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索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模式

  • 投稿淘淘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47次
  • 评分4
  • 92
  • 0

何玉茹

据统计,201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3%,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均高于国际老龄化率的标准线,同时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首次下降。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科学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界共同关注与研究探索解决的重大焦点。

人口老龄化形势,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但对人口大国中国的挑战尤其严峻。未来20年间,我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将增加1000 万。更为严峻的是,在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也在老化,即逐步从人口老龄化走向人口高龄化,由此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负担必然会日益加重。积极探索出一种或者多种养老模式,不断健全当前体制下的养老机制,成为我们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制度建设

政府是养老事业的主导者,政府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养老事业,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一套多元长效的机制。

1.建立合理养老制度

地方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老龄工作实际,建立合理可行的养老制度,多渠道筹资,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实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政策引导与体制创新并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老龄慈善事业。

2.建立监督检查评估机制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与监管制度,做好养老机构登记注册和日常检查、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各类私人养老机构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将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围绕涉老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老龄事业投入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老龄服务市场准入与日常监管、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老龄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

二、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1.政府对养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加强老龄工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17210亿元,目前,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财力来进行社会保障建设。但是,据统计,目前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50%的比例。政府在养老福利上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普通群众的养老金缴费负担过重。我国当前整体上存在养老福利严重不足,我国政府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养老等责任。政府应当不断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研究制定、落实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

2.重视社会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以下服务: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康复护理,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紧急救援,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有些机构设施完备服务一流,但是收费较高,普通人进不去;有些机构收费便宜,但是没有配套的设施和服务,老年人不想去……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养老机构,完善民营养老机构的管理,为养老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

3.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他们宁可在家中养老,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随着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居家养老的功能逐渐减弱。父母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健康安全等都成为子女牵挂的内容。最近淘宝上出现了一个“看望父母”的服务,店主接到了首笔订单,就是代替子女去家中看望老人,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读报等,这样一则信息让网友议论纷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2013年7月1日起,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尚且不论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即使做到,也无法真正实现居家养老的功能。

4.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

居家养老的功能难以实现,那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成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养老方式。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

5.开展互助养老

2013年06月29日,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山里雷村,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村里9位“空巢老人”搬到一起生活,平日里一个屋子睡觉,一张桌上吃饭,一块地里劳动,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大家在一起,一方面有个说话的伴,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有个照顾。互助养老也是解决当前“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好模式,值得借鉴、完善和推广。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城镇化的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和机制还相对滞后,“空巢老人”如何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大家都住进养老院,养老院住不下,而且也不一定合得来。更主要的是,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了一辈子的村庄,觉得这样就离了“根”。而像他们这样几个彼此熟悉,脾性相投的老人自发住到一起,既不用离开自己的“根”,花费又远远少于住养老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压力,可谓好处多多。老人们认为,他们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值得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作者单位:中共如皋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