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德育教学论文范文,德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乡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26
  • 阅读量102次
  • 评分0

  摘    要: 乡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能仅靠课堂教学和宣讲规章制度,还需从本土文化和学校实际出发,不断开发德育活动并用之于实践。以桂北乡村小学为例,乡村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校德育活动,与关工委携手共育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精心设计日常德育活动。

  

  关键词 :     桂北地区;乡村小学;德育活动;

  

  小学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道德影响活动,是受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认知、体验与践行,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 。[1]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活动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乡村德育活动开发探索的重要性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指出,中小学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1]同时,中小学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做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1]

  

  (二)是新时代学校思想品德课改革创新的要求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小学德育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的关系,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因此,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是新时期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学校的重任、教师的神圣职责

  

  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这说明开发德育活动是乡村学校的重任,是乡村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乡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环境制约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在一些乡村地区,信息的闭塞、家庭教育的不当、留守儿童管教不到位等因素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其身心发展不利。“目前,在很多医院的心理门诊或网戒中心,都会看到许多家长咨询如何戒掉孩子的网瘾,尤其是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这些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造成现实生活中性格孤僻,甚至难以正常生活;有些学生因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致使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4]一些学校的周边环境与学校育人的要求不协调,其周边密集分布着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这对学校的育人效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乡村教育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未真正走进素质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牵制着。教师的绩效考核、竞聘上岗等相关制度的制订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因此,一些乡村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追求的唯一重要目标,并通过题海战术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提升学生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德育活动。学校的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常被高考主要科目教师占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乡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德育的认识不到位

  

  如今,乡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重智育而轻德育,甚至有的教师自身存在道德品质的缺陷,无法做到为人师表。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学生的道德品质很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巧用乡村资源,开发德育活动新形式

  

  永福位于广西桂林西南,是拥有优越地理自然条件、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县份。永福生产的罗汉果被誉为“东方神果”,曾在北京农博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而其独具魅力的“福寿文化”享誉全国,也促进了其“长寿文化”的发展。同时,桂林是广西民间戏剧——彩调的发源地。唱彩调、看彩调、品彩调是永福当地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2014年,彩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教育资源。

  

  近十多年来,永福县第二明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我校依托永福本土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开发整合德育活动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有地域特色的德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接受和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一)利用乡村优势,领略劳动的乐趣

  

  乡村学生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学习在乡村、体验在乡村,对他们来说,山间田野就是学校之外的另一个大课堂。

  

  永福不仅有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的田野、浓密的山林,也有清澈的小溪、沿溪而下的肥鱼、自由嬉戏的鹅和鸭。在农业资源上,永福一年四季都有挂满枝头的各种果子,阳春四月,在田野里、小路旁都是随手摘来就能食用的野菜。这些都是我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农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德育课堂从教室拓展到村庄、田野。例如,在探究“罗汉果功效与作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罗汉果基地参加罗汉果秧苗的培植,教师亲手实践罗汉果的点花技术,让学生主动观察罗汉果的生长过程,品尝罗汉果,了解罗汉果味甘、性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等。通过此项活动,学生不仅领略到食物与科学的无穷魅力,而且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光荣,以此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高尚品质。

  

  我校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爱好,定期开展个性化课外德育实践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走出课堂到稻田中探索稻谷的生长过程,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实际意义,形成勤俭节约的品德。中年级学生由教师带领来到田间地头,跟教师一起种植蔬菜、瓜果,体验春种秋收的艰辛与喜悦。

  

  我校开展的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与农业有关的节气、种植等相关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二)结合民风习俗,感悟彩调的魅力

  

