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敏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210046)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在知识架构、性格品质、才智天赋上都发生了参差不齐的变化,若想使之得到更加完美的提升,就得带领他们重温苏格拉底式的智慧和李白、陶潜、苏轼等的风采,在充满活力、民主、平等意识的象牙塔里徜徉游弋,获得一种内在的崇高精神,完整、独立地进行思考。《体味汉语的魅力》语言表达训练课,就是要让学生完全可以不受应试功利的限制,在自然生成的诗歌鉴赏及创作体会、抒情文本的朗读训练、绝句对联创作等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中,调动起各种审美感官和以往生活及阅读中的经验,唤醒对汉语美学的本能和直觉,意会传统文化的真谛。
一、换位:以诗贯通今古之情
高一新生,思想开始由感性转向理性,但其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这一课我尽量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话题,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能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彼此换位思考,通过自然而然的对话、质疑、归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联合国将每年农历节气“谷雨”这一天定位“联合国中文日”,推广中文在联合国工作中的运用。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哪位同学能给屏幕上的这幅图片“蓝天白云图”即兴配一首小诗,表达你对汉语的喜爱?”
生(怯怯地举手)西藏的天空真蓝啊/云朵真白/……
(众生窃笑。)
师大家不要笑!哪位可以把赞美声稍微再拖长一点呢?
(众生面面相觑。)
生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四座窃笑更甚。)
师哪位点评一下?
生副词使用重复,缺乏想象力,不如说:“白云啊,多么可爱的绵羊!也像我儿时爱吃的棉花糖。”
师你的想象力很独特。
生我觉得“贼白”这个词倒还蛮有点想头的,也很简约。
师对!“简约”这个词儿很准确,不愧是戏剧社社长!那你能否给这幅图(秋
天的银杏树叶)配上一首简约的诗呢?”
生让我想一下……看上去像一个遥远的秋天/我认得出银杏/以及银杏树背后的光芒/像多年前/你眼中掩不住的喜悦/一地的叶子/多么奢侈的阳光!
生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用“奢侈”这样一个贬义词来描绘这么干净的银杏叶呢?就像为什么要用‘贼’ 来描绘这么温暖的白云呢?
师还是请社长同学自己来回答吧。
生我觉得诗歌应该是文学的金字塔,浓缩了一种纯精神性的戏剧化生活。因此,诗歌的语言不应只是客观世界赋予的,也应是心灵、甚至是哲学赋予的。所以,不能太直白、太口语化,而要运用一点修辞手法。
师看来大伙儿对汉语的直觉都不错,谁来总结一下,一首好的短诗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诗社成员,哪位来说说?
生好吧,我觉得写诗有这么几个技巧值得注意:其一,可用第二人称。如郑愁予的《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 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 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其二,要有孩子般的想象力。例如,有一首台湾儿童诗就很有味道:“我们去远足/雨 偷偷地跟了去/结果/他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他玩。”其三,不妨把生活白描下来,无需所谓的想象力和技巧,就好像你身边的每粒灰尘也要睡觉一样自然。如另一首儿童诗《吵架》:“我和姐姐吵架了/我说她坐的凳子是我的/姐姐说有本事你就搬走呀/然后我就搬走了/好沉呀。”这样的句子就很有诗意。
师太棒了,我觉得这首诗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语气助词“呀”!这是一种自然而然、毫不吃力的技巧,谁来再举个较为经典的例子,说说汉语中虚词的妙用?
