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全球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投稿安静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928次
  • 评分4
  • 95
  • 0

文 张卫

8月11日,全球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各主管部委领导、乳业发达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国内外行业技术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世界乳业发展的形势以及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外乳制品科技研发成果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主持会议。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牟静君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说,上世纪9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乳制品扬帆启航,1995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乳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时至今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已成立20年,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我国乳制品行业走上了坚实的发展道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新进取的国有企业与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交相辉映,内外资企业融合共鸣,从引进吸收到创新发展,从简单加工到全产业链模式的建立,中国乳业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独具特色的产业系统,中国乳业不再是纸上谈兵。

20年前,我国人口人均牛奶占有量6公斤,20年后上升到26公斤;20年前我国乳制品全行业产值450亿,20年后,全国的产值近3000亿;20年前,人们对乳制品的认识是特殊的人吃的营养品,20年后,乳制品琳琅满目,市场供应充足;20年前,乳品在食品工业名不见经传,20年后,以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三元等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挺起了中国乳业的脊梁。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以国际化的胸怀扬帆出海,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脉搏翩翩起舞,不断地创新发展的模式,展现了中国乳企的自信与成熟。特别是伊利、蒙牛、光明、娃哈哈等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优势,或出资建设奶源基地,或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用世界的资源成就中国乳业,在这些企业的带领下,国内一大批企业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整体提升了我国乳制品的实力和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随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蒙牛集团总裁孙伊萍、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北京三元食品公司总经理常毅、恒大乳业集团董事长徐文、雀巢大中华区食品饮料业务总裁翟国彪等著名乳企代表进行了讲话。

潘刚:打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乳业品牌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乳制品市场,中国对乳品进口的依赖同步上升,2014年时占45%,国内乳品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国际乳品的价格。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利用全球的资源做好中国的市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伊利在实践中总结出“两个轮子”和“两个根本”。 “两个轮子”分别是创新和国际化。潘刚认为,随着中产阶级的快速兴起,消费者理念不断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也才能提升乳品行业的水平和安全水准。创新已成为乳品企业全球化的首要推动力。而且当前全球乳业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在加速流动,中国乳业对全球乳业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强。为此,伊利积极实施全球织网战略,通过在新西兰建立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奶业生产基地,携手SGS、LRQA和Intertek等国际质量机构升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欧洲、大洋洲等知名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等,建立起了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伊利的品牌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两个根本”是指质量和责任。潘刚认为,创新和国际化是品牌建设的驱动力,而质量和责任是乳业必须固守的根本。在质量上,伊利全面启动“质量领先战略”,并不断优化、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在责任上,伊利通过采用产业链共赢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伊利更探索出产融结合的“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产业链合作伙伴尤其是上游奶农的资金扶持,伊利也因此塑造了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形象。

孙伊萍:国际化和数字化,打造中国乳业的幸福梦想

蒙牛集团总裁孙伊萍在论坛上与行业伙伴共议了中国乳业的下一个黄金二十年,希望打造乳业的中国梦。蒙牛总裁孙伊萍表示: “为应对全球经济共融和移动互联网的挑战,蒙牛正在以‘国际化’和‘数字化’的两大驱动,向‘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公司’转型,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乳制品品牌。未来,蒙牛将持续进行国际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聚焦美食、运动、娱乐的三大幸福沟通主题,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打造健康、多元、趣味的消费体验”。

作为中国领先的乳品公司,蒙牛乳业从呼和浩特一家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全球乳业11强的国际化乳企,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国际化+数字化生态圈”的中国乳业发展路径。

2014年蒙牛500亿业绩的背后,是其“引进来、走出去”的全球资源战略布局,目前,蒙牛已经积累了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整合能力以及国际化的系统管理等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

蒙牛的国际化不仅仅着眼于自身,更致力于乳品技术的国际互通与合作共赢。秉持共赢生态圈的理念,蒙牛积极搭建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并携手全球9个国家、24位合作伙伴,实现了12个技术创新项目的合作。

