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解答主观题需要“顶层设计”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88次
  • 评分4
  • 53
  • 0

王实玲

摘要:学生解答主观题中存在的问题除与知识基础有关外,更多的是由于策略性错误——习惯于从问题的局部出发,只顾细节,忽视整体。解答主观题要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做好答案的“顶层设计”,复杂问题简明化,简明问题框架化,框架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具体化。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顶层设计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主观题 归因分析 顶层设计

作者简介:王实玲,女,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特级教师。

主观题综合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多种能力要求,文字量大,头绪繁多,分值重,是平时测试和高考的重要题型,学生的失误也集中在主观题上。粗粗审题,提笔就写,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漫天撒网,不着边际;或东拉西扯,逻辑混乱;或推倒重来,难以安放……上述问题除与知识基础有关外,更多的是由于策略性错误:习惯于从问题的局部出发,“化整为零”,只顾细节,忽视整体。我们指导学生在解主观题时着眼于其整体结构,做好答案的“顶层设计”,大大提高了答案的精准度。

“顶层设计”概念来自工程学,现已成为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名词。其原意是指用系统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是理念与实践间的“蓝图”。我们所实行的主观题顶层设计,就是用集成的眼光把握试题的设问方向、材料信息、内容结构等,并对其进行简化、转化、重组、联想,在书写具体内容前先整体构建答案的框架。

一、主观题顶层设计的实施

主观题顶层设计的具体操作可概括为:复杂问题简明化一简明问题框架化一框架问题流程化一流程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就是通过审题捕捉并圈画出问题和材料的关键信息,把握设问之间、材料之间、设问与材料间的关联及其隐含的整体结构特征,以此作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简明问题框架化”就是据圈画出的信息点合理想象,调用知识,构思答案框架。“框架问题流程化”就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合理想象出的观点排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成绩到问题,从局部到整体,从正面到反面,从近的方面到远的方面等。“流程问题具体化”就是根据问题流程逐一锁定各答案方向点,规划用哪几句话来说明,写出具体答案要点,侧重推理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可见,顶层设计具有对问题的简化功能、对答案的定向功能、排序功能、构造功能。

【例】(2013年广东文综第37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意见。

【顶层设计思路】

第(1)问:一审问题标出答题方向(“反映”一是什么,“经济信息”)和结合的材料(“图1”“图2”);二审材料,先看表题标出两个图的时间状语“2008-2012年”(近五年)、主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看图形及其数据的变化,相同的看趋势,不同的找差距,分别得出答案方向点①、②。进一步分析揭示两个图表间的因果联系,得出答案③。

第(2)问:审设问可知调用的知识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包括“目的”、“导向”、“动力”、“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四个层次;分析的问题是“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审材料二可知这种新趋势是指“低耗油、低排放、一车多能”,即节能、环保和多功能的汽车,按知识层次的逻辑顺序排序并把观点和材料结合进行演绎分析即可(最后一个层次在材料中未体现,删除)。

第(3)问:审设问可知主体是政府,问题方向是“如何”(怎么做),调用的知识是《文化生活》模块,分析的问题是“拉动文化消费”,即要求回答政府拉动文化消费的措施。知识范围较大,材料给出的信息有限,要解决问题须进一步追问出原因再采取相应对策。广东人均GDP达到8570美元,为何消费支出不高呢?可从三个角度思考:消费的主体居民(经济水平、消费习惯、道德修养)、消费的对象(文化产品)、消费的环境。政府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联系《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组织答案,形成如下思维导图(见图1):

可见,答“怎么做”需“对症下药”——先从材料中把存在的“症”提取出来(此例中的“症”是隐性的,须先从主体、对象、环境等方面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再逐一采取对策。

【答案】(1)①图1反映近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其实际增长速度曲折上升,增幅缓慢。②图2反映近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但增长速度却逐年下降。③说明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但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不快也导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降。(2)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汽车行业只有关注消费新趋势,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才能被消费者认可,最终实现利润。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新趋势必将引领汽车行业不断创新,更多地生产环保、节能和多功能的汽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环保节能的汽车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从而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3)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要大力发展经济,从而拉动文化消费。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面向世界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多样文化,提高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吸引力。③教育在传承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通过教育,培养居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习惯。④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为居民文化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⑤政府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启示】

