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思考应用进展体系构建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8
  • 阅读量565次
  • 评分0
  • 0
  • 0

  食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的最为基本的保障,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本文就整理了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和诚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邹俊1、2博士生(1、江西财经大学2、江西警察学院南昌332000)


  内容摘要: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向其消费者和社会公开信息的比例,其数值的提升对于食品消费者、政府部门以及供应链中企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提升食品供应链透明度意义和提升途径的基础上,从诚信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两个角度的指标对食品安全供应链的诚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政府部门及时出台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透明度、诚信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


  引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生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食品需求也有了较大变化,由以往的饱足需求逐渐注重卫生和健康。而由于“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频繁的食品事故导致人们对其安全的关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传统环境中,食品的制造者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十分不对称,消费者对于食品原产地、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完全无法了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食品监管机制的完善,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日益提高,消费者可以获取关于食品原产地、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提升对于提升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卫生和完善食品监管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食品供应链透明度也是影响整个供应链诚信和风险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对于食品安全和整个供应链诚信和风险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JinS和ZhouL以日本为例,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在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加工制造流程中的哪些因素最为关注。AsioliD等以意大利渔业供应链为例,研究了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和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刘永胜等认为企业员工的失职行为是造成食品供应链风险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显著降低员工的失职行为。王冀宁等基于消费者、政府和食品生产企业三个主体,从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构建了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陈娟和张清楠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对我国食品供应链中安全问题的掌控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分析,问卷结果显示:食品企业规模、内部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是影响其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不仅企业需要做出努力,政府部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本文首先分析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的驱动主体、意义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基于透明度构建了食品企业诚信和风险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分析


  在系统研究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以及其对供应链诚信和风险评价体系的影响前,应明晰以下核心内容:在透明度方面,哪些主体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对其管理?意义是什么?当前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


  (一)驱动主体


  所谓“驱动主体”是指在食品供应链运转过程中,根据自身利益,希望开放和公布食品信息从而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相关个人或组织。具体而言包括:食品消费者、供应链运作中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


  消费者是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的最终获益者。提升透明度水平,消费者可以直接了解到食品加工制造和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食品原产地、生产、加工制造、运输等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首先,信息的公开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其次,消费者可以根据信息选取满足自身偏好的产品,满足其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食品供应链的企业是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有助于加强企业有效地对食品进行管理,减少食品浪费和流失,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有效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信息,在发生事故后快速查清责任。由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提升食品供应链透明度有利于企业维持安全卫生的企业形象,有效保证其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政府部门是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的有效监管者。消费者从市场需求角度促进了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的提升,但是仍不足以得到保证。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保证了食品供应链的企业公开其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保证食品安全。


  (二)提升透明度的意义


  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对于提升国民体质、保证国民健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消费者是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的最终获益者,通过有效提升透明度,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保证国民饮食健康,对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有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企业可以清晰了解到其食品关于原产地、生产、加工制造、运输等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有效对食品进行管理和监督,减少食品浪费和流失,保证企业利润;企业有效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信息,在发生事故后快速响应、查清责任,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消费者在获取食品的全部信息后,对于健康、安全、卫生的食品会有更明显的偏好。企业通过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可以保证其销售量,确保其利润最大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不法商家由于逐利而生产“问题食品”。


  (三)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提升途径


  1.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是逐利性组织,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仅靠市场需求和企业自律无法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意味着企业需公开其在食品加工过程和成本方面的相关信息,会影响其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而消费者对企业的制约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此时,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食品供应链企业公开信息,保证食品产出、加工和流通全过程中的透明度,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规范和不公开信息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惩罚,以保证透明度的有效提升。


  2.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技术上保证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的可行性。当前无法有效提升透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无法实现对食品从原产地、生产、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的有效监管。食品安全涉及的信息十分广泛,且其原材料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地理距离一般也较大,此时无法对食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保证从原材料到流通的全过程的食品加工和所处环境信息的共享,所以,加大技术投入,通过信息技术对食品相关信息实现共享,是保证透明度有效提升的必要途径。


