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化工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比较两种仪器对成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结果及分析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338次
  • 评分4
  • 57
  • 0

卢佩佩 计艳萍 赵生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目的:比较类分湿因子(RF)在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和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病房及门诊病人283份血清样本,分别在两台仪器上测定类风湿因子,记录原始数据后,采用u检验及x2检验对两组RF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RF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检验:P<0.01,x2检验:P<0.005)。结论:由于不同仪器系统参数不同,导致检测出的结果存在差异,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保证结果可比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它可与IgGFc段结合,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RA病人和约50%健康人体内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有多种检测仪器应用不同的方法均可测定RF。若忽视了不同仪器或方法检测同一个项目时所提供的参考范围不同,那么所得不一致的结果将会给临床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RF是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实验室所用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与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测定RF的结果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可比性,期望为我院临床RA的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3年1月28日至2月3日一周内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283例病人血清标本。

1.2 仪器及试剂

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产自美国,使用的类风湿因子检测试剂盒及配套质控品是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产自美国,所用类风湿因子测定试剂盒-RF及配套质控品是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抽取常规静脉血约3毫升,置普通或含分离胶的不抗凝真空采血管中,3500rpm离心5min。标本分析检测前,对仪器进行调试,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原装多功能标准血清进行校准,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原装校准液进行校准。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做室内质控检测,结果在控,方可进行检测。283份样本分别在两台仪器上测定RF,并记录数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不同仪器所得的RF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与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测定RF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与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测定RF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采用了免疫比浊法,此方法相对于乳胶凝集法重复性更好,试剂也比较稳定,是目前各实验室都推广的方法。免疫比浊法就是将RF抗体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微粒上,以捕获检样中的RF,形成较大的凝集物,增加检测信号,显著提高灵敏度。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与抗血清试剂中的RF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在600nm下检测吸光度的变化与标准品比较来测得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浓度[2-5]。

本实验室所用两台生化仪对RF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检测RF阳性率要明显高于贝克曼IMMAGE800分析仪,这可能与同一个实验室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以及校准品、质控物,不同系统参数等有关,故实验室人员应为临床医生提供咨询服务,临床医生在参考类风湿因子的检验报告时应根据实验室使用的仪器系统、试剂厂家,综合判断病人阳性率,指导临床诊疗。

当同一实验室存在两种不同型号的生化分析仪时,要保证相互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要严格按照ISO15189规定“当同样的检验应用不同程序或设备,或不同地点进行,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应有确切机制以验证在整个临床使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应按适合于程序和设备特性的规定周期验证[6]”,在日常工作中要按时对仪器进行定标、校准、保养及维护,操作人员也应统一培训,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同时应建立比对制度,定期对使用仪器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结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梅品玉,商新梅.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及测定意义评价[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06:2034.

[2]唐福林,主编.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7-88.(下转第396页)

(上接第375页)[3]赵超,王雪.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5B):1345.

[4]邵振林,李美玲,孙淑丽.类风湿因子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41):97-98.

[5]Williamaon Me Coll G J.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can we prediot its outcome[J]. Int M ed J, 2001,31(3):168-180.

[6]杨有业,张秀明.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