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一直有比喻型作文命题出现,或是直接命题,如2009年北京卷命题作文《隐形的翅膀》、201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或以漫画作文形式,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或是以材料作文现身,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多见,如2010年宁夏卷“热带鱼、狼、最有前途者”,2012年上海卷“心灵的微光”,2013年辽宁卷的“做珍珠还是石头”,江苏卷的“探险者、蝴蝶”,福建卷的“流星、树根”,2014年福建卷的“空谷、桥梁、栈道”,2015年福建卷“路”,湖北卷的“地下泉水、地面泉水”,此类作文在审题上明显难于其他作文题型,很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此类作文因其比喻义的多样性,又给考生带来多维度的写作空间,因此很入出题者的法眼。
但是,对于高中写作教学来说,比喻型材料作文写作较其他命题难度更大,难就难在对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指导训练。如何更好地解决此类命题的审题立意问题呢?
了解该命题的特殊性,避免偏离题
比喻性材料作文的审题常常出现偏差大,很大原因来自比喻型材料作文独有特征。一是模糊性,材料性作文本身带有比喻,学生理解有难度。如2013年福建卷: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材料中比喻很多,若是考生对“引力、流星、树根”不甚明了,这段文意也就无从解开。二是多义性,关键词的比喻义可以指向多种,如这个材料作文:大型船只的船舱底部有一舱室,空船状态时专门用来装水或石头,装上水就叫“压舱水”,装上石就叫“压舱石”。有了它,船吃水深了,即使遇上大风大浪,也可以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材料中的“船”与“压舱石”可以是多义的,船可指人,社会、国家,压舱石可以指人性的真善美、人的德行修养,也可指社会的良知、公德心、责任感、爱国心等。三是关联性,一则指立意时多要由此及彼,由实到虚,由物及人(社会、国家等),更重要的是指比喻义的确定必须紧扣材料整体,若把压舱石比喻成生活的压力,提出“要勇敢面对人生的压力”,那就没有扣紧材料中的“压舱石可以使船避免大幅摇晃和翻沉”的题意。若是考生没有把握这类作文的命题特征,必然容易偏题离题。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立意的准确率
所谓审题,指的是试卷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与写作要求,对于材料作文来说,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提炼观点的过程。如以“高山、沙子”的材料作文为例,原题是: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子里的每一粒沙子。第一步,找关键词,即高山、沙子、倒掉,第二步,找突破口定比喻义。在关照整体材料上,要寻找材料的突破口上来确定关键词的比喻义,“随时倒掉鞋子里的每一粒沙子”是本材料的突破口,“倒掉”指摒弃、克服、拒绝等,所以在材料中高山指远大的目标或大困难,鞋里的沙子指内在的人性小弱点、小缺点,不良的心态,而若把“沙子”直接比喻为“小事”、“细节”“小问题”,谈“要注重细节”、“做好小事”,那就是只抓住沙子的小,而忽略了材料的突破口“倒掉”。第三步,捋大意,即比喻义确定后,捋顺材料大意。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大的目标(大困难),而是自身的小缺点、坏心态或面临的小障碍,要随时摒弃小缺点或克服小障碍。第四步,察关系提炼中心,要发现材料暗藏的某种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条件等。材料中“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表明写作时必须兼顾这“高山”“沙子”的大小关系。
培养三大审题意识,提高立意档次
在合题、切题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立出高档次的题意,学会立出高远、深刻、新颖的题意,写出高分作文。
以批判意识立出高度。近年来,高考作文越发重视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以公民的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而“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是要在察觉社会文化和秩序的基本状态的基础上,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可以依照原样接受的,而是需要批判性解释和改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有批判意识,能就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心中有现实”,在审题时和现实之间建立有效连接,方能切中要害,拟出有思想,有高度的题意。如上面“高山、沙子”的材料作文审题,微信比作进入人生之鞋的沙子,批评当今社会存在的“埋头玩微信”的现状,拟出“莫为微信负年华”。
以聚焦意识立出深度。《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曾说,新材料作文写作“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有聚焦意识,就某一群体或某一观点或某件事做自己的思考,聚焦一点,由表及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因此而深刻。或就某个群体,如对明星炫富、媒体失真、官员作风等的关注,或是就某个事件,如“小悦悦”事件,“割肾换苹果”的事件,“黄晓明两亿婚礼”的事件说开去,从一个切口进入,往深处挖,必然写出有深度的高分作文。
当前,各地高考趋向使用全国卷,但高考作文定性为任务型写作已然成为共识,既然是任务,必然在审题立意有所要求,而比喻性材料作文最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当我们拥有破题的利器的时候,必然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