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益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3
  • 阅读量1034次
  • 评分0

  导读:撰写论文对于当下的很多作者来说,也是会特别的束手无策的,不知道应该怎么下笔,所以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是在所难免的,本论文分类为基础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物理教学论文供参考。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面面观


  白广余(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轩辕中学河北迁安064400)


  摘要:很多初中生都认为初中物理比较难学,提高成绩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会出现不利于物理学习的负面情绪,导致物理课堂僵化低效,无法获得学习物理的热情。物理执教教师认清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将难懂的物理概念实物化或者可视化,将高深的物理实验简单化、更可操作化,让初中生实现从浅层到深入的理解物理,提高物理课堂真实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中生;物理教学;教学实效


  多年来,很多的物理执教者都认为学好初中物理的关键在于做大量的习题,从习题中积累经验。其实这一点不能说没有效果,但要想把物理真的学透、学彻底,就必须掌握好物理的本真,了解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能从物理的根儿上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物理教学提倡实验直观化和理论生活化理念,以满足初中生对物理的求知需求,引导初中生从实践走向物理课程,并且习惯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去解决实践难题,达到学好物理并用物理之课程目标。因此,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对物理的不积极应对因素,从而真正调动起初中生的物理探求兴趣,实现科学教育,提高物理核心素养。本文笔者从概念教学、规律探究、对比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新概念教学,灵活运用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初中生只是理解了概念的表层含义,对于概念蕴含的深层次道理完全不了解,这就导致了学习不深入,运用起来难度就大。物理概念学习要想彻底、要学到位,不能只会记忆死概念,要会用概念进行物理现象或者问题的鉴别及判断。比如讲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杠杆》,杠杆的知识很重要,既是力的知识的延伸,也是滑轮知识的基础,可以说从概念认知上和定性上起到了承上启下之作用。在讲述杠杆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以为把教材中的概念背下来就行了,结果在运用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因此,物理教师创新了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的图片,如老虎钳、布剪、镊子、天平等,给学生一种贴近生活意识的杠杆概念。然后鼓励初中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这时学生很积极很投入,有的说起瓶盖的起子,有的说夹饭菜的筷子,还有的说吊车的前臂。接下来物理教师为学生讲解杠杆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杠杆有个特点是绕固定点转动。还为学生介绍杠杆的几个要素,让初中生自己去绘制杠杆的示意图,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增添了课堂的物理活力。最后物理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事物,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是不是杠杆,以此对物理架构进行整理、提升。


  2.探究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物理规律,这些规律是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的基础。初中生不仅要了解物理规律的成立条件,还要善于探究物理规律的运用之法,学会利用物理规律去解决物理难题。对于规律的教学应体现全面性、条理化,展现物理学科的魅力。比如讲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摩擦力》,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相对比较轻松。物理教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摩擦力,掌握摩擦力的规律,要了解哪些摩擦力是有益于我们的,哪些摩擦力是有害于我们的,我们如何趋利避害等。首先,物理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都猜测应该是有阻力。然后物理教师继续带领学生探究,最终学生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有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情况。物理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辆自行车,让初中生思考:自行车上何处存在摩擦力,其中哪种摩擦力是有益的,哪种摩擦力是有害的?经过研究学生知道车轴和车轮是有害摩擦,脚蹬板和车外胎表层的凹凸条纹是有益摩擦。课后物理教师给初中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如若身边没了摩擦力,生活会怎样?以此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活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为生活提供了帮助。


  3.运用对比学习,掌握物理本质


  学会运用对比法去学习,通过对比掌握物理的本质区别和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对比认知中感知到每个知识点的核心要素,掌握各种公式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学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原理去解释等。比如讲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蒸发和沸腾》,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二者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可以用表格或者幕布等形式向学生讲授蒸发和沸腾在发生部位、温度条件及变化、反应剧烈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对比中更加直观的学习到二者的本质区别,更好的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各自特征。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初中生回家后拍摄一些蒸发和沸腾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里供学生课下观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比如复习初中物理机械功和电功知识时,这两部分知识也可以通过对比来学习,物理教师可以用机械功和电功为核心绘制思维导图,分别向外延伸出概念、计算公式、机械功率、电功率、生活用途等方向延展,让学生对这些物理本质有更清晰的理解。


  综上,初中物理教学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也同样存在着很好地机遇,只有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求新求实,才能够赢得物理教育的最终胜利。我们物理教师要把“教物理是为了学生学好物理”这一观点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将物理知识分模块、分类型的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养成完善的物理认知观及运用观。


