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专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中专中职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中专中职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实践探索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6
  • 阅读量224次
  • 评分0
  • 0
  • 0

  对于很多专业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在毕业之际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撰写论文,而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不知应该怎么来写,显得特别的迷茫,今天小编就整理了非常优秀的关于中专中职教育方面的论文,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1篇:对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中最基本的看法


  周洁(郑州工业技师学院河南郑州150000)


  摘要:视唱教学是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够看谱即唱,并具备独立地把乐谱转化为有声歌唱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实际视唱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该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视唱教学中最重要的四个环节入手,提出了视唱教学中最基本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中专学前教育视唱教学


  视唱教学是一门示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属于识谱技能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中职学生能够通过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视唱是中职中专学前教学专业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感和音准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音乐鉴赏及理解能力。


  1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现状


  首先,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且在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班级授课制,使视唱教学陷入困境。其次,部分中职院校视唱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唱流行音乐为主,对乐理知识等基本音乐知识不重视,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认识五线谱。最后,视唱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使学生对教材上的曲目不感兴趣而不会唱、唱不准,反而对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情有独钟,导致学生中存在“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


  2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的目的


  视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把握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然而在传统的视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出现了相脱节的现象。因此,该文将视唱教学的目的建立于培养中职学生通过识谱、音准、节奏等四个环节的练习上,能够独立谱唱以前不会唱的歌曲,从而使视唱教学目的与学生日后的职业诉求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契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对视唱教学提出最基本的几点看法


  3.1识谱


  识谱教学是视唱教学中的基础环节,而中职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乐理知识基础教育,对于识谱课程普遍抱有畏难情绪,尤其对于五线谱的学习比较抗拒。在教学中,将简谱与五线谱摆在并重位置,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识谱学习上的消极态度,更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唱名方式的魅力与职能。在学生的日后工作中,教材中也会出现很多简谱歌曲,提高学生对简谱视唱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日后工作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应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入手,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听觉先于视觉’’、“先感性后理性”,所以教学中笔者选择从耳熟能详的儿歌开始教学。选择很多学生听过唱过的歌,曲调已经熟悉,难度只是在认谱上,易学、易唱,很容易接受,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曲谱识别。《欢乐颂》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3345|5432|1123|322-|3345|5432|1123|211-||就是一曲典型的以音阶为主的视唱歌曲。又例如《划船歌》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533-|422-|1234|555-|533-|422-|1355|1---|2222|234-|3333|345-|533-|422-|1355|1---||整曲音符只在1~5之间。《小星星》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1155|665-|4433|221-|5544|332-|5544|332-|1155|665-|4433|221-||就比前两曲多加了La这一个音。曲调熟悉,节奏简单,降低了识谱难度,便于学生快速掌握识谱技能。


  3.2音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由于大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大家对音高感觉和节奏韵律认知把握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辨别音高能力和节奏能力的不足会导致演唱时候无法分辨和感受出音高节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试着唱熟悉的音乐。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鼓励学生多听多唱歌谱,逐渐积累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以后再看到谱子时,看谱速度就会提高,歌曲旋律也就学的越快,而且不容易走调。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儿歌耳熟能详的儿歌作为教学内容.因为很多歌曲《七子之歌》《洋娃娃娃和小熊跳舞》《上学歌》《粉刷匠》。。。。。。学生们都听过、|甚至唱过,所以唱起来轻松、易掌握音准。在大量的儿歌练曲谱习中慢慢的掌握了不同音的高度。例如:《欢乐颂》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3345|5432|1123|322-|3345|5432|1123|211-||歌曲曲调已经熟悉,能训练学生的音阶和二度音程音准。又例如《划船歌》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533-|422-|1234|555-|533-|422-|1355|1---|2222|234-|3333|345-|533-|422-|1355|1---||可以练习三度音程音准。《小星星》是四分之四拍的曲目,旋律是:1155|665-|4433|221-|5544|332-|5544|332-|1155|665-|4433|221-||可以练习五度音程音准。


  3.3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视唱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我运用了“奥尔夫声势音乐教学法”,把感性的音乐变成理性的音乐。可以用脚来打基本拍子,稳定节奏,手在脚打基本拍子的控制下击打不同的节奏;也可一组学生打基本拍子,另一组学生在脚打基本拍的控制下打出不同节奏;也可每组学生都打不同的节奏,合在一起是一首多声部节奏曲。笔者还把节奏变成了游戏.把学生分组,让第一组一名同学打出节奏并出题变化出下一种节奏,这样几组同学变化后一起用不同的物体敲击出不一样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他们玩变节奏游戏学生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内心去感受节奏。


  3.4强弱


  强弱的训练应先从拍号入手,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拍号1四二拍是强、弱.拍子一强一弱,给人很有力度感。一般都是进行曲用的多,就好像军队在行军一样;2四三拍是强弱、弱,.三拍子:强弱不均等交替,使得三拍律动性较强,富于动力,常见于圆舞曲;3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四拍子:由于强拍过程拉长,表现更加细致、深刻,具有平稳、深厚等特点,颂歌和叙事歌曲多采用四拍子;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


  视唱教学在中职中专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视唱教学中的识谱、节奏、音准、强弱等四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发展音乐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2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的实践探索


