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巴斯奈特的介绍

  • 投稿丑小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02次
  • 评分4
  • 98
  • 0

张莉苹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通过对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目的是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该翻译理论,更加符合当代的翻译标准。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潮流,因此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介绍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0238—02

一、文化翻译观产生的历史

随着全球科学研究关于人类中心范式”的树立与翻译理论研究中文化学派的崛起,翻译的文化价值观便逐步成为了翻译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是英国沃瑞克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翻译研究生院的教授、诗人、翻译家、和文学家。作为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观”对当代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产生重大影响。巴斯奈特在1980年出版了以《翻译研究》直接命名的专著,以回应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荷兰著名翻译理论家霍尔姆斯提出的建立翻译研究独立学科的倡议。在这本著作中,巴斯奈特勾勒了翻译研究的学科框架,回顾了翻译研宄已经取得的成绩,并为翻译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翻译研究》分别于1991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并多次再版,现己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1990年,巴斯奈特和美籍比利时学者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编撰并出版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文集。其中的《翻译研究》是巴斯奈特的代表性作品,此书在其出版的30多年内,逐渐成为了世界翻译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语言学家们从语义学、描写语言学、符号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方向来分析解释翻译问题,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找到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法。语言学家们尝试把语言切分成许多基本的组成部分,来确定最基本的翻译单位。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如果找到了语言和语言之间基本翻译单位的等值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

在文化翻译学派诞生之前,西方翻译理论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语言派、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像语言学派的雅克布逊(bkobson)、卡特福德(Cafford)、纽马克(Nawmarkl奈边Nida更多的强调用一种等值的语言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即语言上的对等”。而主张功能学派的莱斯(Reiss)、诺德Nord)曼塔里(Manttari)等人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簿弱部分,借鉴交际理论、信息论、行动理论、语篇语言学和接受美学的思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了目标文本。

香港学者陈德鸿、张南峰在《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里,把霍尔姆斯、埃文一佐哈(llamarEven—Zoh ar)、图里(GideonTou巧)、兰姆伯特(JoseLambert)勒菲弗尔、巴斯奈特、甚至于斯内尔一霍恩比一并归入文化学派,认为他们都强调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反对用对等”来描述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而潘文国在其《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的长文中,则指出香港学者仅对西方翻译理论做了粗线条的分类,对当代新理论的不同观点未能细分。作为补充,他把上述人物再细分为以埃文一佐哈尔为代表的多元系统”学派、以图里为代表的描写”或常规”学派、以斯奈尔一霍恩比为代表的综合”学派,以韦努蒂(La—ncevenuti)为代表的“解构”学派、以斯皮瓦克(GayatriC Spivak)和尼兰贾娜(TqasxwniNiranjana)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学派或政治学派以及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

进入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翻译的文化论。作为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巴斯奈特对翻译的语言学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描述:

机器翻译的成功使人们相信,翻译的语言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他们又说由于文学的翻译非常特殊,所以他们的翻译方法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难道文学不是语言写成的吗?难道文学的语言就跟翻译家们所研究的语言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异吗?

根据上述的描述,又加上根据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理论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的研究方法应该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所接受的语篇转变到文化上。即所谓的文化转向,将文化而不是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根据巴斯奈特的观点认为,如果把文化比作人的身体,那么语言就是人体的心脏,只有心脏与身体相互协调了,人才能存活。因此译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也不能割离文化而孤立的进行翻译。

诠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后,巴斯奈特引用了斯内尔霍恩比的观点,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1)翻译应该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往的语篇之上。(2)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的过程(3)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功能上的等值。(4)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用来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简言之,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就是: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而是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内部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二、文化翻译观的解读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侧重于文化交流,文化第一位,信息第二位。通过翻译,介绍各民族的特有文化,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在翻译的同时,还可以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而且,这也有助于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和平共处。

巴斯奈特认为,文化对翻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原语文本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原语文本是元描述性的,或者是蕴涵着某种文化基本信仰的中心文本,就应尽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直译。倘若原语文化是科技类文献,翻译方法也是如此。但若原语文本不涉及某文化成员的信仰,也不是科技类文献,而是文学作品,那么译者在处理文本时就拥有一定的自由度。 “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应当满足一定文化里不同对象的需求。譬如,如果要把《奥德赛》翻译给儿童看,其译法自然与以成年人为读者的译文不一样,为了满足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需求,译者可从功能上去寻找合适的译语。同时,文化翻译观也要求译文读者对文化的差别应该尽量适应、理解和吸收。通过对译文的阅读,了解异国风土人情、异国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丰富本国语言和文化。 “文化翻译观”要求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对蕴涵在文本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子,要尽量保留差异,进行移植,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 “文化翻译观”把文化交流作为中心,主张保留原语的原汁原味,因此对内容和形式同样看重。巴斯奈特认为,文学翻译如果失去了形式,也就失去了精髓。诗的翻译,不是复制原文,而是创作相似的文本,是种子移植;没有诗的形式的保留,功能对等根本无法实现。

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较多地使用新颖和比喻的语言,作者的真实意图,可能需要读者透过文字表层,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捕捉、去体会。如果为了使读者能读懂而把原文中的形象比喻全部删去,把所有联想的意义直接说出来,那就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译文的确很好懂,读起来却非常无趣.达不到文学的效果。因此:文化翻译观”反对为了追求译文的可懂性”而舍弃原文的风貌。

借用纽曼的翻译理论,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有纯学术的标准和普通大众的标准之分。她指出,翻译的评判标准与文化密不可分。同时,翻译的评价标准还应该根据译者服务的对象来确定,服务的对象不同,翻译的标准就不同,因为文化翻译的功能等值的关键,在于译语读者在译语文化中所获得的效果,要与原语读者和原语文化中的效果对等。

文化翻译观要求译文的读者能够适应文化差别,通过对译文的阅读了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由于文化翻译观主张文化因子不可直接翻译,只能移植或是传递,翻译策略上则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方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结构形式会使得在译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而这些独特的语言又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那么翻译时就应该采用异化的方式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翻译汉语文学著作时没有必要把中国人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都改成西方式的,因为二者是不同的。

三、“文化翻译观”的现实意义

当前,以英语为载体的强势文化席卷全球,与武力侵略相比,文化输出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却不会像武力侵略那样碰到强烈反抗。弱势文化群体必须怎样面对?只有通过翻译,展示原语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不同文化的人们了解和认识彼此的传统文化。文化翻译观主张,在文化传播与交融的过程中,通过译介新词术语和传播异族文化,使之经过长期广泛的流行,逐渐融入本族语言,从而成为本民族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从文化翻译观来看,在文化趋同过程中,文化交流总是交互的,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应是双向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其主张保护弱势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文化翻译观”逐渐得到翻译界的接受与认可。

四、结语

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符合当代翻译标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风,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成了翻译研究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研究领域的兴盛和繁荣,为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