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活动主题内容陈旧,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脱节
主题内容是主题班队活动的灵魂所在,必须将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多样性作为选题原则,选择思想教育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主题内容。而在对学校班队活动主题内容的访问、观察调查当中发现,多数小学现下的班队活动主题往往局限于文明礼仪、生命安全、节日文化几大板块的素材选择上,而随着学生的年级段不断上升,主题内容并没有创新俱进,而是反复循环进行。一方面活动主题无革新,停留在传统理念上,使教育效果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活动内容每年循环枯燥,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2.主题班队活动实施中行动主体错位
班队活动的自主性原则要求了班队活动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队活动过程中,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是班队全体成员。然而,通过对小学班队活动整个过程的观察发现,目前比较多的小学教师在班队活动过程中过度帮助学生的活动开展,甚至独揽活动权,代替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包办活动的策划、主导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只是在一种被安排的机械程序下重复教师的活动策划,流于形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主题内容,这样的活动实施模式使多数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
3.主题班队活动的课时未能得到保障
《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至八年级每周一课时专门用于少先队活动课。[2]而主题班队活动除了少先队活动,还应该有主题班会、十分钟队会、晨会等活动形式,然而通过调査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班队活动课时存在较大问题。一是“无表可依”,即是部分小学的课表上连一周一课时的基本课时安排都没有;二是难以落实,即是部分小学虽然做到了“有表可依”,但主题班队活动的开展也仅仅只停留在课表上,被占课现象严重,并未真正落实到实际实施中。
二.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存在问题的归因
1.活动主题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内涵
当下班队活动主题内容陈旧,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校常规活动主题已约定俗成,没有从主题内容上突破创新,主要是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内涵的指导。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接触到各类媒介、信息是五花八门,而学校的活动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和内容上,无疑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新鲜感;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适用人才的发展要求面也在不断增高、增广,在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要求,而学校素质教育并没有同步更新思想观念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被应试教育深远影响的当下,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行动主体错位,其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师对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确。首先,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班级全体学生才是是班队活动的主体,班队活动的实施往往是学校统一计划,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指挥,充当表演角色。再则,教师对班队活动的育人功能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自主加入到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价全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教师往往替学生完成了活动主要步骤,使活动价值无法体现出来。
3.学校对主题班队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
主题班队活动的课时得不到保障,归根结底是学校对班队活动课不够重视。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到,多数农村小学并没有安排班队活动课在课程表上,连基本的课时要求都没有完成,而城镇小学的班队活动课被学科老师习惯性占用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看出学校教师对班队活动的开展根本就没有重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现象是虚假重视,即有些学校或班级平时不开展或不认真开展活动,然而当有上级来检查活动开展情况时才以提前准备、排练的形式达到虚假质量,活动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
三.优化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实施的策略
1.将核心素养作为主题活动的培养目标,为活动注入新时代的教育内涵
具体细化学生发展核心六大素养,构建班队活动校本主题模块。为解决班队活动主题内容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现下可将最新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注入到班队活动主题内容构建之中。核心素养包括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3],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有助于班队活动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其中的各要素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吻合,贴切学生生活,以此作为班队活动目标来确定主题模块较好构建。所以可将核心六大素养中的各要点具体细化,以这六大素养的内容为活动目标构建一系列创新的班队活动校本主题模块,为学校原始的文明礼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节日文化教育等传统主题再添新元素。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了解当代学生的核心需求。学校对“核心素养”班队活动主题模块的构建实施要能落到实处,还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充分支持、对活动内涵的充分理解、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首先,学校应该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什么是核心素养,能将核心素养的各大要点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对应联系起来,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和方向。其次,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关于“学生发展核心需求”的大讨论,并提出关于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班队活动主题内容对应联系起来的建议,共同探讨构建出“核心素养”班队活动校本主题模块。最后,集中教师智慧及力量针对所构建的主题模块制定实施原则及计划,确保每一次主题班队活动的实施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正确把握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主题——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策划,教师作为活动目标把控者。从活动主题的选择到活动过程策划,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活动主题是否让学生感兴趣是决定他们是否有意愿去参与活动策划的先决条件,选好了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环节,自己去收集活动素材,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而教师只作为活动目标的把控者,不剥夺学生的主动权和成长机会,督促学生在主题的选择和活动策划过程中不偏离总体目标,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将活动目标落到实处。
活动过程——学生自觉参加、全员参与,教师作为活动组织指导者。班队活动是班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活动,而非只是几位优秀学生舞台,它应该是一个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更为平等、机会均等的平台。在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在公平的前提下给每位学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机会,其次是要渲染活动的吸引力来使每位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来,而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只需要旁观并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做必要的指导工作,把活动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里。
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作为活动体验强化者。活动评价是强化活动目标与活动体验的重要环节,充分重视活动评价的多元化,利用学生相互评、小组间相互评、学生的自评等途径,能使学生深化在活动当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学生也能自然而然的被吸引到活动中来。而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要正确指导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进行了充分有效的自我教育之后,老师只需要作最后的针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升华性评价,补充提点并强化活动的目标和体验。
3.正确认识班队活动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每周每节的活动课时
将“每周一课时”的班队活动计划落实到课表上。要保障主题班队活动的活动课时,首先要将课时计划落实到班级课表上。现下有部分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在课表中没有呈现活动课程计划,应当加大力度普及班队活动对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的价值作用,使其将班队活动的必要实施重视起来,认真落实到实处,比如在时间上保证并在空间上提供平台等等,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将班队活动计划落实到课程表中,“每周一课时”应是最基本的、有必要保障的课时要求。
将“有表可依”真正落实到“实行有效”。当下有部分学校虽做到了将活动计划落实到课表上,多数班级却也仅仅停留在了课表上,没有真正将活动实施落实到实践上。学校应重视班队活动的重要价值,将正确观念传达给班队辅导员并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他们,积极为其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及时更新观念,让其积极配合班队活动课时的落实,让占课现象少发生、不发生。其次,学校应适时的对主题班队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例如随堂听课,在考察的同时给出改进意见,进而能保证每周一次的主题班队活动课程能够真正落实到“实行有效”,真正发挥活动课的实效性。
[1]李雨晗.重庆市X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实施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周亚文,刘济良.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中的误区及突破策略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01):72-75.
[3]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6(9).
项目名称: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校级教改项目“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706),重庆第二师范学院“6-12”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李秦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田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