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内外汉语教学差异探微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62次
  • 评分4
  • 99
  • 0

邱贻洁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时展开。但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却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教师教育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还提出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汉语教学;国内;国外;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57-03

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地发展。截止2014年9月29日,全球已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及1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达百万人。全球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非学术化、普及化、低龄化特征,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养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国外汉语教学同时展开,国内外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大相径庭,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未能及时转换教学方法,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着重从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差异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目标不同

国内的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有很大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国内汉语教学的《长期进修大纲》规定:“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定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初等又分初等1级、初等2级、初等3级;中等又分中等1级、中等2级、中等3级、中等4级;高等又分高等1级、高等2级。”①“三等10级”构成了《长期进修大纲》的等级结构体系,大纲对于每个阶段、等级需要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同时《长期进修大纲》也对每个等级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有清晰的描述。

国外的《通用课程大纲》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分为五级,每级都按照“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项目进行目标的描述,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外语教育中确立了5个C的教育目标,也就是美国外语学习的“5C”核心框架,即:交际、文化、贯连、比较和社区。②“交际”就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交际,不论是面对面交际,还是书面交际,或者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跨越若干世纪的交际,培养言语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一种外语,学生能够获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贯连”就是学习语言还能够贯连其他方面的大量知识;“比较”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及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够多维度认知世界;“社区”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以得体、有礼的方式加入多语社区。

2.学习目标的差异。国内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他们一般通过基本的入学水平测试来划分班级。他们的学习目标有的很明确:为了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能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是为在中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为了融入中国社会,或是为了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做准备。但是也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他们得过且过,懒散、不上进,是来混文凭的。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来自固定的学校,处于同一年级、文化水平接近,汉语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一门选修课,需要取得学分。仍旧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男性社会,他们崇尚竞争,为获得物质财富而不懈努力,他们学习汉语的目标很明确,最实际的目标就是获得学分,掌握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习得一门小语种,从而能够结交一些中国朋友。另外他们也期望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中国的哲学观、生活模式以及文化习俗。一些美国的华侨华裔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来寻根,保留中国的文化传统。

二、教学对象不同

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国家,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也大不相同。他们有的是来中国旅游,顺便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知识以用于日常交际;有的是国外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国进行进修、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汉语素养;有的是汉文化爱好者,来中国感受正宗地道的汉文化;有的是为了在中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到外企任职;有的是做了中国女婿或者媳妇,希望更好的融入中国家庭。学习的动机不同,学习的态度也大不相同。不过来华的留学生不辞辛苦来到中国大多都是抱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少数留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期望其学习汉语而本身不愿学习而来中国消磨青春,态度较为消极。

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依旧以美国为例,他们不论在文化和种族背景,还是学习目的、动力都与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1.文化与种族背景。美国是一个开放、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他们接受了很多不同文化与种族背景的学生。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他们的学生构成包括非洲裔及欧洲裔的美国人,在美国出生以及移民美国已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其他族裔美国人,以及韩裔、拉丁美洲、日本、越南、印度、瑞士、法国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的中国人,其中有的持美国绿卡,有的则是国际学生。

2.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目的。美国的学生学习汉语多数是由于对汉语感兴趣或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们长期居住于美国,基本接触不到汉语环境,没有迫切的实际需要,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另外,还有些学生是为了结交中国朋友、为了今后的事业发展、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学习汉语。而他们的学习动机一般也是如下两个:一是为了学校课程选课的需要,选修外语课程或第二外语的需要;二是出于了解、接触中国社会生活的动机。

3.学习方法。美国学生乐于采用互动交流或是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太愿意采用国内高校甚为推崇的听讲座学习方法。③

4.学习特点。美国学生的学习周期普遍比较短且功利性非常强,他们都渴望在短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汉语知识。他们大多来自非汉字文化圈,认为“汉字”很难且对于“字”和“词”的关系认识模糊;学生多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创造性很强,对于教师的尊重程度一般,上课时行为坐态也较为随意,要求公平的意识很强。重视课堂的完整性,对课文、练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另外,美国学生与国内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不同还突出表现在:他们非常重视教学大纲,认为“教学大纲是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课程合同书,明确告知学生,教师非常清楚他将要做什么,有了它,语言教学才有了科学的标准和量化尺度,教学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他们看来,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必需品,要尽早发到他们手中。美国学生也非常重视Office Hours,美国的大学从来不允许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讲课似懂非懂是不被允许的。美国学生重视隐私的保护,他们绝对不允许教师公开披露他们的成绩,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最好也是个别提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有时甚至显得过于计较。

三、课程设置模式的差异

国内汉语课程为横向的关系类型,而国外汉语课程多为纵向的关系类型。

1.国内汉语课程设置。国内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横向组织类型。从1950年起,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大致经历了“讲练——复练”模式、“讲练+复练+小四门”模式、“分技能教学”模式三个阶段,注重课程的均衡性和整合性。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训练课”和“语言文化知识课”两大板块,“语言技能训练课”又分为综合课、单项技能训练课、专门技能课三个部分,“语言文化知识课”又分为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其他文化课三个部分。