生一片叶子落了下来/就是一件辉煌的事情/忽然就离开了绿色的本质/成为会说话的动物标本/离开了它的根/飘进了日常观念的杂乱/甚至沦陷为人们闲谈的泥。
师太厉害了!足见你对自然中的叶子怀有的敬畏之心。但好像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又仿佛把我们大家带进了沉思的氛围……哪位?继续——
生我记得裴多菲著名的那四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白莽仅仅用了‘诚、更、若、皆’4个虚词,就把‘生命、爱情、自由’这三者的关系翻译得非常到位。”
(学生纷纷点头赞同。)
二、发掘:在品味词语中实现情感贯通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接下来的课堂,我注意发掘文本中文字内在的张力,指导学生正确读出其间的语音、语调、语速,把握好文本内在的逻辑节奏,并注意文字本身所传达的内在勾连的情趣。
师老师真没想到,你的记忆力和质疑能力、表述能力原来都这么强!其实,不仅在诗歌中,散文中也因为虚词的妙用,使得句子读起来很唯美。譬如郭敬明的《是你么,落落》。请全体女生朗读一下屏幕上的文字,并注意其间标出的虚词的朗读语气、语调、停顿和节奏。
(PPT出示图1,女生齐读。)
师读得既轻柔,又飞扬,很青春!上周阅读课上,有5位女生都摘抄了这段文字,我想,也应该是大家都喜欢的吧?
其实,汉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密度、弹性和张力。正确的朗读指导,可以让学生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切实感知文字本身的魅力。
三、打通:从“风花雪月”走向“哲理共生”
自然生成的情趣课堂,一定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它会牵引学生走向宽广博大的境界,从风花雪月的小景、小情走向富有哲理的心灵共鸣。于是,下面的任务,就是力争打通诗文阅读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隔阂,让学生注意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悲悯情怀和大爱气度。
(PPT出示:1.我坐了22站公交车,去看望一位诗人。2.我走了3个多小时的路,去敲一位诗人的门。)
师请看屏幕上的这两句话。它们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吗?
生第2句更有诗意。第1句的“22站公交车”显出拜访者的疲惫与无奈;而第2句“3个多小时”且是“徒步”,足见其拜访的虔诚。
师是的,你分析得很对。我们平时写文章时,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些可促发读者想象力的地方,要注意其间情绪的跳跃感、空白感。下面这张投影是明信片上扫描下来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给它配一首表达乡愁的短诗——
(出示投影,学生思考。6分钟后。)
生老师,我很喜欢这幅画面,尤其是这清澈见底的溪流,听了刚才几位高手的发言,有点感觉了,我给它配了这样一首小诗——什么时候你能回来呢?/蓝鸟的翅膀/在午后的阳光中闪烁/窗外,一夜骤雨/小溪涨潮了/春天/在荠菜花中/姗姗来迟。
(掌声渐起。)
师天哪!没想到你这“贼白”的家伙还真有两把刷子啊!原创力超级棒啊!可是你前天交来的周末随笔为什么要那么搞笑呢?
(四座皆笑,嚷嚷着让他朗读一下。)
这样的课堂,唤醒了学生对自然、对人生、对哲学的情怀,认识到自己能“看得见天光、听得见鸟叫”,知道自己是这世界的一分子,知道自己能思考、重感情、有热气,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创意:达成智慧与真情的浑然一体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抵制无智慧的网络语言的侵蚀,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世界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我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反馈对学生在“后课堂”里产生的文字表达的评价与激励。
生(边挠着头发边低头红着脸说)“那是因为昨天所有学科的作业太多了,只能……既然大家好奇,就念一下,见笑了——
(学生读自己的“逆天”作业,如图2,四座窃笑不已。)
师机智,是一种成人的智慧,也是一闪一闪的光辉。还有8分钟就要下课了,哪位同学能用古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对‘谷雨’这个节气的喜爱呢?对联、绝句、律诗、小令等等,都可以。
(学生思考。5分钟后。)
生诗竹谷雨天,茶鼎松风细;误入樊笼里,冥心俯仰溪。
生我想了一幅对联:诗咏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生南风箪瓢不厌空,北窗舒豁有清风。
(铃声响起。)
师简直“酷毙”了!真有点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感觉啊。今天课后就请大家用古代汉语来完成这道作业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这样的情趣课堂,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一方面,让学生找回了汉语表达的虔诚和热情,找回了对汉语的本质语感,找回了对笔下每一个汉字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将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情感触角引导向真实的社会和高尚的情操,让一个个局促懵懂的心智日益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