放眼国际化的同时,蒙牛更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融人牛奶的数字化时代。蒙牛与美国IBM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协同推进SAP系统提高运营效率、推动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信息的大数据建立、对社交化媒体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快速分析等。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国内首款二维码追溯精选牧场纯牛奶、首款智能跨界牛奶M - PLUS纯牛乳,以及联手羽泉组合即将推出的“嗨MILK”牛奶等,则引领了数字化牛奶的行业新趋势。而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工厂参观的体验中,创新趣味互动,则让蒙牛与消费者走得更近。不论是数字化的管理、数字化的产品还是数字化的体验,都为蒙牛品牌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

宗庆后:原料问题已成发展瓶颈应鼓励企业用海夕卜资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当前制约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是乳原料问题,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他认为,奶牛养殖行业对土地、水、环境资源占用较大,而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比较匮乏,养殖水平低、饲料成本高、环保负担重,造成我国奶牛养殖的总体成本比较高。近年我国大力发展奶牛牧场养殖,从国外大量进口奶牛,实际只是从单纯的进口乳原料,改为进口奶牛在国内饲养,但高质量的苜蓿饲料依然依赖进口,且进口量大幅增加。换言之,以前进口成品,现在把加工移到了国内,开始进口生产原料,加工虽然掌控在我们手上了,但加工成本太高,对环境影响较大,且生产原料还是依赖进口。既然如此,不如将奶源放置在土地和水资源更丰富、环境更好、成本更低的国外去,更适宜和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

宗庆后呼吁,基于我国国情,当前不能再盲目发展奶牛养殖业,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乳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合理规划,开展集约化经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乳品原料基地,充分利用海外的优质资源。

常毅:三大新常态下中国乳业面临五大挑战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毅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面临“新常态”,具体来讲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GDP增速放缓的同时乳制品销量也在放缓,这两个指标紧密相关,中国乳业的确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期。其次,当前国内的产品往国外输送,国外产品也在积极往国内输送,这两个流动的背后是国内乳制品的高溢价现象。目前中国属于高产能国家,高产能能够促使企业深度调整,然后形成市场化,进而进行产能转移、产品流入,当所有的产能转移出去的时候,国外的奶价也会提高,乳企行业就会形成新的契机。第三,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销售渠道也正在遭受巨大变化,电商渠道反过来也改变了消费需求的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新常态给行业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挑战”,常毅表示,一是企业战略抉择发生了调整,二是产品毛利率时代乳企如何实现突破;三是企业竞争差异化导致的产品结构变化;四是销售渠道的变化;五是组织结构和管理要素的调整变化。

据他介绍,其中企业战略抉择将大致朝向三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面对国内和国际竞争,企业到国外去寻找低要素市场,然后把产品运回国内,参与国内的全球化;另外一个方向是一体化,养殖和加工企业可纵向一体化,把外部城门变为内部城门,外部交易变成内部交易,降低成本;第三个方向是多元化。

对此常毅认为,不论是从消费者需求还是行业需求甚至是国家战略需求来看,未来中国乳业都将迎来大机遇期。

徐文:中国乳业面临新机遇存在新的成长空间

恒大乳业集团董事长徐文在会上表示,中国的乳业格局正在发展变化,中国乳业与全球乳业的互联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恒大集团进军乳制品行业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积极踊跃投身与中国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

过去十年是国际乳制品原料进军中国市场最迅速的时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上涨,全球的市场都在向中国开放,中国乳业也迎来了最优质的选择机会。对中国乳业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接触国际品牌、吸纳国际经验、整合国际的资源。

同时,徐文也表示,目前中国的乳制品产业依然存在规模化小、质量安全保证要求提高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经过国家一系列整顿,中国乳业正在进行循环大趋势,这样的时机为年轻的恒大乳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成长的空间。

据徐文介绍,成立于2015年8月的恒大乳业已经发展了一年时间,用时8个月销量就实现了一个亿,在刚刚过去的8月10日,恒大乳业销售额已经突破两个亿。

翟国彪:中国乳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

雀巢大中华区食品饮料业务总裁翟国彪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乳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既往的20年历史中,世界见证了中国乳品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被视为奢侈的乳制品正在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品消费市场,而且仍在快速增长。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已经取得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取得的成就。

同时,翟国彪坦言,尽管行业增长成就显著,挑战却也随之而来,比如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全国行业范围内亟待实现从传统的小奶农到大型现代化奶牛养殖的转型、奶价波动等等。“所有这些挑战都有可能影响当前的增长势头。”翟国彪表示,就整个行业来说,乳业正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确保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如何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与幸福生活的期望?