  基于透明度的食品安全供应链诚信风险评价体系


  本文将食品安全供应链诚信风险评价体系分为两部分:诚信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食品供应链诚信评价体系是指一系列描述供应链及其企业对社会契约和合约中的责任和义务执行状况的指标;风险评价体系是指一系列描述供应链及其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合作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的指标。虽然将食品安全供应链诚信风险评价体系分为两部分,但是这两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诚信力的上升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供应链风险主要是指外部及内部企业合作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当企业诚信力上升时,这种不确定性会大大降低,二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上文中提到,在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制造企业向消费者共享其食品从原产地、生产、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的信息,有利于树立企业安全卫生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口碑,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诚信力;在提升透明度水平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在向消费者共享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信息选取满足自身偏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对其食品原产地、生产、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清楚了解,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有效应对,减少食品浪费和流失,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有效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信息,在发生事故后快速响应、查清责任,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升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对于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抵抗能力。本文主要基于透明度视角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并确定相应权重。


  目前,“山大王”拥有占地9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厂3个,500亩的绿色种植产业园一个,厂房及配套建筑物63000多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绿色环保生产线3条,-25℃低温冷藏库,0-59℃保鲜冷藏库、-40℃速冻库共1000多平米,储存能力高达600多吨。同时,“山大王”还在全国各地区设立了销售实体店和加工厂,并长期供货给高档餐厅、酒店。


  为了保证所选取的指标可以表示供应链的诚信力和抗风险水平,在指标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要全面而具体,不仅要体现供应链的诚信力,即企业的履行合同和社会契约的能力和意愿,还要体现企业的抗风险水平,即供应链及其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和内部合作环境。


  2.科学性原则。本文从诚信力和抗风险能力两个角度来评价食品安全供应链诚信风险的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结合食品安全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体现出食品安全供应链区别其他类型供应链的特点,还要考虑其所处环境中的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等,保证设计的指标体系是可行且可测量的。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一般而言,定量指标的最终评价效果要优于定性指标,因为定量指标的最终结果是数据,定性指标的最终结果是文字,数字的评价效果要优于文字,数字更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且可以更加快速、明确地表示出不同食品生产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区别。但是在实际中,企业出于对其私有信息的保护以及一些评价结果难以量化,常常需要一些定性指标,在指标选取时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优先选取定量指标的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上文中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评价体系分为两个子部分,诚信评价体系(A)和风险评价体系(B),具体而言,诚信评价体系(A)包括食品供应链原材料公开水平(A1)、食品供应链食品生产公开水平(A2)、食品供应链食品流通公开水平(A3)和食品供应链历史诚信记录(A4)四个指标。风险评价体系(B)包括信息透明程度(B1)、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指标(B2)和内部合作环境指标(B3)三个指标。


  食品供应链原材料公开水平(A1)是指食品供应链对其原材料产地和质量信息的公开程度。原材料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且由于其生产的地域范围较广、生产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其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原材料安全卫生是生产安全放心产品的必要条件,对于评价诚信力具有重要意义。食品供应链食品生产公开水平(A2)是指食品供应链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的公开水平,也是诚信评价体系(A)的重要指标。食品供应链食品流通公开水平(A3)是指食品制造加工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的公开水平,食品流通涉及的时间、环节较多,且企业对这一过程的控制远低于生产加工过程,这部分信息的公开程度消费者更为关注。食品供应链历史诚信记录(A4)是指对食品供应链上述三个指标的历史公布信息的评价,尽管企业会公开A1-A3的相关信息,但是并不能保证供应链企业公布的信息是准确的,此时需要借助企业历史事件,如有无食品安全问题对供应链企业公布信息准确性即历史诚信记录进行评价。


  信息透明程度(B1)是指公开的信息占食品生产所有环节、全部过程信息的比例,当信息公开透明时,不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放心,企业也可以更清楚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信息,信息透明程度(B1)越高,在发生食品问题时,企业能更快速地找到故障点,抵抗风险能力就越高。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指标(B2)是指体现企业及其供应链对外部竞争环境如竞争企业、竞争供应链、市场竞争环境的抵抗能力的指标,企业及其供应链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高。内部合作环境指标(B3)是指供应链内部的合作水平和经营环境对供应链及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的指标,供应链内部经营环境越好,企业间合作水平越高,说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效率越高,当出现问题时,企业间可以通过快速有效的合作一起解决,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结论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透明度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向其消费者和社会公开信息的比例,其数值的提升对于食品消费者、政府部门以及供应链中企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诚信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两个方面的指标对食品安全供应链的诚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升食品安全供应链透明度,可以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提升国民体质、保证国民健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食品供应链企业公开信息,保证食品产出、加工和流通全过程中的透明度,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规范和不公开信息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惩罚,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保证从原材料到流通的全过程的食品加工和所处环境信息的共享。


