此,在英语师资后备人员“供大于求”的现实条件下,可以实现“优中选优”的英语教师聘任目标。
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入职条件,在现有师资认证体系下,可以综合考量学历考核、任职资格、教学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提高英语教师聘任标准,突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组织英语能力考试作为选聘教师的基本手段,衡量应聘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可以逐步建立英语教师评价制度,考核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到岗后,学校应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岗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成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实施“导师带徒制”等青年教师培养机制,要求英语教师在团队协作中开展教学[1]。
(二)加强交流研讨,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由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有限,需要优秀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否则即便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还是难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各学校英语教师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交流。同一区域不同学校的教师间缺乏教学交流研讨机会,同一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也缺乏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甚至在个别学校,英语教师备课形同虚设,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流于形式。校际分割、学段分割导致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这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组织,加强区域内、区域间英语教师的交流、学习,特别是安排优秀教师多做示范课、公开课,拓宽教学经验交流渠道。此外,可进一步实施教师流动制,采取支教或“导师带徒”等形式,充分利用当地教师培训资源,帮助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学校改进教学方法。
(三)扩大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比例
为解决当前西部地区学校英语师资水平偏低、英语交流环境条件不够等问题,建议广泛引进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充实到各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引进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可以加强小学英语口语课程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是有助于语音和语言文化的习得。在调研中,有英语教师认为,外教对小学生英语语音习得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
(四)加强英语教育环境建设
一是推进校级互动。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教学支持和课程资源支持,可以提高区域内整体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推动教育平衡的进一步落实。加大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教学支持,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城镇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课堂录像、影音资料、试题库等。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数量有限,校际竞争压力相对小于城镇学校,加大农村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组成校际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团队,集合各校的优势力量,集中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践行协作共赢的教育发展理念。
二是注重课内外英语学习环境建设。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练习时间有限,无法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课外英语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构建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给学生提供在英语语境下沟通交流的机会,为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创造条件。
二、提升教师英语专业素养
(一)提升英语综合运用水平
“双减”政策落地后,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学难度加大的困境。因此,提高西部地区英语教学质量,关键之一在于提升英语师资水平。英语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提升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不断发展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英语教学。
(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职业化背景下,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实现专业水平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过程。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从“教书匠”成长为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成长为学生信赖和敬佩的专业教师。构建英语活动型课堂,形成“以合作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2]。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任何一方的欠缺必然导致教学能力停滞甚至倒退。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作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探索、创新,有力保障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三)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3],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以交流和阅读任务为驱动力,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困难问题。“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通过提供与母语学习相似的过程及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英语”[4]。通过访谈发现,小学英语教师比较重视英语阅读和口语教学,有的英语教师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设计英语交际场景,播放英语歌曲、电影等,并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完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与动力,切实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一)家长重视并支持英语学习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断完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给予合理的评价,并且及时跟学校、孩子沟通。尽管部分西部地区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限,但是家长要认识到英语在当今时代中的地位以及学习英语的价值,重视并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责任意识,通过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学习科学的教育观,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从而进行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为孩子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家庭环境基础。
(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的目标[5]。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语音基础,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稳定,认知兴趣具有一定的情境特征,因此,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清楚认识到小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和能力上的巨大差异。此外,小学生在语言习得方面的感知力和可塑性较强,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以听、说、练为主,如果缺少循环巩固,那么课堂学习内容遗忘率会升高,学习成效会降低。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牢记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自主探索适合自身学习特征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英语对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学生要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如制订周密的英语学习计划,在计划目标完成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进步;养成听、说、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坚持每天诵读英语句段,坚持每天听英语广播,借助听力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坚持每天写英语单词、日记等,在巩固所学英语知识的同时强化英语运用能力。最后,学生要坚持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英语展示交流活动,在交际中敢于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利用购物、就餐、旅游等机会学习英语。
四、结语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科学建设学校英语学习主阵地,强化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家长积极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提升英语的教学质量。
[1] 林海.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61-62.
[2] 王明年,王生才.英语活动型课堂的构建实践与思考:以小组合作写作活动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1,4(4):44-47.
[3] 丁天华.我国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的十年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0):81-88.
[4] 谢大滔.关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79-82.
[5]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