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钧
[摘要]高校思政教学一直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渠道,围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展开相关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路径等方面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为视角,对高校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学
[作者简介]唐仕钧(1965-),女,四川泸县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泸州 64600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60-03
高校思政教学与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尽管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但是高校思政教学依然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的教育实施方式,因此,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的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究其本意是人们对价值判断的基本认知,它是存在于内在认知的价值认同标准,是对外部事物对立性的衡量尺度,以公众认同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判断外部环境事物的美丑、真假,及其正邪曲直的基本观点。
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价值观系统深层构建的集中映现,它起源于通常意义的价值观,但又不同于普遍价值观的一般理解,它居于价值观系统的核心位置,是主体性价值观认同的集中体现,在整个价值观系统中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是完整价值观系统的内在核心,对于副属性的浅层次价值观构建则具有统领的作用,为浅层次价值观的确认奠定牢固的价值观念的认知基础。
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普遍意义的价值标准,同时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系统的核心内涵,是我国大学生在社会生活的长期履践中,不断归结形成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价值认同的基本观念,其以主客体的内在结合揭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内核。现实的大学生群体除了具有社会公众的普遍性表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群体表征,这些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社会性群体。其群体个性特质决定了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的独特性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核心价值观,而应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开展的意义
1.思政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高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自始至终是我们国家理论大厦的制高点,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系统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价值观的思想依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改造社会现实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方法宝库。
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使当代的大学生在丰富多变的社会“万花筒”中,始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认知理念、理性的价值取向观、端正的人生奋斗观和坚定的社会政治观,与此同时,还要具有广域道德观与社会规范的守约观。在思政教学的实施中不断的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理解与实践认同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学会探究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在中国梦渐趋实现的变革洪流中,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推动国家繁荣与富强的强大推动力量。基于此,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高地”对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思政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落实“中国梦”的理想实现。理想始终是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的强劲动力,一个民族的理想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殿堂,是社会发展前行奋进的灵魂,是我们党胜利号角的前行方向,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
就目前而言,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团结一心、不断奋斗,去推动中国百年强国梦想的实现,是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高校大学生正是作为实现这个梦想的中坚力量。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加强中国梦理想信念的教育意义重大,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使同学们树立自身远大的人生理想要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相结合的价值认知,让同学们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个被历史与现实充分检验的科学理论,而中国梦共同理想的不断推进,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要让同学们在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中认识到今天中国发展的来之不易,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正是百年中国在经历万千苦难而凝练成的一个民族对未来发展的自信与希望,要让同学们懂得只有在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中国梦的理想才能最终实现,这也是历史赋予每一个青年学子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思政教学中核心价值观培养对于“中国梦”理想的实现具有深广的现实意义。
3.思政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认同时代的前沿精神。一个时代的前沿追求既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群体所共同接纳的前沿精神追求,也彰显了一个民族核心的时代人格,一个民族的时代人格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的积淀而逐步形成的集体人格精神,它既体现这个民族所固有的源于历史的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新趋向,这种相对稳定的民族人格是这个民族得以不断发展与前行的精神支柱。前沿精神追求则是指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在新时期的历史律动中不断的创造实践而产生的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律相契合、统领时代先进价值理念、思想认同和实践方式的精神集合,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认同新时代的前沿精神。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实施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系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又是新时代中国共同的价值理想,民族的人格精神与新时代的前沿精神追求则是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系统的精髓,而以荣辱观作价值评判标准则是中国特色价值观系统的基础,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的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价值核心。其中既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也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全民性核心价值取向内容的升华,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以上述内容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框架,是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效推进的根本保障。
2.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体内容。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实施中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来激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个人的核心价值信念。依据学生的现实需要与价值认同取向,以思政教学为平台,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社会认知与价值认同观念,以中国特色的价笸理想引导同学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学会把核心价值观念的认知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当中。
3.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把民族的人格精神与新时代的前沿精神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民族的人格精神与新时代前沿精神的教育引导同学逐步的树立起爱国的思想信念,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以个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4.思政教学中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荣辱理念。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以高尚道德实践的坚守来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荣辱操守,以高标准要求对己,以宽厚的方式待人,以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认同与实践落实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石出。
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
1.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为平台构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筑必须要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生活中凸显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典型现实事例,引导同学们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逐步地接纳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形式可以将国家政策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以政策宣传的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可以围绕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以座谈会、报告会的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因此,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教学为引领,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发挥思政课堂教学构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效能,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
2.高校思政教学要以“教学风气为先”来化育核心价值观培养。教学风气的建设是开展好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结合思政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政教学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体现新时期价值取向、新时代的前沿精神与民族集体人格的校园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学风气建设,因为“教学风气为先”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需要。良好的教学风气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有如沐春风的内心体验,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又让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化育心灵的完美追求。在时代精神与传统优秀文化的不断熏习中,在充满人文气息与人性关怀的校园文化的陶冶中,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然会开花、结果。
3.思政教学要以“双实践”的紧密结合夯实核心价值观培养之基。思政教学中实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灌输与单纯说教,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树立“大课堂”思想。大课堂思想的基本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不只是局限于简单意义的课堂教学,其课堂教学内涵可以不断地扩展,形成更广域的外延,把课堂可以拓展到更大的空间,以“双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堂教学延展的主渠道。因为教育的实效性重在教学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结合开展,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双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大学生正确核心价值取向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逐渐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向而行的良好品格也渐趋形成,同学们在具体的“双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增强了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也可以通过自身专业的实习活动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磨炼了意志品格,又增长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才干,在实践中体验价值,在价值体验中升华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4.思政教学要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养成性教育是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把大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取得实效。把思政教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充分的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以核心价值取向的行为管理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逐步形成,以核心价值理念的逐步形成促进核心价值行为的渐趋养成。要让思政教学与日常行为的严格管理唤醒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通过日常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在行为上约束,在思想上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更深入理解,提高大学生在日常行为实践中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日常行为的自我纠偏与行为缺失的自我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更正。
五、结论
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实施,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核心价值观培养为目标的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探微,要充分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围绕高校思政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以及教学实践开展的路径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希望通过上述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实践问题的深入探析,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