  诚信评价体系包括食品供应链原材料公开水平、食品供应链食品生产公开水平、食品供应链食品流通公开水平和食品供应链历史诚信记录四个指标。风险评价体系包括信息透明程度、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指标和内部合作环境指标三个指标。


  第2篇:新型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王凤丽,胡奇杰,王东旭,杨帆(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介绍固相微萃取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固相微萃取的新型制备技术及新型材料在萃取膜上的应用,综述近5年来固相微萃取在食品中重金属、兽药、农药、生物毒素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新进展,并展望未来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食品安全;化学污染物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流通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工业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畸变物质,长期摄入会造成潜在食源性危害。食品样品基质十分复杂,干扰物质多,而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在食品中的含量一般较低甚至痕量,所以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是复杂系统的痕量分析。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蒸馏、过滤、液-液萃取等方法存在耗时长、繁琐、有机溶剂用量大等缺点,因此发展简便、有效和绿色环保的前处理技术是分析研究者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由加拿大Pawliszyn[1]研究小组于1989年首先提出。SPME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操作快捷简便,样品和溶剂用量少,易于实现自动化,与当今国际上提倡的绿色环境友好型样品前处理要求相符。SPME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与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联用进行样品分析,然而GC难以满足多种物质尤其是不易挥发或高极性物质的分析要求,为拓宽SPME技术的应用,1995年,Chen等[2]设计出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liquidchromatography,SPME-HPLC)联用接口装置,并由Supelco公司生产出商品。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SPME又越来越多地与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expectrum,GC-MS)、液相色谱-质谱(liquidchromatography-massexpectrum,LCMS)联用并取得很大进展[3-4]。SPME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5]、食品检验[6]等领域。本文主要简介了SPME的新型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SPME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以期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固相微萃取原理及制备技术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具有吸附萃取功能的涂膜材料固载在一定的基质表面,与样品进行直接微萃取或顶空微萃取,将目标分析物富集浓缩,直接联用进样装置或解吸后进样,从而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进行准确分析。在固相微萃取过程中,影响微萃取效率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1)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样品基质pH值、解析溶液等;(2)萃取头的设计及涂层的性质、厚度和体积。萃取头的设计上,最初为以石英纤维为载体的纤维式,后出现可自行搅拌的萃取棒式[7]、管内固相微萃取[8],近些年新发展的有针尖式固相微萃取[9]、芯片微萃取(chipbasedmicroextraction,CBME)[10]、固相微萃取膜(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membrane,SPMEM)[11]。


  微萃取涂层是SPME的核心部分,涂层的性质决定了整个萃取过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涂层的吸附萃取性能、厚度、耐溶剂性、热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目标物的富集和分析。为追求对目标分析物实现选择性的高倍富集,SPME涂层材料的研制是SPME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SPME涂层的制备方法[12]主要有直接涂渍法、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和聚合、分子印记技术、电化学沉积等。电化学沉积法作为新型SPME制备技术,是以金属丝为底材,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涂层沉积在金属丝表面,以金属丝为底材提高了萃取头的机械强度;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分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包含分子印记技术和SPME技术的优点,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随着新型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SPME涂层材料已从最开始的聚合物、多孔碳材料扩展到离子液体[13]、碳纳米管[14]、氧化石墨烯[15]、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16]、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7]等新型材料。纳米材料经适当的表面修饰,可高选择性地结合目标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在分离和检测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杂化材料,多样性的框架空隙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复合MOFs材料作为SPME涂层应用于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的吸附与分离是当下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8]。随着SPME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化的芯片SPME[19]和在线SPME[20]也不断涌现,为食品安全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SPME在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的应用