  张涛


  摘要: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之路,将提升学生国际化人文素养、拓展学生国际化专业高度、培养学生国际化外事能力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为根基,以“职业需要”的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体,以“素质养成”的校本特色课程为枝叶,以“特长发展”的综合实践课程为花果,着力构建科学的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出众技能和良好品行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中职学校;课程体系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四川省首批重点职业学校的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之路,坚持“与国际人才需求同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并按照国际化特色职业院校的构想,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出众技能,良好品行”的专业人才。


  在建设国际化特色职业院校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点。学校着眼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将“提升学生国际化人文素养、拓展学生国际化专业高度,培养学生国际化外事能力”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建设智慧课堂为抓手,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社会需求原则、面向国际原则、持续发展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外事服务能力的四维多元课程体系:一是“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二是“职业需要”的专业实践课程;三是“素质养成”的校本特色课程;四是“特长发展”的综合实践课程。


  一、以“适度够用”的文化基础课程为根基


  中职学校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需要,是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有着自身特定的生源和教学目的,其文化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上不宜过繁,难度上不宜过高,数量上不宜过多,并且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要多与专业课程联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国际通行做法,语文、数学、历史、美术和计算机等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要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适度”,就是关注中职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加以提升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化修为;“够用”,是指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他们终身学习的要求。我们不能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单纯放在一个低起点,而要针对他们的实际能力,合理开发其文化潜能,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中职学校中减少文化课教学的专业性,增加教学中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径。这“一增一减”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二、以“职业需要”的专业实践课程为主体


  在建设国际化特色院校的过程中,学校按照技术哲学家卡尔·米歇姆的技术理论(他将技术分为四个方面:①物体的技术,如工具、机器、消费品等;②过程的技术,制造和使用物体的过程;③知识的技术,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④意志的技术,人赋予技术以意志,如目标、意图、愿望等),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建设专业实训室的过程中,不单要注重硬件建设,还应该注重文化建设和学生人格建设;不但要关注专业教学的技能操作,还应该关注专业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和学生人格养成。


  基于此,学校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方面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减少专业理论课程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我们的设计是不超过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十分之一。但现在很多学校部分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占比达到了该专业所开设课程的一半,这显然超过了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专业课的畏难情绪。因此,将专业理论课程删繁就简,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论,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专业实训课程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我们的设计是应该超过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百分之五十。现在专业实训课程最大的问题是实训教材与企业行业要求脱节,实训课程与企业培训脱节,学生实训与市场要求脱节,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学校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适度提升专业素养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专业素养课程针对学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文化的积淀,专业拓展课程针对学生的专业交互能力的构建。透过专业素养和专业拓展的课程设置,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三、以“素质养成”的校本特色课程为枝叶


  在建设国际化特色院校的过程中,学校以建设智慧课堂为抓手,以外语教学为主、小语种教学为辅,推进国际理解、传承国学经典、学习国际礼仪,全面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中职学生外语课程


  国际语言是对外服务的基础,也是对外服务能力的核心。在现有的外语课程基础上,学校外语课程比重将会大幅度提升,外语课程的构建主要围绕“基础英语+岗位英语+第二外语”的模式进行。基础英语将充分体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应用性;岗位英语将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分,如酒店岗位英语以情景模块教学为基础,学前教育英语则增加幼儿英语教学法等;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应结合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如在汽修专业开设德语课程,数字媒体动漫专业方向开设日语课程,财经专业开设韩语课程。同时全校开设外语选修课程,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拓展学生学习宽度,提升学生国际竞争能力。


  (二)建设适应区域国际服务要求的中职学生国际理解课程


  具有良好国际理解能力,是学生对外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尊重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国际理解在外事服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国际理解课程的构建中,在增强学生对于本国文化和本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融入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对西方历史文化进行一定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学校开发以太极养生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理解课程,将中国道教文化、中国茶艺、中国书画、川剧艺术融为一体,开设心智成长、生涯规划、生活技能等课程,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三)建设适应区域文化推广的中职学生国学经典课程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文化教育理念,学校将国学经典纳入中职学生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学生中西融合的“气质”。学校根据学生现实情况,结合成都地域文化特色,开设国学经典课程,如国学诵读、蜀绣、艺术欣赏、川剧等课程,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四)建设适应区域对外服务需要的中职学生国际礼仪课程


  国际礼仪指学生在服务中的言谈举止与行业的国际标准礼仪相匹配,包含了专业素质、礼仪规范、仪容仪表、敬业精神等内容,是构成学生外事服务能力的基本要素。礼仪规范包括仪容仪表规范、日常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和其他对外交往规范。学校在现有礼仪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礼仪课程。


  四、以“特长发展”的综合实践课程为花果


  结合成都市和青羊区文化地域特点,学校在建设国际化特色院校的过程中,提炼文翁千年教化和杜甫诗意文化,形成学校特有的“诗教”文化,坚持“心心向善、事事尚美”的价值追求,创设贯穿“诗教”精髓的学生特长发展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以社团课程为基础,分为四个层面:


  ①技能精英课程,培养专业能手,训练专业技能,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②文艺精英课程,培养文艺特长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表演;


  ③体育精英课程,培养体育特长学生,参加众多体育赛事;


  ④学生兴趣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涉及艺术、体育、科技、心理等多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任何课程建设,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校在提档升级的过程中,面对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迎面而来的是国际化的浪潮。在此过程中,继承历史,面向未来,建设国际化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尤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