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凯
(贵州省册亨县第二中学 552200)
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创设情境时,所创设的情境最好是尽量接近自然或接近真实的,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突破问题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如果某些教学目标无法创设实际情境,也可以用现代技术创设逼真的间接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中,给同学带来了吉他、小提琴、小鼓、笛子等乐器让同学们演奏,用手去感受乐器的振动。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而且有真实的体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差别,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求知欲。这样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奇、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的真实可感的有趣的物理情境,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显著的。
一个精彩的物理情境,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关注或者急切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释放,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实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目的。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学生对于惯性的认识似是而非,似曾相识而又不知其所以然。情境创设中教师抓住这一点,先问:乘车时遇到紧急刹车,你会往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易倾倒呢,司机系安全带又是为了什么呢?紧接着在桌面上摆一棋子让学生猜想,用尺子击打中间的棋子,上面的棋子是飞出去还是落下来呢?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于惯性的急切认识上,求知欲望大大被激发了,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思考、探讨物理规律。
2.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在物理课堂的情境创设中,我们可以借鉴海明威的“冰山”创作风格,巧设悬念,利用学生探幽揽胜的心理,引导学生用“八分之一”的认识作为引子,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八分之七”知识,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含而不露,从而达到后继爆发、意到言不到的教学艺术层次。
在《光的传播》一节讲到光速的时候,先不讲光的速度具体数值,而举出两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l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h的赛车不停地跑,要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生大多表现出不敢相信的神情,他们急于验证,急切查看课本或者询问光的传播速度。这样创设情境,提高了课堂特点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抽象化的物理感念具体化,枯燥的物理课堂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开启了学生学习的思维。
3.案例引入,放飞想象
物理学科理论枯燥,缺乏人文感情,我们要尽量挖掘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到实景中,让他们来提出问题,并尝试来解决问题。疑问是思考的源头,是学习的开端。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诱思,并让学生大胆找到解决方案,力求体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这样创设情境后,课堂有了良好的交互氛围,建立起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人格。通过引导学生与教师争论,与同学争论,体现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是课堂一个必需的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从一开始学习物理起,教师就应该设法设疑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因而,情境设计的方法必须针对本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每一堂课都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课而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创设最佳的物理教学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4.小结
总之,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做到“动之以情”,使物理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项红专《中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3]杭州市教科所《课堂教学民主优秀案例选》,2006年4月
[4]贾群生《回归生活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5]周小山著《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