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林
摘 要:教学工作是一个摸索着的实践过程,其工作对象是拥有形形色色鲜明个性的学生。他们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却有着更大的个性。纯粹用过往的经验进行教学,有时候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只有在课堂设计、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让教育工作富有实效。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学过程 沟通教育 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王秀林,女,南京市第九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特级教师刘永宽说过,有些老师是很悲哀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从来不反思。如果孩子学不好,只能是孩子的原因,这就大错特错了。小孩子年龄那么小,教师要不断改变方式方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自我反思呢?“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在课堂设计中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将从我的课上获得什么
课堂通常会怎样进行设计?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课堂设计流于形式,课件通常内容丰富,旁征博引,精彩绝伦,却往往忽视了最初的教学目的。
一次集体备课,备“企业的经营”公开课。本校高级教师、周易宏校长在看了我跟另一位老师精心设计的课件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设计这么一节课前,一定要先想好,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通过这节课向学生展示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上完这节课,至少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司。如果将来我想成立一家公司,我可以怎么做。”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重新修改了自己的课件,将本课确定了“创业”的主题。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刚刚受到启发的思路走进一个大家熟悉的餐饮创业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喜与悲,分析他的得与失。在播放了一段该餐饮企业成功经营的视频后,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答出了企业经营成功因素的理论知识点。如果这个时候我结束话题,课堂看似完美,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什么。于是,我鼓励他放弃书本,从视频中寻找该餐饮企业取得成功的实际原因,并对他的回答大加赞赏。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同学都开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达到了真正的高潮,我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匪浅。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在我的课上真正懂得了什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最常交流的一句话就是:“我都讲了多少遍了,居然还不懂!”这句话笔者也曾经常挂在嘴边。忽然有一天,笔者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讲了很多遍学生都不懂,那是否意味着我这个方面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在高二必修班的哲学教学中,我从理解关键词层面反复讲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可是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仍频繁出错。直到一次年级模拟考试,这道题年级46.1%的得分率震惊了我。再次讲解这道题时,我特地做了PPT,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两个生动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判断、讲解。学生理解后,又带着学生现场两分钟速记相关关键词。一个礼拜后,再次做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的准确率达到了98%。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开课前,都会花很多功夫,做出华丽的课件。上课时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流程,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答,便可以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这节课面上精彩,折射出教师深厚的功底,可是学生究竟在课堂上投入了没有?上完课懂了多少知识?形成了怎样的价值取向?却不在我们关注的范围。然而,一节真正精彩的课,不在于它的形式有多么丰富多彩吸引人,而在于,学生究竟从我的课上,获得了什么,懂得了多少。
三、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进行自我反思——我的沟通教育是有效的吗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与学生的得当交流,会促使学生提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当交流,则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抗拒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交流都达不到实际沟通的目的和效果,我称之为无效交流。这样的交流需要我们跟踪学生的后期反映,一旦发现无效,应立即摸索正确的方式方法。
比如,有一名学生,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我发现后几次对他进行小声提醒,后来发现收效甚微。有一天,在文字题的课堂限时练习中,我发现他做得比较好,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大加赞赏:“今天这道题颇有难度,但是某某同学做得非常出色,一个知识点都没有遗漏。”我说完之后,全班同学都赞叹地回头看他。从那以后,该同学上课精神状态高昂,听课发言都格外积极认真。这件事情让我懂得了,谆谆教诲十遍,不如真诚赞美一遍。
四、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反思一一我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了吗
一个教学严谨、为人严肃难以接近的教师,和一个粗枝大叶、为人亲切和善的老师相比,学生会更喜欢哪一位呢?答案肯定是后者。有时候带来实际教学效果的,不仅仅是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一句不经意的关心、一个发自内心的关怀动作,都会成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一次,一个平时上课特别认真的学生跟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学政治吗?我猜了几个理由,他都摇头。最后他说,冬天有次体育课他打完球,浑身大汗,便在接下来的政治课上脱掉外套、毛衣,只穿了一件半湿的T恤。上课不到5分钟,我走过他身边时停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轻声说:“把衣服穿上,小心着凉。”教师一句不经意的关怀,会对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拒绝冷漠和距离,给予学生真诚的人文关怀,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毫无疑问,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拥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其个性远大于共性。如果我们一味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教学,很可能会事倍功半。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善于反思,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把握学生的实际。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不负使命。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