  2.1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物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对人类的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食品中存在的农药的类型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真菌剂等,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是农残检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农药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固相萃取,都较耗时、耗试剂,且操作繁琐。开发和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SPME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前处理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已有广泛应用。Song等[21]利用碳纳米管修饰强化的中空纤维固相微萃取器(carbonnanotube-hollow-fiber-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CNTs-HF-SPME),与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or,HPLC-DAD)联用,萃取和检测苹果基质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得到较好的稳定性,检出限为0.09ng/g~6.0ng/g。功能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膜因具有更优化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作为SPME萃取材料也有广泛的应用。Jafari等[22]运用电沉积法制备聚吡咯/蒙脱土纳米复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膜与气相色谱-电晕放电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coronadischargeionmigrationspectrim,GC-CD-IMS)结合,测定蔬菜、水果等基质中的二嗪农和倍硫磷农药,得到较满意的回收率。Wu等[23]结合多孔芳香构架和离子液体1-(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3-丙氨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制备复合材料膜,发现该材料对有机氯农药具有很高的富集率,通过优化萃取条件,获得较好的试验重现性和稳定性,用该复合膜与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gaschromatography-electroncapturedetector,GC-ECD)联用,成功分析果汁和牛奶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回收率在76.1%~121.3%之间。Li等[24]以环芳烃作为功能单体通过溶胶凝胶法构建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微萃取纤维(molecularimprintedpolymer-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MIP-SPME),用于萃取甲基对硫磷及相似有机磷农药,功能基团及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使得聚合物纤维膜对目标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识别作用,结合气相色谱检测,应用于水果样品中的有机磷农药分析,相较于液-液萃取,该MIP-SPME表现更低的检出限和更高的回收率。


  正因为SPME前处理技术操作快速简便,易于自动化,有研究者将SPME与质谱直接联用,实现食品中痕量有害物质残留的在线快速筛选。Gómez-Ríos等[25]以包覆聚合物粒子的网丝构建了固相微萃取装置,与高分辨质谱联用,实现食品和环境基质中农药残留的在线快速筛选和定量分析。该模式下,吸附分析物的萃取头通过传输装置与质谱联用,同时快速完成热解析和离子化,进入质谱定量检测。该快速筛查方法检出限在ng/mL级以下,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检测分析,是SPME技术作为食品痕量有害物质快速筛选手段的新应用。


  2.2兽药残留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甚微,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随着SPME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与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并在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中取得较大的进展。彭英等[26]用原位聚合法在经多巴胺修饰的不锈钢丝表面键合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材料,并以之作为SPME纤维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获得较好的涂层制备重现性和试验重现性,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2%~100.3%之间。Gao等[27]通过在中空纤维管内壁修饰氧化石墨烯构建新型管内SPME,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萃取和检测强化牛肉中的多巴胺与克伦特罗。对萃取膜进行表征及重复性试验,萃取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对强化牛肉中的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检出限分别为0.01μg/mL和0.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85.8%~109.8%和78.8%~101.4%。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SPME制备材料和方式,如磁性纳米颗粒、骨架结构材料、聚离子液体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层层自组装等新型制备方式的尝试开启SPME制备技术的新领域。Lan等[28]将磁性氧化铁颗粒覆载于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Fe3O4@ZIF-8),并以此为载体,层层自组装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olecularimprintedpolymer,MIP),制备一种新型多孔多层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Fe3O4@ZIF-8),并通过电磁作用力黏接于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用于萃取食品中的4种雌激素,ZIF-8的高孔隙率和层层自组装的制备方式不仅增强了萃取膜的稳定性,还大大增加了膜的分子印迹位点,使得萃取膜对4种雌激素表现出较高的萃取容量和快速的吸附和解析动力学。Mei等[29]制备基于聚离子液体的多个ycxv单片纤维式固相微萃取涂层,利用聚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活跃介质,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用于高效萃取和检测饮用水和牛奶中的6种雌激素,检出限达到0.04μg/L~0.11μg/L,加标回收率在75.6%~118%之间。Zhang等[30]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多孔性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片纤维式固相微萃取装置,用于萃取牛奶和蜂蜜中的5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检出限低于μg/L级,回收率在72.1%~121%之间。


  2.3其他有机污染物


  SPME技术在对食品中生物毒素、合成染料、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PCBs)、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s)、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icacidester,PAEs)等污染物的检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Chen等[31]自制静电纺丝纤维,用于固相微萃取河豚鱼肉组织中的河豚毒素,其萃取效率优于商品化固相微萃取纤维。制备的SPME与HPLC-MS/MS联用所建立的河豚鱼中河豚毒素分析方法,其检出限为2.3ng/g,低于国家标准方法。Li等[32]利用氧化石墨烯在盐条件下易发生凝聚的机理,建立基于盐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的分散固相微萃取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高效萃取和分析水样中的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回收率达89.7%~116.4%。Xu等[33]利用离子液体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为固相微萃取基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用于检测分析食品中的罗丹明B染料。