  第2篇:开创“微课”教学提升物理教学效益


  陈加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215226)


  摘要:微课具有潜在的优势,以短小、精悍活跃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化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效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也走进了初中物理课堂.它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微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动态的变化,呈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一、开创微课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很重要.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内驱力.而微课在新课的导入中,更能突出优势,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学习期待,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走进分子世界》时,教师事先录制了一段视频:先向学生说明四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且向学生明确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时教师先拿过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并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了下面,再盖上一块玻璃板,然后放上空气,这时抽去玻璃板让两个集气瓶的口对齐,在屏幕上显示经过了30分钟,学生就发现原本没有颜色的上面的集气瓶竟然出现了淡淡的红色,而下面的集气瓶的颜色也变得和上面的颜色一致了,学生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接着视频中教师拿过另外两瓶,也是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并把两个集气瓶放入热水中,然后再把两个上下放置,这次显示的时间只要10分钟,又出现了刚刚的情景.这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上下两个集气瓶中的颜色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出现情况的时间有这么大的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成功地激发,教师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走进分子世界,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创微课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微课的内容有很多种类,教师可以对其可动的特点加以利用,使学生在“动”中获取新知,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中并进行有效的思考、分析,而且“动”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时,教师先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再配合上合适的画面,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再根据教学要求,利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一只站在荷叶上的正在高歌的青蛙,而且特写了当青蛙在叫出声时,两侧的鼓膜震动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青蛙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要想产生声音,需要物体的振动.接着教师又利用视频,展示了被拨通的手机在空气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可是当把手机放入到抽成真空的瓶子中时,明明看到了手机屏幕亮起来了,可就是听不到声音.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提出既然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在真空中听不到,是因为真空中没有任何物质,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三、开创微课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微课,这样不仅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欲望,还能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增强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把当年托里拆利做的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呈现出来,并向学生很详细地介绍实验的内容:只见托里拆利手拿着一支一米长的玻璃管,灌上满满的一管水银,然后用带着手套的手堵住玻璃管的开口,轻轻地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水银槽中,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玻璃管中水银面的变化,学生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在逐渐地向下落,最后停留在某一个高度.这时托里拆利让助手拿出尺子测量玻璃管中的水银面与槽中的水银面的距离,在屏幕上很突出地写下了76厘米.接着把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说明了实验的正确性.看到这里,教师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玻璃管中水银面的高度是多少,学生被视频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也产生了要验证实验是否正确的想法.于是思考要如何计算玻璃管中水银的高度,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学生利用大气压使水银上升的高度,计算得到了水银的高度应当是76厘米,这样就和视频中给出的数据相吻合了,教师给出了肯定的评价.接着教师又提出,能用水做这个实验吗?学生表示应当可以,教师接着问:那要准备多长的玻璃管呢?学生纷纷动笔计算需要多长的玻璃管,学生惊奇地发现竟要达到10米,学生被大气压的强大力量所震撼了,同时也对大气压的真实存在以及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开创微课教学,突破知识难点


  由于物理知识的复杂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时总会遇到困难,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把教学难点内容制成形象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形象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时,作为初中阶段物理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以及电路的故障包括短路和断路有明确的认识.可是由于这些内容很抽象,学生不能感知,因此学起来总感觉很吃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就可以引入微课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视频中先向学生展示出一个由电源、电键、小灯泡、导线组成的电路,学生发现小灯泡有熄灭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让学生观看此时的电路图,分析此时处于电路的什么状态,由于灯泡的熄灭,学生很容易得到了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也就是在回路中没有电流流过,教师让学生查找原因,学生指出电键没有闭合.接着进行下面的视频:电键闭合了,可是灯泡还是没有亮.学生再次观看此时的电路图,一时找不到问题出现在哪里,这时教师拿起笔带领学生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寻找问题出处.同时在视频资料上就显露出了一条红色粗线就好像水流一样移动了起来,学生跟随着红色粗线的移动,发现在小灯泡处发生了分叉,一股通过了小灯泡另一股通过了一段导线,这时学生就发现这个导线是连接在小灯泡两端的,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知道这是并联接法,就得到了电流实际不会经过小灯泡而是流过了导线经过电键回到了电源的负极,这样就随着红色粗细的移动,让学生意识到小灯泡被短路了,才导致不能亮了.这样对于短路和断路,学生的心中就产生了一定的认知.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微课走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