  彩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彰显彩调艺术魅力,推动彩调艺术的传承发展,2017年秋季,我校组建了社团,邀请县文工团的教师每周给学生上课。我校教师还带领学生走访彩调传唱人,通过对彩调艺人的采访,让学生了解彩调的历史、类型及艺术表现形式等。这样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更了解、喜欢彩调这门艺术。社团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不仅学会了彩调独特的唱腔、优美的舞姿、诙谐的语言,还在全校掀起了一股彩调热潮。近年来,该社团的学生多次代表我校到市、县参加汇报演出,彩调传唱已在我校生根发芽。

  

  (三)讲好历史名人故事,抓好励志教育

  

  永福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有文状元王世则,他是历史上唯一的残疾人状元。王世则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被当世人称为“铁面王”。永福亦有武状元李珙,宋徽宗时人。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时,我校都会在开学典礼上把永福优秀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分批带领学生参观文武状元祠,让学生了解家乡状元少年勤奋读书的事迹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使学生对家乡历史人物产生敬仰之情。这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家乡多做贡献。

  

  每年10月,我校还会带领一年级新生参加县里举办的“福寿节”活动的开笔礼仪式。在仪式上,学生穿着整齐的汉服,向孔子鞠躬行礼。教师给学生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学生启蒙描红、诵读《弟子规》。这些仪式让刚踏进校门的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更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学生亲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可以从中领略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金牌导游”引领,赏识家乡特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我的家乡”这个单元时,以“福寿”二字为主题,通过“金牌导游”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在开主题班队会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村庄、民宿,了解家乡的福寿特产和福寿文化,通过金牌导游团的PK大赛,让学生站在导游、游客、村民的角度设计旅游方案。具体活动如下: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团队,第一团队学生介绍福寿特产,把富硒罗汉果、富硒香米、富硒砂糖橘等绿色养生食品的作用、价值介绍给游客;第二团队学生引领游客领略福寿文化,导游向游客讲百岁老人廖扶与丹砂井的故事,以及县城地标凤山中的阿岩与阿丹的神话故事,并介绍彩调的渊源历史;第三团队学生介绍福寿生态,他们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向游客介绍永福的自然环境。学生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加深了对福寿永福优秀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主题班队活动的举行,既培养了学生采访、上网查询资料、做好记录、整理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还激发了学生 “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热情。

  

  四、与关工委携手,共育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2017年春季,我校与县关工委携手,聘请老年大学的退休教师每周到学校为学生上社团课。我校开设的课程有舞蹈、功夫扇、太极拳、笛子、绘画、写字、篮球、手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社团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社团活动还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我校获“全国优秀儿童之家”荣誉。同年,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90多位委员莅临我校观摩社团活动。我校太极拳社团于同年9月在县太极拳和八段锦王民间争霸赛中获奖。2020年,我校篮球男队在全县小学生篮球赛中荣获第一名。2021年元旦,我校合唱团在全县首届校园合唱节“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汇报演出中获一等奖。

  

  五、精心组织日常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挖掘德育资源应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校应利用各种节日、仪式开展德育活动,并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此引导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母亲节,我校除了让学生在国旗下讲话,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意义,还要求每名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或者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每年清明节,我校都带领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这些活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我校还积极开展新少先队员的入队仪式、小学生十岁成长礼、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等活动,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法治素养教育,注重知行合一

  

  只有在小学阶段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我校每学期都会请法治副校长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上课形式多样、内容真实感人。法治教育课提高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拓宽了学生的法律知识面,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法治观念。在每年宪法日,我校都要求每班开展主题班会法治知识竞赛,培养学生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三)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成长

  

  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教师及时向家长传达新课程理念。活动结束后,我校教师还会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回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保证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步调一致。平日的亲子活动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我校还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定时与家长交流学习育儿知识,并聘请校外的教育专家到校给教师、家长传经送宝,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总之,乡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优化德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德育活动化的措施和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特色德育活动,更好地促进乡村德育的活动化和高效化,让乡村学生的思想品德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S].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9):75-80.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5):43-74.

  

  [4]冯丽,杨雪网络游戏对小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8(15):119-120.

  

  [5]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永福福寿文化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