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化工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弥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缺陷

  • 投稿猫王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856次
  • 评分4
  • 32
  • 0

王丽平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验是化学的灵魂,惟有试验才能更好的诠释化学。然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的因素、课堂人数限制、教学器材、试验用品的安全性、试验用品存储等等原因,教材中的实验根本无法按照预期的结果顺利地完成。2012年课程改革提出化学的新概念,即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这就更加导致了学生对化学在理解上出现抽象话。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时确确实实存在的,本文提出如何用另一种方式展现和教材上能达到相同实验现象的论题,以满足实现新课标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达到让学生喜爱化学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化学;实验现象;替代;重要性;多媒体教学;科学性;目的性

1 使用生活中的物质代替教材中的实验用品

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感觉比较陌生,如果每一位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体验化学的存在感。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不足即实验药品价格昂贵,我们可以寻找代替品。比如说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该实验中二氧化锰价格昂贵、不易购买,学生对此药品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红砖粉末、铁锈、动物肝脏等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自己回家购买一元钱一瓶的过氧化氢溶液做此实验。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屋学生感受到它的存在呢?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过氧化氢和红砖粉末混合连接一导管,插入一个带盖的塑料瓶中,这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红砖粉末表有大量气泡冒出,连接的塑料瓶迅速鼓起,并且很难压缩,这足以证明氧气的产生,中学化学教材中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碳酸钠和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在生活中找到实验替代品,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此方法的优点发生装置简单易操作,实验用品廉价易得,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感受化学的真实性,缺点,教师提供的替代实验用品中可能混有杂质有可能会导致催化剂中毒,也可能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找到的并非是老师提供的替代品,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2 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化学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现象尤其是颜色的变化,学生无法感知该过程,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也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并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我们中学化学中国,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实验,由于部分地区无法进行实体实验,书中描述现象如下: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同学们无法现象蓝色絮状沉淀的具体形态,充满好奇,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在屏幕投影中展现整个实验过程,使实验具体化,也使得同学体验了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极大的增强了化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功能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媒体其本身的图形甚至动画与声音完美融合,同时具有实时放大、暂停、解剖、分解等等在实体实验操作中根本无法完成的功能,这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课堂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例如:分子原子是初中化学中的难点重点,然而分子原子属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每届学生接触到这个知识点都极其陌生,甚至有些学生从此开始讨厌化学。这时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将分子、原子放大无数倍后做成模型,由无数彩色小球和杆件进行连接,这样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分子原子间的内在变化,并且彩球能够自由移动,刺激学生的视觉,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 利用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情景

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会感到化学陌生而枯燥,反感情绪油然而生,这时我们只要正确的引导,将生活中有关化学的常见实例结合书本中的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和化学的紧密关系,及时建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情绪。例如: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将生鸡蛋放进食醋中侵泡,观察现象,作为下节课的课题。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食醋主要成分为醋酸,书本中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深刻的掌握了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更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3]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