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寿祝 李秀芝
摘 要:“一知双行”评价法,力求站在“人”的立场上,改一元评价为多元测查。其中,“一知”是测查学生对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双行”是测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动态大课堂”的参与能力。“一知双行”评价法以期实现以“知”导“行”,以“行”现“知”,以“知”促“行”,“知”“行”互动。
关键词:一知双行 评价法 内涵 实施 成效
作者简介:石寿祝,男,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李秀芝,女,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育人是思想品德课的起点和归宿,很多思想品德教师也在努力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引领价值观念的落实。但是,校园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却不少见。有的学生捡到他人饭卡,面不改色“狂刷”一通;有的学生一面高谈阔论责任担当,一面“顺手”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学生答卷时知道“尊重、宽容”,却因为同学不小心弄坏了自己的雨伞而纠缠不休……如何改变学生呈现出来的“知行脱节”现象呢?通过全校“理念——行动”调查问卷,让我们感受到仅仅改革教学方式是不够的,打破育人“瓶颈”的关键还在改革评价方式。思想品德课传统评价方式是以考试分数论学生的,狭隘的“实用主义”使学生的个性、品质等隐性的核心价值被严重忽视。为了解决学生“知识在场”而“灵魂空场”的问题,我们开始了“一知双行”评价法的探索。
一、“一知双行”评价法的内涵
“一知双行”评价法力求站在“人”的立场上,改一元评价为多元测查,从而搭建起理念与行动之间互通的桥梁。其中“一知”为理念测查,“知”为“行”之导,通过测查学生对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实现以“知”导“行”,引导学生形成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双行”是检验“知”之成效的关键一环,测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动态大课堂”的参与能力。这样,以“行”现“知”,以“知”促“行”,“知”“行”互动,共同构筑思品课的育人“大系统”。
“一知双行”评价法旨在依托“生活”这一最广袤的资源和时空,引导学生将学习中收获的理念,通过不断自律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自主的道德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于素质,素质在于行为,行为在于习惯,习惯成就人生。
二、“一知双行”评价法的具体实施
1.理念测查——测出品质,查出能力。
其一,质量测查。阶段性质量检测作为长期沿袭下来的一种成熟的测查模式,对于引导学校和老师关注思想品德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三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换个角度,继承中走向创新,让测查绽放应有的光辉。因此,考试内容应积极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各种典型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就在身边,在解题中有所感悟,思想得到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举行“品学论道会”。通过不定期举行“品学论道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天下事,以敏感的嗅觉和独到的视角解读生活主题或时政热点。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现自我风采,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这一项目作为选查项目,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组选,实现班选,然后以级部为单位组织实施,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得分,参加的层次越高,获奖级别越高,得到的加分就越多。
其三,撰写“生活小论文”。论文虽“小”,却可以“小”见“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课理论观点分析说明社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展现学生理念的不同,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论文的主题可以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限制主题,在同一个主题下展现学生理念和能力的差异。如热点话题小论文要求:正如顾宪成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选择一个最近发生,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做一个关心社会、富有责任心的人”为主题,写一篇500-1000字的小论文,论文的观点论述要有具体事例(数据)的支撑,要运用思想品德课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小论文的撰写,可以代替单元达标测试(小论文围绕单元主线)。为展现学生具体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小论文实行百分制,而非等级制的形式。
2.动态大课堂——贵在参与,培养能力。
人的品质和德行多是在“做”中内化的,传统评价将学生的视线和思想禁锢于教材,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动态大课堂”的践行情况引入评价体系,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其一,创意空间。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我们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努力为社会进步、学校发展、班级管理、教师授课方式的改进等提出“金点子”。一旦创新观点被采纳,即获得“金点智人”奖。每个孩子也都有希望自己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梦想。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命题,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在创新创造的同时学习到更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的新制作、新发明一旦获得肯定,可获得“创新达人”奖。
其二,社会写真。鼓励学生利用大休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时间,从感兴趣的事情人手,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如调查活动、访问身边的榜样、制定一份“消费计划”、用心为父母做一件事等,从中探寻生活,体验真我。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走进聋哑学校、敬老院为弱势群体献爱心,深入社区打扫卫生,维护交通秩序,公益宣传环保等,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亲社会行为。
其三,家校直通车。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渴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最容易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而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了解孩子成长缺陷的也是父母。每一学期,笔者都下发“父母的心愿”调查问卷,了解父母最希望孩子改变的一点(或几点)建议,并将学生履行情况纳入成长品质的考查。
3.考查日常行为的“指纹档案”——奖惩效应,关注成长。
评价的公正还在于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关注、引导学生的成长,我们建立了“指纹档案”。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展过程以“指纹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里面记录了孩子的付出与回报,也记录着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指纹档案”的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计划与反思、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独立学习能力等);二是道德品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等);三是公民素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环保意识等);四是交流与合作(合作探究、团队精神、沟通与分享、身心健康、健康生活等)。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与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动态追踪,并将观察、反馈的结果纳入档案,学生在记录处加盖“手印”进行确认。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奖惩效应”,对学生的表扬与奖励,学生会铭刻于心,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激励自己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学生的批评与处分,也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促使学生反思自我,及时弥补不足,不断追求进步与成功,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三、“一知双行”评价法取得的成效
在多元评价的实施初期,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平稳中过渡、逐步加大改革力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思想品德科成绩由原来的100分,升为150分(笔试成绩仍占100分,综合实践能力占20分,指纹档案占30分)。对于综合实践,我们根据有效资料及相关数据划定等级:A(20分)、B(14分)、C(10分)、D(6分);而对于“指纹档案”,也同样设定为四个等级,分别为A(30分)、B(21分)、C(15分)、D(9分)。评定等级最终折合成分数,纳入思想品德科目学业成绩等级评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我们发现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七班一名崔同学学习很认真,期中考试的笔试成绩是95分,但他两次的“动态课堂”分别得了C级和D级,“指纹档案”等级为C级,这样他的最终得分为118分。而同班的另一名侯同学,笔试成绩得分仅为88分,但这名同学的“动态课堂”成绩突出,两次的等级均为A级,“指纹档案”等级为B级,这名同学的最终得分为129分,其最终评定成绩远远超过了崔同学。从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来看,也更加认可后者,从而证明了我们目前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
当我们与学生就这种评价方式进行交流时,他们也都认为这样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我们发现“蝴蝶效应”开始展现,学生们不仅在课上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下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争做文明少年。此外,节假日还能够利用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一知双行”评价法让学生主动反省自我,明确前进的方向,不断提升自我,使思想品德课开始展现我们期盼的教育力。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