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娟莉
摘要:高考试题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思路,启示我们平时的政治教学中要精心选编试题,选择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试题,通过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辨别复杂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高考试题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作者简介:桑娟莉,女,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一题一世界
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许许多多的高考试题又必将成为经典。翻看201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一道选择题为高考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苏高考题5)“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该题紧密联系“雾霾”这一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考查学生对“生产与消费、正确的消费观”等重要考点的掌握。无论从背景材料、知识考点甚至给人美感的题肢形式看,都能让人定睛几秒,但是它的更高明之处是学生解题前首先要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才能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表面上看,生产防霾产品满足了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实,大量的频繁的雾霾现象正是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的体现,人们购买防霾产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只能导致资源的更大浪费,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见,让学生首先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是尤为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的。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某些地区搞重复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看上去似乎推动了GDP的增长,实际上,这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而这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不容许的。我们应该推动绿色GDP,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并且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由这道高考题发散开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应该是怎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社会公民?通过类似的知识积累,不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是一题一世界啊!
一、一题真面目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说:“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那么,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呢?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方面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拜金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滑坡,人们信仰迷失;另一方面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面对高考,我们没法说“NO”。我们似乎不能不看重分数,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面对社会现实,我们深知教育的责任重大,那么“带着镣铐跳舞”,如何?
这道题启示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也可以精心编制试题,由题目人手,让学生在审题、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而且是思想政治教学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要求,彰显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同时,又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实现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
再次关注高考题,还有两题与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福建文综第29题)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它得到了人们的保护、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理应得到我们当代人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交中也被经常作为国礼相赠。主席送给普京总统的礼物《普京总统肖像》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彭丽媛向韩国赠送的国礼是“风姿秀色”的洛阳牡丹瓷。可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具有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
面对此题,学生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后,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而做题的目的远不只是做对,得到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上海政治高考卷34题)国外某大学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一种全新模式:学生在大学四年间都要参加创业实践。他们被要求组建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会,自主经营管理,从中盈利,教授则从旁观察、指导。四年中要从事15个左右的创业活动项目。每学年还要读完教授布置的20本书,并递交结合创业实践的读书心得。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对于我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借鉴价值。
结合材料,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角度概括该模式中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当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已经逐步增强。十八大把“政府促进就业”扩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表明政府对就业重视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创业对就业的重要带动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命题者高瞻远瞩,要求学生能认识国外大学教育改革的全新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价值,那就是:不仅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同时,也对即将毕业步人高校的学生们给予谆谆教诲:走进大学的殿堂,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重视间接经验的积累,也需要通过个人创业实践体验,积累直接经验,从而深刻理解书本知识,不断积累和拓展创业经验。这样的试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说这才是高考命题应有的担当。
四、择其善者而从之
高考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思路,启示我们要摒弃长久以来困扰和扭曲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题海战术。平时的政治教学中要精心选编试题,立意要积极而深刻,要选择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试题。通过丰富的材料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辨别复杂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价值观。比如,一个多月来,各地都开展了打击“全能神”邪教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宗教政策”相关内容,设置问题:如何看待邪教组织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学生认识邪教的特点和本质,它不是宗教。我们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取缔邪教。同时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还要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生活风尚。这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恰恰就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的过程。
高考题的创新,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不脱离当前的政治教学实际,既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又为中学教育提供导向。如果我们能在高考题的价值导向的引领下,勤于并善于钻研试题,运用于平时的教学,那么相信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