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展多元活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06次
  • 评分4
  • 86
  • 0
  1 教材分析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基础上的知识提升。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教材以图片(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阅读、分析图文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从而理解消化系统的重要性,产生爱护消化器官、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2 学情分析
  由于消化系统与学生的健康联系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比较强烈。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部分消化系统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熟悉,但是由于学生掌握得并不完整,加之消化系统的抽象性,学生对一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比如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促进概念的转换。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1) 描述消化、吸收的含义;
  (2) 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3.2 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2) 通过观察小肠活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 通过消化系统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5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小肠绒毛模型、小肠模型,师生共同制作的消化系统拼图、验证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材料、观察猪小肠的实验材料、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6 教学过程
  6.1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课前准备的微实验装置(图1):A试管中是2 mL淀粉糊和2 mL清水,B试管中是2 mL淀粉糊和2 mL唾液,放于装有37℃水的烧杯中10 min。教师取出试管,向两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液并振荡。学生观察现象,并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B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因为唾液把淀粉消化了。蛋白质、脂肪像淀粉一样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由此引出本课学习主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设计意图:通过微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获得食物会被消化的感性认识,同时产生什么是消化的疑问,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6.2 新课学习
  (1) 消化和吸收的含义。
  对照书本图5―4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收示意图,教师归纳消化吸收的过程如下: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可吸收的简单小分子物质■血液。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归纳使学生对“消化”、“吸收”两个概念和关系,使零星、片面的认识完整化、科学化。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书本83~84页、92~93页内容,思考问题:① 消化系统有哪两部分组成?② 消化道有哪些器官连接而成?了解各器官的功能。③ 消化腺有哪些?分泌的消化液去向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再识消化系统,PPT投影消化系统示意图(图2),请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完成填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结合图片介绍小肠结构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上有导管连接到胆囊和胰腺;图示肝脏和胰腺的消化液进入十二指肠。
  活动三:贴一贴,4人一组将消化系统的拼图贴在白纸上,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完成,分别请正确和错误的小组介绍贴的消化系统组成,找出错误的原因。
  设计意图:与文本对话是概念教学的起点,活动一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完成对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概念的初步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通过对消化系统示意图的填写、交流、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消化系统的完整概念;教师补充小肠、肝脏等结构的介绍可以纠正学生存在的“胆汁是胆囊分泌的”错误前概念,为后面学生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这一难点做铺垫。活动三通过拼贴消化系统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做中学,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活动一:观察猪小肠结构,实验要求如下:① 摸一摸:纵向剪开小肠,洗净放在生理盐水中,用手摸一摸小肠内表面,是平整的还是凹凸不平的?② 看一看:将培养皿放在黑纸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特别是边缘部分,是光滑的还是毛糙的?③ 比一比:取出小肠模型(图3),纵向剪开,比较小肠内外表面积大小。④ 想一想:小肠皱襞和绒毛对小肠消化吸收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观察小肠长度,展示猪小肠(部分)拉开前和拉开后的图片,思考长度对小肠消化吸收有何作用?
  活动三:观察小肠绒毛模型(图4),展示自制小肠绒毛模型,观察小肠绒毛内结构,思考该结构对消化吸收有何作用?
  活动四:师生共同总结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①内表面皱襞和绒毛多;②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③有胆汁、肠液、胰液和多种消化酶;④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⑤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单层细胞。
  设计意图:本环节安排了学生自主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比较小肠内外表面面积、观察小肠长度、观察小肠绒毛模型等多个活动,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这些特点对消化吸收有什么作用”的理性思考,学生很容易理解小肠适合消化吸收的原因。学生通过总结,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3 应用提升
  讨论:生活中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吃午饭等饮食习惯为什么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了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后,能激发学生产生关注消化系统健康的意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实现情感态度的提升和本节课的小结。
  7 教学反思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多元的活动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一重点,本课利用自主学习(初识消化系统)――填图(再识消化系统)――贴一贴(构建消化系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螺旋形成有关消化系统组成的重要概念。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的主要原因有:① 小肠及内部结构的不可见性;② 适合小肠适合消化吸收的特点并不只有一个,需要学生从物理和化学多方面来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观察实物、比较小肠模型内外表面积大小、观察小肠绒毛模型等活动,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全面分析小肠结构特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效果很不错,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参考文献
  张蕾.小肠教具模型的制作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1,27(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