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11次
  • 评分4
  • 40
  • 0

吕莉莉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摘 要: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面临着基层职工流动大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加强对企业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增强基层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企业的基层职工来说,最关心的是实际的工资待遇等物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没精神上的需求。在今天这个机械化、智能化的时代,人没有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得到解放,反而被机械挟持着,特别是在生产线上的基层职工。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关注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应关注基层职工情感上的需求,如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89-03

收稿日期:2015-06-15

作者简介:吕莉莉(1987-),女 ,内蒙古兴安盟人,现在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社会科学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廉价劳动力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绝对优势。基层职工的流动性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留住基层职工,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上解决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上的困惑与不满。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也有着新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从阶级论和灌输论的层面进行定义和实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当然要以代表一定社会团体、一定阶级的需要为前提)所持有的思想和认为正确的行为与对方现有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从而使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状态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其选择、坚持某种应然行为的活动。”[1](P61) 但是,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工作其主要的内容,不再仅仅是改革开放之前的阶级和政治层面,其主要的社会实践也不再仅仅是进行阶级意识的灌输。学者对这种只注重政治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灵的抚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2](P2) 。认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3](P6) 并在主客体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深入了解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上存在问题的表现以及深层背后的原因。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主要集中在其对企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的极为不满。,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的不满。在面对挫折、压力、矛盾时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引导。在思想上的问题无法的到及时的疏导是就会表现再行为上。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消极怠工、破坏生产材料、辞职,诱发纠纷,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中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低,这是基层职工不满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二,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第三,基层职工劳动时间长、劳动过程被细化,使基层职工的工作简单枯燥。第四,部分基层职工心智还未成熟,进入社会后角色转变困难。第五,企业较少关注基层职工的心理问题及其精神文化需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类企业基层职工流动性大,不利于对这类企业基层职工进行长期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不只是这一个方面。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具有流动性大、劳动时间长、文化水平较低、比较散漫并且纪律性较差等特征。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般很少党员以及党组织。这些情况就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如下:

(一)基层职工的流动性大,难以长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流动性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的主要特征之一。基层职工流动性强,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持续系统的进行。按照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但现实中的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对待一线员工问题上,往往将其视为赚钱“工具”,通过简单的薪酬支付方式来激励员工,这显然难以满足其需求,当有更加优越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供挑选时,不满意的员工选择跳槽就是情理之中的事”[4] (P108-109) 这就使企业员工流动性强,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大。

(二)企业基层职工文化水平低,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基层职工中主要是初中文化为主,这部分中农民工则占主要的部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人甚至是文盲。虽然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即使是城市中的基层职工其本身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比较散漫并且纪律性较差,对于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同时,文化水平低会直接影响着基层职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无疑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企业基层职工工作时间长,使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必要的时间条件

虽然法律规定八小时工作日,但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延长基层职工的工作时间。所以,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的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身体的劳累已经使他们疲惫不堪,无暇去接受一些有组织的活动。即使进行活动也会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活动方式,或者直接休息。在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中,在生产的忙的时候会不断的让基层工人加班生产。者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如聚餐等。而工人在平时有很少主动去接受或者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这就增加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四)缺乏健全党组织,企业内部工会组织难作为、不作为。

首先,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健全的党组织,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盲区之一。因为其基层职工受教育程度低很少有人是党员,即使有党员在数量上也极少,达不到成立基层党支部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中党员的数量极少,很多企业中甚至没有一个基层职工是共产党员。即使有共产党员,由于文化水平低以及劳动时间长等因素的限制,使其难以对其他职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在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内部存在工会组织。即使有工会组织,由于工会的不独立也难以发挥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就导致企业基层职工对于工会的意见大。在基层职工遇到困难求助于工会时,工会的不作为,使其在基层职工的威信不高。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面对其基层职工思想上的问题,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有这样的意识,即“人的存在具有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5](P60) 在对企业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解决其基本物质需要为基础,关心其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同时,对企业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贴近基层职工的生活,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实求是的解决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外围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工会的作用。必须意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基层职工在思想产生的问题以及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一定会有现实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核心问题的本质是人的本质问题”[6] (P112) 企业在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说服教育、积极疏导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方法。”[7] (P56-57) 真正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实现物条件的改善与自我价值实现提供平台。在企业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具体的途径对基层职工实现切实的物质条件上改善、管理方式上的改变、激励机制上的创新、精神文化活动上的丰富。面对基层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个群体的特点所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提高基层职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这是对企业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提和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物质决定意识,特别是在这个财富占有和使用量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的是现代社会中。这也关系到个人甚至是整个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工资待遇必然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其基层职工所提供的薪金待遇均不高,工作环境一般甚至极为恶劣。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以及不满,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服教育,一定要伴随着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实际的物质条件的改善。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基层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在一定程度对职工自我价值的肯定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这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减少基层职工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管理者在观察与沟通过程中及时解决基层职工思想问题

