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相关探析

  • 投稿带月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72次
  • 评分4
  • 66
  • 0

康艳钦 周明星

摘要:社会公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社会公德失范行为,剖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现状,发现其由高校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特质等主客观因素共同所致。为此,提出社会公德培养对策以期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公德意识;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它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2]十八大上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2],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种种失范现象,因此,抓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势在必行。

一、当代我国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有很多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对待社会公德采用不同标准。当前,很多大学生一方面对他人做出道德规范要求,而自己在社会公德方面行为失范;在别人面前喊的响亮,鼓励别人去做,而需要自己付出实际行动时则溜之大吉。其次,由于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理论教育忽视社会公德实践,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差的问题,甚至在少数大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中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致使各种明知故犯的失德行为、各种无德行为频频出现。长此以往,道德失范行为校园蔓延发展至社会。再次,诚信意识相对缺乏,并且逐渐变得淡薄。诚信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更是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不诚实、失信的问题突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逐渐减弱,出现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控制力低下的现象,与人相处“独善其身”。最后,文明言行存在一定的偏颇,部分大学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墙壁文化、厕所文化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大学生冷漠自私自利,不爱护公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比比皆是。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校园环境的影响

高校校园环境不和谐、不文明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过程,助长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产生。校园内的宣传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有很大影响,是校园中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窗口。当前宣传环境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当前在我国高校校园宣传文化内容中存在颓废、格调低下,大量消极落后的文化,这些文化的存在为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提供了宣传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当前,高校在德育的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弱点和不足。在管理方法、奖惩手段等方面还没形成完善的社会公德教育模式。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重智力轻品格公德教育,优异的成绩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大学生骗人撒谎、破坏公物等无徳行为往往被忽视,致使大学生的早起社会公德教育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现代家庭中父母和长辈对其子女后代过于宠爱,满足他们的各种不合理要求,甚至袒护其过失。此类家庭环境易使大学生从小我行我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父母、家人不良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部分只注重物质、利益的家长对其子女源源不断传输拜金主义观念,有的家长举止有失文明,冷漠无同情心,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严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网络资源的诱导

信息时代各种网络资源充斥着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良莠不齐的信息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诟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实用主义充斥其中。这些信息已超出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的处理范围,往往造成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误读、误判,以至于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4.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大学生自身人生阅历简单,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造成对社会公德遵守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出现了难尽人意的既失德又违法的行为”[3],新时代的大学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特点,但自身又具有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偏差”[4],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的思想性格特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注重自我价值却忽视行为小节”的误区。许多大学生过度重视自我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超过他人,很难用理性去对待现实中的自我,处于盲目的状态中,易受到不良因素的暗示、诱导、鼓励、怂恿致使社会公德失范行为频现。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培育机制

1.提升校园公德风气

通过弘扬高校文化,用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趣素养,在学校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校园传播媒体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校园公德发展的完善。优化校园公德宣传环境氛围,切实践行社会公德行为,注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所以必须优化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恶劣的社会公德环境只能阻碍与误导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优化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需从公德建设的教育机制着手。

2.严厉惩罚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言行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纪律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后盾和保证。在公共道德观念尚未成熟和完善阶段,实施适度的规范和开展奖惩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建立公正合理的奖罚制度。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其次,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各方共同制定明确的奖罚体系。倡导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方式,实行评优与奖励挂钩的政策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鼓励社会公德行为的实践。惩罚方法可采取金钱的赔偿、要求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以促进良好公德意识的形成。再次,制定相应法律,惩处违背社会公德行为。制定配套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才能促进大学生共同维护践行社会公德。

3.优化网络资源建设

目前,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内容环境,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势在必行。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技术给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丰富了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但也要注意网络阴暗面所带来的诱导,这些负面影响使社会公德行为意识受到严峻挑战。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便捷、迅速等优势和特点,切实抓好网络社会公德这一环节,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管理法规制度系统,优化网络社会公德教育环境,大力开展文明上网、文明用语、诚实交流,拓展网络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正能量,抢占网络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以提高社会整体社会公德水平。

4.强化自身的社会公德意识

作为社会公德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优化其自身的社会公德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多手段相结合,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开展,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践行能力,促使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公德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观念内化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和人文关怀,促使当代大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促进其社会公德水平的发展提高,使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健全社会公德的主体。

5.搭建多重平台形成合力

培育、推广和践行优秀社会公德需注重系统性,多种途径与多重平台相互补充、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显性教育与隐性引导相结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与柔性隐蔽的手段相结合;利用一切场合重复、阐释、宣扬其社会公德典范。良好公德的形成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媒等多种手段,为社会公德建设搭建多重平台,实现培育、传播优秀社会公德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为此,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强化家庭教育的渗透功能,推进社会公德教育的生活化,发挥社会的熏染功能,从整体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二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媒体系,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使其成为培育和推广良好社会公德的新平台和新力量。三要改变学校评价方式。

学校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把考试成绩看的过重,把一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却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所以,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行为表现做相应的纪录,对有效数据进行保存,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不断演变做出准确的定位。并及时对其监护引导,潜移默化的推动大学生从点滴践行社会公德,引导大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认知自我,成功成才。

“公德是众徳,需要你做的那一点”,只要广大大学生自身身体力行、以身作责,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环境氛围中切实正确有效践行社会公德,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推进责任型社会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梁爱蕴.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15.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2005-02-06]新华网.hptp;www.xin?huanet.com.

[3]苏城乡.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3.

[4]白俊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57.

(康艳钦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明星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