1.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问题和材料信息。政治主观题大多反映社会热点,同一话题可能在多套模拟题中反复出现。学生看到类似的图表,似曾相识的设问,往往凭印象、想当然,生搬硬套。顶层设计一定要以圈画的信息为逻辑起点,解决给定的“这个问题”。在开始训练阶段,可设计“任务”审题图表,“强迫”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和材料上。如:

2.顶层设计的物质载体——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它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观题的顶层设计,就是使用线条、符号、关键词等把问题的界定、联想的展开、答案的生成等用简图来表示,即把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轨迹呈现出来。运用思维导图来做主观题的顶层设计,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常见的是据问题和材料信息直接在试题上生成思维导图,如上例中的第一问、第二问;也可另外画张图,如上例中的第三问。

一、顶层设计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有教师抱怨:“解题方法我讲过多少遍,要全面审题,要抓住关键词整体构想答案,可学生还是看到片言只语就急于动手,乱答一气!”顶层设计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知识教学中的渗透、解题教学中的提炼和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长期积累,才能习惯成自然。

1.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文本和最佳范例。教材知识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把它拆分成不同的单元、课、框、目是基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顶层设计思想以内隐的方式溶于知识体系中,教师要通过单元备课,从宏观上揭示教材文字后面蕴含的分析问题的整体性思想。在知识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的理念,精选情境,精设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边讲解边板书,通过“分解动作”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程序:从问题人手,通观几个设问;再带着问题看材料,然后把对问题的界定、材料的解读、联想的展开在案例上标注,以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再对标注的内容整合、排序,作出整个答案的顶层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耳闻”又“目睹”教师的顶层设计过程,教师的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解题教学中提炼。无论是新授课对案例的分析,还是专门的主观题训练,都要让学生先试先做,“摸着石头过河”。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潜藏着方法性知识,衍生出解题经验。但这些认识毕竟是朴素而零乱的,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使学生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拘泥于具体的方法走向某类型问题的解题策略。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提炼出的文综主观题两大类型——扩展型问题和限定型问题的顶层设计模型。

(1)扩展型问题的顶层设计模型。扩展型问题是指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所用的知识和方向范围,发挥的自由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解题方法以归纳法为主。上面例题中第一问(“是什么”)、第三问(“怎么做”)都属于此类。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有开放性思维,但开放不是胡思乱想,而是立足于基础知识以及对问题的多角度界定.提取信息点,合并同类项,再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排序,生成相应的答案要点,形成轴对称式顶层设计模型(见图2、图3)。

(2)限定型问题的顶层设计模型。限定型问题限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思维方式、答题要求,解题方法以演绎法为主。即从一般到特殊,通过组织现成知识,建立科学的推导体系,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解题思路:“找——拆——联”,即从设问中找出“现成的知识”(总论点),据已有知识储备,把这个“现成的知识”拆分成若干个子观点(分论点),再逐一结合材料分析。如上面例题第二问属于此类。可围绕知识层次呈现的逻辑顺序来做顶层设计,形成以下模型(见图4):

如限定的知识不是指向某个点,而是知识板块,如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课题)、“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单元)等,则要把材料和知识范围联系起来——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出该知识范围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再结合材料进行演绎。

主观题顶层设计模型是对学生平时大量“底层实践”所形成的感性经验的再提炼,它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思维框架,不至束手无策,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顶层设计一定要和差异化的问题条件相结合,否则就会导致机械的教条主义。

3.在实践与反思中体悟。解题过程是在学生头脑中完成的,教师看到的答案是学生思维的结果,而期间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学生自己心知肚明。学生对方法的内化离不开反思,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在主观题“堂练堂评”(堂上练习、堂上反馈)后,或大考的试卷讲评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反思体悟:自己是怎样审题的?答案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会遗漏观点?……通过追溯解题路径,强化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使解答主观题做顶层设计形成习惯,达到自动化程度,“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