  Abolghasemi等[34]以不锈钢丝为基底,在其表面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ZnO纳米粒子/聚噻吩/六角晶格硅纳米复合物涂层,以此作为SPME萃取头,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萃取效率。Luo等[35]利用聚烯烃热缩管的疏水特性,以此为SPME萃取装置,成功富集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与HPLC联用,建立了饮用水中PAEs的检测新方法。Kamalabadi等[36]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纤维膜,应用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离子迁移光谱联用,建立食品中双酚A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方法简洁、有机试剂消耗低,加标回收率达93%~96%。Lv等[37]把沉积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膜的不锈钢丝浸渍于含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Fe)的水溶液中,制备了PDA-MIL-53(Fe)复合膜,用于固相微萃取涂层,对多氯联苯类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萃取容量,结合GCMS,应用于多氯联苯的残留检测分析。


  3SPME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的污染日益严重,以各种化学状态存在的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进入生物体,严重威胁人类和生物体的健康安全。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的食品中重金属富集与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低,基体复杂,常需要在仪器测定前辅以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Wang等[38]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阵列的磁性固相微萃取体系,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um,ICP-MS)联用,用于在线检测生物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u、Zn、Cd、Hg、Pb和Bi),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可实现自动化控制。Lin等[39]利用基于多孔性碳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gaschromatography-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emissionspectrum,GC-DBDOES)联用,检测大米中不同形态的汞化合物,与常规方法相比,该分析方法具有便捷、耗费少、效益高等优点。Su等[40]制备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物,以此为固相微萃取中空纤维膜涂层,用于萃取水中的Mn、Co、Ni、Cu、Cd和Pb6种重金属,并与ICP-MS联用实现在线检测分析,检出限达到ng/L级,回收率在89%~119%之间。Bahar等[41]把TiO2纳米粒子分散在辛酸中作为萃取溶剂,通过毛细作用力被植入聚丙烯多孔中空纤维段,构建了新型固相微萃取头,用于萃取大米、牛奶和水样中的Pb(II),并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分析方法达到了99.3%的回收率。


  4结论与展望


  固相微萃取与检测仪器联用的发展进程中,鉴于其操作简单、高效、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分析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扩大其应用范围,SPME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展开研究工作:(1)研发具有高萃取容量和高灵敏度新型涂层,开发功能化修饰纳米复合材料涂层,同时提高涂层寿命,扩大萃取对象;(2)研究高选择性、特异性涂层,如分子印迹、免疫亲和技术等在SPME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芯片SPME作为微型化的固相萃取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在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中有一定的应用,将是SPME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4)开发新型SPME装置,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发展在线联用SPME技术,提高样品处理效率,拓展其应用领域。


  第3篇:食品安全立法需要公众参与


  王虹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必须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加强公众参与立法,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壮大公众参与力量,增强法律权威,加大公众宣传教育。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难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公众参与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于2009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于2015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增强了《食品安全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日臻完善,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析,着力加强公众参与立法,才能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有助于提升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食品安全从概念上看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食品在供应环节的安全,确保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所食用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另一种解释是从质量的角度对食品安全进行解释,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确保食品质量过关。我国通常采用第二种解释,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食品被有害物质侵害,人体食用之后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一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从食品源头开始,对整个出问题的食品产业链都会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对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非常不利。因此说,食品安全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作为参与主体,在国家赋予的权利义务范畴之内,对所关心的社会事物进行有目的参与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参与活动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参与双方互动,借以使公众能够参与到决策之中,对解决参与双方的问题和矛盾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公众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通过一定合法途径参与到国家农业食品安全立法之中,使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发生问题和矛盾时我国农业食品安全法能够确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不被损害。


  公众参与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基本要求,是公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表现,是公民直接参与到关系公民自身利益的国家事务管理的有效形式。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实利益,推动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有助于提升公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从而提升新时期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立法参与不仅是公众对自身利益诉求的合理表达,也是国家落实依法治国重要战略的有效措施,是培养良好法治生态文化的战略步骤,通过公众参与农业食品安全立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目前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当前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种类繁多、体系复杂,致使一些基层执法单位在适用法律时产生偏颇。与此同时,相关法律对各个立法主体的责任划分也不是十分明确,相关法律体系存在冲突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其二,在农业食品卫生标准设置上还相对滞后,在标准设置上存在标准粗、更新慢等问题,在划分界限上多是按照类别划分,多个农业食品使用一个标准,显然不符合社会需求和安全要求。现有农业食品法律往往对农业食品经营阶段作出详细规定,但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关键环节并没有作出相关要求,很难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对监管部门处罚力度过轻,有的监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根治。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积极性不高。新时期虽然我国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但从效果上看依然不够理想,公民知法、懂法、用法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对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多数民众对农业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热心,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义愤填膺,但很少有公民真正从立法角度考虑如何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公众参与度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课题。


