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语用角度探索网络新闻评论

  • 投稿吴寒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42次
  • 评分4
  • 41
  • 0

王琼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且,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不论是新闻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网民,都对网络新闻评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本文从网络新闻评论语言语用主体、运用语境、模因以及语用预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用角度;网络新闻评论;开放性和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20-02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是网络新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闻能够帮助网民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新闻信息,并且,还能够对关注的新闻进行自由评论,从而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互动使得网络新闻工作者同读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环境。在评论的过程中,评论主体不仅可以对网络新闻评论,还能够对其他网民的评论进行评论,这便使得评论的范围和对象大幅度增加。

一、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主体

(一)语用主体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尽管是网络新闻语言的重要构成,但是,由于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导致评论主体多元化,进而造成了评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自由性。网络新闻评论的语用主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写者,其被称为“表达主体”,是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各类语言形式的有机选择并组合,将自己的意图以及观念清晰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则是读者,亦被称为“接受主体”,是信息的接受主体,其根据写者的语言形式对作者的意图进行理解,并借此对社会以及世界进行理解和把握。

在网络新闻评论过程当中,网络新闻表达主体通过报道新闻事件将某种思想或意图传送给新闻的接受主体,以便于引导读者对事件有所认知。作为信息的发送者,新闻表达主体具有事件选择、表达的主动权力,但是,其因为是要传递给读者,所以,在构思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读者的喜好。从这些可知,网络新闻主体具有开放性、主动性以及互化性等特点。在评论过程中,读者作为接受主体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交流的主要对象,接受主体能够对表达主体的语言以及内容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网络新闻来说,新闻作者要想对自己的新闻主题明确,就必须对读者群的本质特征有所把握,并根据读者的喜好撰写相关的文章。相对于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网络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赋予了读者评论权,使得接受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够在接受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的共享性以及互动性,使得其他网民也可以对另外的网民的评论内容进行评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方的观念,最终很可能形成强有力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语用主体的重要作用

要网络新闻评论中,读者既充当接受主体,同时,又是新闻的评论表达者,其在网络新闻评论版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读者是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着各个层面的“心声”,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评论才是最真实的,并且,能够将社会的真实感觉表达出来。有些时候,一些新闻评论可以对其他读者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新闻内容。例如,与腐败相关的网络新闻,其将网民引导到反腐倡廉的讨论上,随着讨论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强,势必会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注重,进而对腐败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并推行相关的严惩制度。

二、网络新闻评论语境

(一)网络新闻评论语境分类

网络新闻评论语境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部分学者将语境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语言性语境主要是指:语言结构内部各个语言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上下文或词句间的关系。非语言语境主要是指:诸如话题、会话人以及场合、社会背景等。部分研究者将语境分为主观、客观、语言自身以及辅助语言等,还有人则将语境分为即时和背景等。

(二)社会文化语境

网络新闻评论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多元性特征。社会文化语境是网络评论的重要提供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很多匿名的网友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某一网络新闻背后的故事以及社会各界对事件的看法。之所以能够畅所欲言,归根到底与国家赋予新闻评论的自由言论权有着直接关系。关于网络新闻评论,国家在法律上赋予了全体网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起来。例如,新闻记者在网络中就重庆市多家星级酒店的公款吃喝问题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将该事件在网上发布,引发了大量网民的高度关注。一些网民给出的评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管不住,还能指望谁”。这些网络评论尽管带有一定的不良情绪,但是,却是真正地反映出老百姓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并牵涉到一个严重的社会不良问题,即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从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对国家的不满,但是,评论并没有被“删除”或制止,而是由其自由进行。由此可知,现今的网络新闻评论拥有着宽松的政治环境作为其社会文化背景,从而使网民能够自由言论。

网民来自不同的层面,在教育以及生活上存在着质的差别,所以,评论的语言一定具有多样性。可能一些言语是“阳春白雪”,另一些则变成了“下里巴人”。有些接受主体对新闻事件分析精辟,语言文雅,有些接受主体却指桑骂槐甚至使用脏字,粗俗不堪。例如,《部分单位公款吃喝转内部餐厅,标准堪比五星饭店》,网友评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根已坏,何以久立?”“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坐在一起吃顿饭,和腐败有什么关系?不要矫枉过正”。这两个网友的评论充分地说明了对待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看法引出的语言上的雅俗差异。

三、网络新闻评论语言模因

(一)模因

所谓的模因主要是指一类文化传播单位。其主要的特征就是“效仿”,“复制”是它生存的前提条件。汉语是一类高复制性的语言,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例如,桌子、镯子、孙子等词语都是将“子”作后缀。不仅仅是词语,很多句子,甚至文章都具有模因性质。正因为如此,汉语言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二)模因特征

