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金融银行论文范文,金融银行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及金融信用机制建设

  • 投稿艺名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1049次
  • 评分4
  • 39
  • 0

何 佳

摘 要:新农村建设机制下,金融行业为农业经济提供诸多融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运营遇到的资金供应问题。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农业资金供应链依旧存在风险隐患,“信用缺失”是引发资金供应链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构建良好的融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项目投资活动有序进行,应做好资金供应链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发生成因,提出金融信用机制建设的有效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业 资金链 风险 信用机制

新时期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扶持政策,通过税收调整、技术指导、产品营销等策略帮助农村加快经济建设。农业项目开发与生产需投入大量资金,承包企业在经营期间面临着较大的资金供应风险,一旦资金供应链中断则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农业投资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实践证明,信用机制缺失是资金供应链风险发生的一大因素,由于贷款企业或个人信用缺失而阻碍了农业项目运作,必须强化金融信用机制建设力度。

一、资金供应链风险

经济学理论是一切经济活动指导,从学术理论探讨资金供应链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向。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正处于优化改革时期,市场环境对经济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旦经济决策失误则会引起各种损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尚未稳固,企业在经营期间要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隐患,资金供应链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风险问题。

1、资金链。资金链是指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循环资金链条,本质上是围绕资金设置的运转供应体系,满足了各行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资源。当前,资金链主要是“现金-资产-现金”的循环,是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过程,企业就必须保持资金链良性循环,才能构建更加稳定的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国民经济产业优化升级,资金链对行业经营与发展具有广泛作用,可从根本上维持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稳定运行。

2、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的不及时而导致货物和服务质量的降低”,比较认可的定义方式,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有学者指出,内生风险产生于道德风险、信息扭曲和个体理性,而外生风险主要来源于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供应链风险是市场环境多变性的产物,往往增加了企业经营防范难度,不利于资金、设备、技术等要素的持续供应,发生风险必然阻碍行业经营。

二、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成因

资金是农业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基本保障,维持资金持续运转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保持农业项目资金链稳定运转,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向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定期向金融机构偿还利息,两者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农业资金供应链存在信用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资金供应链运转不畅,资金供应量不足或供应不及时。从目前情况分析,农业项目经营常常遇到资金供应链风险,主要原因:

1、内在风险

(1)道德因素。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里得到剩余的收益,导致合作协议失效,引起了供应链风险。道德是衡量个人素质的尺度标准,也是体现企业经营文化的基本表现,一旦道德尺度缺失则必然引发信用危机,破坏了农业生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风险发生相对普遍。

(2)信息因素。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无法满足农业市场客户的实际需求。例如,农产品加工生产方案中,对市场行情不够深入了解,盲目开发与生产新产品,导致农产品囤积量增加,产品滞销等问题,资金链供应中断。

(3)文化因素。企业文化差异是引发风险的一大因素,企业在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供应链模式呈现混乱状态。农业是传统经济产业构成,与现代新兴行业相比存在差异性,若不能及时转变经营观念及管理思维,农业生产或销售活动受阻,资金收支失衡而引起风险。

2、外在风险

(1)政策因素。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大增。国家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国家政策变动意味着市场环境变化,农业经营业会出现大范围转变,风险发生率更高。例如,农业税收政策调整等,资金需求量大增,供应链负荷超标。

(2)市场因素。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竞争的激化,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的不可预知性,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越来越高。比如,经济全球化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本土农产品与进口产品相互竞争,农业项目营运模式混乱,造成资金供应链预测结果失效,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3)自然因素。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引起农业资金链风险也是必然的,这是一种不可预知、不可避免的供应链风险。农业种植是创造收益的主要来源,自然环境对种植作物具有广泛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震、火灾、政治的动荡、意外的战争等等,都会引起非常规性的破坏,使供应链中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受阻或中断。

三、农业金融信用机制建设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如表1)。针对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必须健全我国金融信用机制改革力度,重点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缺失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建设对策。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金融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一环,自然也需要运用道德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来建立和完善。笔者认为,农业金融信用机制建设对策:

1、法律方面。加强信用记录、征集、调查、评价、中介等管理,构建符合农业资金供应需求的金融信用法律体系。建立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惩罚机制,是金融信用体系链条中关键的一环。应尽快建立一整套失信惩罚制度。道德缺失是引起供应链风险的主观因素,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向银行借贷资金都必须遵循道德准则。对于一些无法管制的道德行为,可以通过法律措施解决资金供应问题,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制性保障。例如,企业长期故意拖欠银行借款,银行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利用法律武器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2、筛选对象。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信用环境、管贷水平、竞争程度、企业素质等情况遴选一批优良客户发放信用贷款,增强优良客户与银行的粘合力,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农业项目开发工程,从事农业生产或营销企业数量大增,银行要严格筛选借贷对象,以免合作对象信用缺失引起的风险。一般来说,银行要慎重审核贷款方的详细情况,审查企业经营与盈利水平,个人的借贷信用指数,确定符合资金借贷信用机制标准,才能将资金发放给对方使用。

3、加强预警。信用贷款对贷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在传统贷款管理基础上,创新一种适合信用放款的贷后管理模式。坚持做到每季检查和调查,密切关注风险点,如行业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同时,掌握重点贷款企业的现金流,以掌控风险。对于政策性、市场性、自然性等不可预知的风险,农业资金供应链必须从多个方面强化预警力度,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管理。例如,企业借贷资金期间,要时刻关注内部财务运营机制,调整资金收支预算方案,详细规划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方向。

4、严格授权。发放信用贷款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对区域信用环境好、信贷管理严格、客户经理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历年信贷资产质量优异的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授予一定的权限。同时建立风险责任追究制,加强约束。我国农业资金借贷市场广阔,大量企业经营需要借贷资金作为运营支撑,这就形成了信贷服务行业,严格信贷机构授权审核,也是降低资金链供应风险的有效方式。银行授权某个信贷结构业务权之前,要详细考察信贷机构是否符合信用机制建设要求,再将信贷权授予服务机构运营。

5、政府调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继续坚决打击逃避银行债务和恶意拖欠银行本息行为,调动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政府需加大对农业项目投资的宏观指导力度,构建符合农业经济需求的资金供应链模式。“信用机制”是企业筹集资金必须遵循的准则,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偿还本息,既方便了银行资金回笼与处理,也维持了企业资金供应链运转流程,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农业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结论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经济给予多方面政策支持,结合新农村建设方针提出多元化改革对策。大力发展农业项目是第一步,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农业项目投资,带动地方农业经济收益增长。本次研究认为,道德缺失、信息失效、文化差异等是供应链风险的内在因素,政策变动、市场环境、自然灾害是供应链风险的外在因素。针对农业资金供应链风险,企业与金融机构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分析资金供应链风险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信用机制建设方案,解决传统资金供应模式存在的不足,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信用合作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飞,闫景民,史运昌.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消解信息不对称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11)

[2]王冬春,李毅学,冯耕中.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作者简介:

何 佳 女,1981年1月出生,四川资中人,汉族,研究生,讲师,企业会计,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 四川宜宾市 6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