  二是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渠道不够畅通。从目前看,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牵头单位是农业部,在制定法律过程中相关农业食品安全方面法律专家、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等会参与法律起草制定,但广大民众并没有出现在被邀请之列。从法律审核发布机关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也没有接受公众参与。可以说,在整个农业食品安全立法从起草到公布,公众缺少必要的参与渠道。


  三是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缺少文化支持。虽然我国正在积极营造法治文化,将依法治国战略引向深入,但从社会大环境看,我国法治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公众在社会活动中尚未广泛运用法律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宣传引导不足。在法治思想宣传上单依靠政府和相关司法部门进行立法宣传显然是不足的,加之政府和各级司法部门对法律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惰性思想严重,很难在广大民众中形成广泛影响,导致公众对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都不甚了解,更别提如何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推进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公众参与的现实路径


  壮大公众参与力量。单靠个体来完成公众参与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显然是不可能的,需要更多个体和组织参与到农业食品安全立法之中,加强食品安全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不断壮大公众参与立法人数、规模和力量。特别是要将食品安全和卫生领域的专家吸纳到组织中来,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在立法工作的专业性和推动性作用的发挥。


  畅通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公众参与渠道。从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提案开始,就要有公众参与的身影,在农业食品安全立法提案形成之前,要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意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走访等多种形式收集公众对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意见和建议,整合融入到立法提案之中。在立法草案制定阶段,除邀请广大法律工作者之外,应适当扩大立法草案制定群体范围,按照一定比例从人民群众中吸纳部分群众作为立法草案制定的参与者。草案形成之后,也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对草案进行适当修改,力求符合公众要求。


  广植浓厚的立法文化。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法治文化由来已久,从商鞅变法开始我国立法文化就逐渐形成,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植根于法治国家建设之中,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立法文化要坚持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到立法之中,提升公民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立法文化在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战略中开枝散叶。


  加强公众参与立法的宣传引导。当前,公众对我国农业食品安全及立法相关事项缺乏科学认识,公众参与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为此,应该将农业食品安全立法相关知识作为专项知识纳入到国家法治宣传之中,发动政府、学生、社会团体在公众参与立法宣传的作用,创新宣传引导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立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农业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有序进行。


  第4篇: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思考


  管堃、吴晓辉;河南信阳市食品安全监督所


  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对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较低,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有关部门应正视现阶段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提高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现阶段食品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有关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食品质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而且食品安全涉及到的方面较多,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工作开展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对现阶段食品安全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关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食品安全标准不明确,导致食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商家缺乏科学严格的规范,部分商家为寻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严重降低了食品的质量,对民众的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由于我国地域较广,各个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各个地区之间规章制度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加大了有关部门工作开展的难度。另外,我国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不能对新型添加剂进行约束,部分商家为扩大自身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滥用添加剂的现象频频出现,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到影响。


  监管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食品监管体制不健全,并不能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我国食品监督管控工作是由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权责划分不明确,在工作中各个部门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互掣肘,导致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进度较慢、效果较差。另外,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时不够专业,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食品监督管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


  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监管机制的健全。我国有关部门应积极健全监管机制,对各个部门的权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保障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交流,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进而提高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


  相关法规的完善。有关部门应明确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法律层面对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确保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有关部门应对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不断对相关法规进行完善,进而确保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同时,有关部门应注重法律法规的落实,确保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进而保证民众的饮食安全。


  注重食品生产源头的管理。有关部门应注重对食品生产源头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生产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进而确保食品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农业人员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自身利润,存在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农作物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因此,对食品原料的监督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目前,部分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较低,诚信观念薄弱,为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流程进行,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对民众的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应注重对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打造,对企业进行制约,促使企业对自身工作进行改进,进而实现对食品生产及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民众的饮食安全。


  加大生产卫生监管力度。食品卫生问题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一大影响因素,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经济利益,压缩生产成本,不能按照食品生产的相关要求提供合格的生产场所。不卫生的食品生产场所及生产过程会使得食品在生产时出现变质、锡剧滋生的问题,降低食品的安全性,可能会对食用生产食品群众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卫生的监督力度,并且还要对生产食品的设备灭菌性进行检查,进而保证食品的生产卫生,提高食品的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仍旧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对现阶段食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