在高峰论坛的最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进行总结性发言。他说,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乳业规模不断壮大,人均占有量增长近6倍,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同时,这些改变尚不能适应乳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在广大乳制品销售中,农村人均消费是城镇的四分之一,乳制品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宋昆冈表示,近年来,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低,进口量大增,国内生产增速放缓。2005 - 2009年,奶类产品平均增长为10.6%,乳制品产量年增长为15.8%,2010 - 2014年,奶类平均产量增长为0.96%,乳制品平均年增长为7.5%,2013、2014年奶类产量停滞不前,乳制品产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中国乳业已进入瓶颈发展时期。

据他介绍,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会愈加明显,随着国际市场行情的大跌而起伏,增长速度将会在5%左右徘徊,奶牛饲养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走势的波动而呈现变化。市场低迷状态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冲击将会加剧。平台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阶段,也是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只不过是来早了点,而我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乳业要适应平台期的现实,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提升奶牛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家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奶牛先进养殖技术推广难度大、奶牛产量低,再加上饲料成本、人工费用、运输费用,奶牛厂养殖费用上升,导致了奶牛养殖成本增高。目前国内生鲜乳价格高于发达国家90%以上,造成国产乳制品竞争力弱,进口产品大幅增长。增强国产乳制品市场竞争力,首先要从奶价做起,大力发展规模饲养,采用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升奶牛养殖水平,提高奶牛价格,这是增强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大的乳品企业要大力帮助和配合奶牛农户做好此项工作。

第二,发展产业的纵向联合,增强行业抗风险的能力。奶牛饲养业是乳制品加工的基础,是产业链上利益共同体,两个部分的共同繁荣才可以带来行业的发展。平台时期,由于消费市场的波动,乳制品产业经济效益差,最易遭受风险的将是奶牛养殖业。要保护乳业的基础,就要积极发展产业链的纵向联合,同时乳制品企业还要拓展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网络销售,送产品送到家,以整个产业链的优势支撑行业的发展,共同抗风险。

第三,加快产品调整,适应市场。我国一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短期之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平台时期,企业要降低普通奶粉的生产比例,生产高附加值的乳粉,比如配方粉、功能乳粉、固体乳品饮料、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功能乳粉,将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应增加液体型,城市型企业要大力发展杀菌乳、发酵乳、乳饮料等。

第四,调整发展方式,重点向消费者转移。我国乳制品企业大致分为城市型和基地型。基地型企业一般在远离消费的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这些地方土地辽阔、饲草饲料丰富,适合大量饲养奶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城市企业临近嚣区,适合牛奶快速消费,但受土地饲料、环境保护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大量饲养奶牛,固产品以杀菌乳、发酵乳、乳饮料为定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特点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便捷、区域资源优势的提升,乳业发展的区域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城市型企业应向外延发展,向资源优势地区拓展,建立外省生产基地,而基地型企业应有计划地向嚣区靠拢。

第五,中国农业要融人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带来的是商品市场的一体化,随着我国同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逐步实施,乳制品将首当其冲,这几年来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趋势,世界乳业融入了中国,中国乳业也要融人到世界乳业当中去,如此才能够持续发展。中国乳企到资源优势国家建设基地、发展生产,是弥补国内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的重要承接。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到资源优势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出去重点发展的产品应是乳粉类产品,包括婴幼儿乳粉、乳清类产品、干酪类产品,走出去的意义和效果将会逐渐显现。

在此次论坛上,为表彰优秀乳企和优秀企业家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特别授予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优秀企业家”称号,授予蒙牛集团“技术创新”奖项。年会期间,第十五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也于同期举行,展示规模相比去年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