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石油企业;电气设备;检查诊断方法
目前,随着新产品新技术在输油输气管道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电气设备的技术方面的管理。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是输油管道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由于自然条件、设备问题和人为因素等许多方面的原因,电力系统的故障不可避免。发生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1石油企业电气设备常见检查法
1.1直观法
检查人员根据自己的五官感受去判断电气是否有故障。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有无破坏或者缺损的部位,看看周围有无漏水的痕迹,或者是否有人修理过,以及具体的修理内容再看看周围的环境,是否有碎片掉落,或者有些已经电气设备已经很陈旧了,随时都可能有破损的可能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堵塞,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检查者通过自己的嗅觉,可以感知是否有气体泄漏或者是有刺激性的气体。检查者也可以通过询问在场的人员有关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到电气设备的完好情况。检查者还可以通过听是否有异常的声音来判断破损的部位和性质。当检查者在没有专门的检查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判断是否有电气设备的破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当电气设备的触点在闭合、导线线头有松动或者是分断电路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发热或电弧烧蚀现象,检查人员可以将该现象作为检查电气设备故障的重要线索和依据。观察火花,因为电气故障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者是导线线头松动的时候,会产生火花,所以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
1.2短接法
电气设备的最常见故障有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这些故障除可用电压,电阻来检查外,还可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检查,那就是短接法。用一根绝缘的导线在你怀疑的那一段线路的两边进行短接到另一电气处,如果电器正常运转,那么就可以判断该段导线发生了断路或者是破损,使得电流不能顺利的通过。
测量电阻,电阻的检查法电压电阻检查法主要适合于开关和电气的主体设备之间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供电形式以及电阻的不同性质,分别测量个点的电阻电压值,在根据电压电阻的不同性质,来判断电气故障的部位和性质。
1.3交换设备的检查法
有时电器不能够正常的运转是因为电器出了故障而不是电路发生了故障。所以通过该种方法就可以排除该种可能。如果换了一个设备,该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那就说明是该电器的原因而不是电路的原因。
1.4对比检查法
该方法就是将电器正常运行的时候的数据以及参数拿来和现在出现故障后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找出参数的不同点,再根据技术人员的知识,从而判断故障的部位和性质。
2电气设备可靠性的诊断
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各个环节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益,并依此进行技术改造。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努力提高电气设备安全系数、运行水平。要求做好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以及可靠性指标的预测。将预测和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对比分析,以期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原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技术改造。其操作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设备故障分析;②可靠性指标预测;③最佳维修方案的确定;④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⑤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保证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只有充分的重视以及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
要保证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即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又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实施各种措施,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成果。要多向企业里的电器检查和修理的工作人员强调,提早预防要比发生了故障后再去修理检查的优势,也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所以技术人员们应该对可靠性技术和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
4提高修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想保证石油企业的安全性,不仅要有一个好的检查人员,参数分析人员,还应该有一个好的修理人员,找出最好的修理方法。所以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修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检测装备和设备的使用水平而且还要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为可以更好的应对电气设备故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便捷的修理技术也纷纷的涌现出来,所以技术人员还要多学习新的检查方法。
综述,电气设备是保障石油企业能正常生产运行的基礎,利用多种方法对石油企业设备进行检查、诊断并从中发现故障,解决问题,实现设备检修时间的缩短,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故障检修是事后处理,如想要做到事前预防,就应对企业的生产系统内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并根据诊断的结果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防止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作者:赵广佳
参考文献:
[1]任传新,邵有义.石化企业电气设备监测之我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