及时解决基层职工思想问题,这对于增强基层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留住基层职工有着重要意义。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与基层职工交流过程中抓住基层职工思想问题产生的内外因。分析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信息变化的内部原因,分析人们固有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及心理方面的因素对其认识、分析问题的影响。”[8] (P112) 同时,也要注意外部原因对基层职工思想的影响。如,外部的生活工作环境会对基层职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对企业基层职工思想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要将内外因相结合。所以要根据企业基层职工对企业的不满,及时改进管理方式合理制定厂规厂纪完善奖惩措施,对基层职工多一点人文关怀,尊重基层职工的人格尊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基层职工进行交流,及时关心、了解并解决其思想上产生的问题。“调查发现与企业有过纠纷的职工达255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6.5%,占有过不满情绪人数的75.9%。”[9] (P62-65) 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与基层职工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直接的谈话交流,也可以是书面的文字、图片,电视广播,联网等等形式。同时,在面对刚进入社会的90后基层职工时,由于其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所以在刚进入工厂时的时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引导其适应新的角色。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其思想上的困或、不满,以及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其实现社会角色死亡转变的同时,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以隐性教育为主,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内容贴近职工生活

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与暗示性”,“教育过程的非强制性和愉悦性”,“教育途径方式的间接性和渗透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等特点。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适合企劳动密集型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其基层职工一般文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较长,这就决定隐性教育的内容必须采用浅显的喜闻乐见的,够吸引基层职工去关注。同时,方式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充分利用基层职工零散的时间,如简餐时间,走路时间。使基层职工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直观思维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的内容”[10] (P175) 。采用多种并列互补的方式,如,与基层职工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根据基层职工生产活动的具体特点,将教育内容融入到基层职工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地点内悬挂宣传标语、宣传漫画等纸质材料,制作并循环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又与职工自身密切相关的短片等方式。一些关于安全生产、厂规厂纪、鼓励个人不断奋斗、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要闻等。并且随着80后和90后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的主体,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借助微媒体。利用 “网络艺术载体”[11](P40) ,在微媒体等网络平台发表一些用计算机编辑制作的图、文、声、像。在通过微媒体的交流的过程中,影响职工的价值观。还有一些基本的一对一谈话的方式。通过谈话疏导基层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四)企业要关注基层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丰富基层职工文化生活

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呈现简单枯燥的特点。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缓解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压抑的情绪。文化活动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文学艺术对人的德行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深刻地指出,对人的非理性感情调控要从引导人们‘趋乐避苦’的自然本能、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入手。而文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性力量,音乐、悲剧等艺术形式与人的情感和灵魂是直接相通的。”他还认为“文艺的本质在于模仿,同时文艺作品内容本身又可以引起观看者的模仿”[12] (P75) 在企业自身能力的范围内,为基层职工提供相应文化基础设施。如,一些娱乐设施、文化设施。为职工简单枯燥的生活找到适合的宣泄方式。并充分利用文艺作品本身能够引起观看者模仿的特点。

(五)充分发挥企业外部基层党组织对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作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密集型型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因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没有基层党组织,甚至没有党员。并且,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职工的流动性大。对这部分职工群体,企业内部难以实行长期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企业外围基层党组织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弥补劳动密集型企业内部对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空白的重要方式之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工作的论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通俗易懂的阐释”[13] (P6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表现为“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朝着社会及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14] (P63) 基层党组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其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进而引导基层职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深入基层职工中,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为其出谋划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宋锡辉 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元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第61页.

[2] 李红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第2页.

[3] 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4 年 第6页.

[4] 向大众,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价值工程,2012年(18).

[5] 段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 第60页.

[6]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112页.

[7]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56—57页.

[8]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112页.

[9] 刘湘国,袁仕福,民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形式及其原因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5)

[10]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175页.

[11] 姚迎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艺载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40页.

[12] 姚迎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艺载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13,第40页.

[13] 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63页.

[14] 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163页.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