2.国外汉语课程设置。国外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纵向组织类型,即一个教学班只有一个中文老师,只有一门汉语综合课,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与顺序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通用课程大纲》很注重汉语知识、中华文化等知识系统的连续性以及顺序性。它将汉语的学习目标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从“语言知识”、“言语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几个方面讲述。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新课程班,它是专门针对仅能听懂汉语普通话、会说汉语普通话为主要目标的欧美学生开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选择新一、新二、新三班级。这三个层级的总教学时间为一年半,用三个学期完成。还会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发音技巧、中国武术、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画、影视欣赏、旅游文化、上海话等。

四、教学环境的差异

国内的汉语教学课堂,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堂基本具备了比较优良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黑板、电脑等,甚至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都成了规格最高的学院。留学生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学生与教师还经常采用移动电话、微信、微博、QQ等工具进行交流。另外,因为留学生生活在目的语国家,基本属于“沉浸式”学习,出门打招呼、吃饭、理发、购物、旅游等一切生活琐事都需要用汉语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留学生积累了很多汉语知识。

而国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环境却有些令人担忧,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媒体教学基本是一种奢望,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于汉语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个别学校的经费问题,多媒体教学也没有被大规模运用。另外,从主观上,也面临诸多问题。在美国,汉语教学面临四大难题:开课难、坚持难、辅导难、找老师难。首先,开课就是个难题,多数大学认为中文难学,不会有足够的学生选课,选择中文课的美国学生远远少于选择日语课的学生,选的学生少了自然就开不出课;其次,坚持也很困难,因为英语是表音符号而汉语是意音符号,美国学生学习吃力,即使有足够的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择了中文课,坚持下来的也不多,学生少了,课自然就开不下去了;由于一些地区的中国人比较少,没有足够的课外辅导来资源,学生课外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学习非常吃力;最后,就是多数学校找老师难,美国地区能教中文的老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执照,仅为会说汉语的华人或者外语系的留学生,学校对很难找到好合格老师。

五、教学方法的差异

1.国内汉语教学方法。国内普通高校汉语教学一般采用班级教学的模式,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整体情况自行备课,在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新课并复习旧课,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还会直接在课前听写生词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大多偏向于使用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语境法、小组活动法来进行教学,同时本着科学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进行汉语教学。每个语法点都设计多个语境,准备多个例句,反复串讲,精讲多练,基本不使用母语或者媒介语。

2.国外汉语教学方法。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他们可能对汉语没有一点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时过分地排斥媒介语是不科学的。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适量的使用他们的母语,或者采取汉外语言对照的方式,一步步使他们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此外,美国的汉语教学还需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可以指“教材”,也可以指“人才”。美国汉语教学良莠不齐,有的比较正规,使用比较权威的中文简体教材,有的则是台湾地区自主编纂的繁体教材。在华侨和华人聚居的地方,他们使用的甚至是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课文的讲解顺序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词汇进行取舍,遵循由简入繁,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海外的中文学校或者中文课堂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中文程度不一,家长对于子女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是周末学校,水平考试和升级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就算是处于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也是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如何“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成了汉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美国学生多数比较活跃,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办中国舞蹈班、太极班、中国画班,定期举办文艺演出,鼓励学生用中文演小品、话剧,说相声,唱中文歌曲,背中文绕口令,朗诵中文诗词,发掘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2)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在海外中文学校或是美国的高校十分重要。国外汉语教学通常一周只上一次课,每次两课时,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每年按32个学习周计算,一年的课上学习时间至多只有64个小时,如果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效率很难想象。如何让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复习功课并预习新课呢?一般要通过一套标准化的规定来实现。首先,在开学之初,教师就要备好教学大纲分发给学生。大纲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起止时间、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姓名、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话或E-mail)、Office Hours的时间和地点、教材名称和出版时间以及出版社、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要求、教学方式、评分标准、扣分原则、成绩等第与百分比的参照表、周教学进度、期中和期末考试安排等等。其次,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教学要求,通常是一到两页纸,需包括课本,对入学学生的要求,本年度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考核标准。最后,把往届骨干教师或者年级骨干教师每一课的教案汇集成册,供新教师参考和学习。总之,教学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做出详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周密计划(具备标准化的),使教学更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

注 释:

①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②Lawrence, KS(1999:31)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th Century.

③程爱民,牟岭主编.对美汉语教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2〕张奇志.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尝试和建议[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于月明.了解学生,改进教学[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王添淼.浅析美国国家汉语学习目标[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朱锦岚.从CIEE学生评教看对在华美国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沈玮.对欧美学生汉语教学的“序向”理论研究及其实践[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亓华.美国普大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分析[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李平.标准化、多样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俞志强.美国高级汉语班的教学策略[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汤鹤.对内和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行为对比[J].语文学刊,2014,(10).

〔11〕刘森.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J].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3,(3).

〔12〕李倩.国内普通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与“沉浸式”汉语教学之对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