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教学设计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话教学中的话题设计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97次
  • 评分4
  • 75
  • 0

殷惠龙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214400)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话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服务于教学目标,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话题的设计——话题的呈现内容和话题的生成方式——至关重要。

一、话题的呈现内容

在数学对话教学中,话题大多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

(一)围绕重点问题设计话题

比如,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立体几何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定理,只要题设条件中有直线和平面垂直,往往就要使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与空间角和距离的度量)。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可以设计的话题有: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等。

(二)围绕难点问题设计话题

比如,求动点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难点内容,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曲线”化成“方程”,将“形”化成“数”,即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几何法、代入转移法、参数法、交轨法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主要步骤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范围。因此,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就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设计话题。

(三)围绕焦点问题设计话题

比如,学生对“数列究竟能否说成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有争议。因此,在数列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如下话题:数列是否具有单调性、数列是否具有有界性、数列是否具有离散性、数列是否具有奇偶性、数列是否具有周期性。

(四)围绕生活问题设计话题

比如,教学“图形平移”知识时,可以结合传送带上的电视机与手扶电梯上的人,设计如下话题:(1)传送带上的电视机做什么运动?手扶电梯上的人呢?(2)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手扶电梯上的人呢?(3)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 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二、话题的生成方式

在对话教学中,话题的生成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由学生生成,二是由教师生成,三是由师生共同生成。

(一)学生生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所处的教学情境,会自发地生成一些话题。对此,教师要采取“顺”的策略:对于符合要求的话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对话;反之,则可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教学“异面直线”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异面直线是用来研究什么的?我给了学生两根小棒,并给予提示:要有夹角就必须有相交,要有距离就必须有相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一转就有了夹角,

一拉就有了距离。

(二)教师生成

教师备课时预先设计的一些话题,对学生来说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需要多加启发,才能顺利进行对话。比如,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函数,但对函数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高中教学“函数概念”时,我设计了如下话题:为什么现在还要学习函数、为什么要明确函数的要素、为什么要引进函数的记号。由此,引导学生多次接触、反复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整体性(如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

引入函数概念时所提的3个问题,既与初中所学的函数内容相联系,又蕴涵了函数的3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

(三)师生共同生成

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追问,把学生引导到话题的“边缘”,不断引发广泛深入的对话。这样的话题,既包含教师的导向预设性,也包含学生的自然生成性,堪称“完美”。比如,对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很多学生搞不清。因此,初次教学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实物,与学生一起生成话题: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里面存在着清晰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笔就是直线,桌面就是平面,打开的书本就是两个相交的平面,等等。

总之,对话教学中的话题设计是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