1.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一种语言模因后,将表达者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处理,并且,充分地实现了人们交际的需要。要想具有这样的特征,就必须是能够被广大群众效仿并传送的东西,流传于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语言模因后便具有实用性。

2.时尚性。网络平台将网络新闻传送到社会的最前沿,其中出现的模因因为流行而时尚,从而成为大众追捧的存在。尤其是广大青年更是不甘人后,对流行的语言进行大肆传递,最终使其成为了广大网民效仿、传递的语言。

(三)模因的表现形式

“被式句”主要是由“被就业”引出的。“被就业”最初是在网络新闻当中出现的。2010年9月4日,京华时报报道一篇网络新闻《湖北一高校学生被就业,不交证明不给毕业证》,主要的意思是:该高校要求所有的毕业生,无论是就业的,还是没就业的,都需要在三方协议书上盖上“就业单位”的公章,从而证明自己已经就业,进而实现提高学校就业率的目的。“被式句”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某些弱势群体的无奈。因为“被式句”的简洁、实用,使得网络新闻评论中亦会常出现这一模因。例如,“被自杀”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其充分表达了读者对相关新闻报道的不认同。当时,很多网民就2008年4月22日由《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安徽阜阳豪华办公楼举报人蹊跷死亡》的真实性产生了严重质疑,部分网友评论“没有最黑,只有更黑”、“夏季到阜阳来看雪”等。其中,“没有最黑,只有更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表现型模因,“夏季到阜阳来看雪”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表现型模因。

四、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语用预设

(一)语用预设

预设主要是指:逻辑学中对一个真命题真实性进行确定的必要条件,其在已知信息中隐形存在。语用预设是指:在语境环境里,将一些同发话者意图或信念相关的前提信息放入到语言内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是,当网络新闻读者对这个新闻内容进行评论以后,就成为了表达主体,其评论中就存在了语用预设的条件。因为存在了网络新闻评论,读者获得了表达自身意志以及观念的平台,并能够借助文字或语言将思想表达出来。在评论中,读者将背景信息增添进评论里,并通过平台的信息传递将自己的意识传递给其他读者。在意识传递的过程中,读者并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经过自己的判断有选择地接受,并且,其还会通过评论将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其他人。就这样相互传递,逐渐形成了一种“跟风”表现。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语用预设

部分网民对新京报的一篇网络新闻《部分单位公款吃喝转内部餐厅,标准堪比五星饭店》进行了评论,比如“一只苹果,里头坏了,外面打个蜡,看上去很光鲜,但是,里头已经不行了”、“不敢戴表了,表都放在家里了”等。这些评论中都用到了语用预设。其中,“不敢戴表了,表都放在家里了”预设前段时间网络上披露的“表叔”事情,其背景信息是“表叔问题是贪腐腐败的重要代表”,网民借此来对“公款吃喝”进行影射。

五、违反礼貌原则网络新闻评论

一直以来,礼仪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在汉语中也是常有体现。例如,《礼记》中便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貌可以说是人的道德外在表现,是人际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网络新闻评论尽管言论自由,但是,网民也是需要注重遵守礼貌原则的。然而,在实际的很多网络新闻评论中,部分网友的评论严重地违背了语用上的礼貌原则。例如,部分网友就前面涉及到的《部分单位公款吃喝转内部餐厅,标准堪比五星饭店》的评论就带有“腐败至极的狗官可以诛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这些聪明用在正地方,中华民族复兴很快就能实现”等等。这些网民的评论违反了礼貌原则,借用脏话进行各种极端性质的言论,已经在网络新闻评论过程中屡见不鲜,网络匿名性使得网友的说话过于自由,甚至引起了不必要的过激行为。这些内容已经严重地影响到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发展质量。因此,有关的管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要逐步推行各种网络新闻评论的管控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并更大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作用,从而为社会各界的网民提供良好的新闻评论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斯琼.网络新闻评论的创新与规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郅丽梅.语用预设与交际语境顺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3〕魏在江.语用预设的语篇评价功能——语篇语用学界面研究[J].中国外语,2011(02).

〔4〕王培,杜申婧.新闻传播者角色的演变——从传统新闻到网络新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5〕林纲.网络新闻语言中的预设解读[J].传媒观察,2009(10).

〔6〕刘军,葛苑菲.新闻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04).

〔7〕项国雄,李瑞芳.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新闻界,2007(06).

〔8〕杨雪静.网络新闻跟帖的语言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9〕张樱子.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