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活动”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164次
  • 评分4
  • 59
  • 0
[摘要]“微活动”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情境把教学内容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体验、践行的平台,用较短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同伴互助,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微活动”教学应遵循任务单一、情境真实、议题两难、能力综合的设计原则,从“微活动”的切入、类型、分工、评价等方面着手,发挥自身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微活动;高中政治;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560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讲授型”课正悄然褪色,对于高中生而言,课堂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庞大,这就要求教师提供高黏度、冲击力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并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新课程实施将把“社会活动”列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并占三分之一学时,这对习惯于“讲授型”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前探讨“微活动”教学以适应未来活动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活动”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把教学内容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体验、践行的平台,用较短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同伴互助,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 高中政治“微活动”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材的理论性、综合性、思辨性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高中政治“微活动”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活动任务“单一性”

“微活动”教学中的每一项微活动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者是一个特定的任务,又或者是某个核心概念等,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以利于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2.活动情境“真实性”

“微活动”虽为模拟,但取材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和现实情景,活动尽可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活动议题 “两难性”

“微活动”教学所选的“议题” 应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标准,紧扣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既可以充分利用课程标准中的“议题”,也可以根据学情和校情自主开发适时合用的“议题”。

4.活动能力“综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储备完备的学科知识,而是基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因此在高中政治“微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合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学科知识,围绕有关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微活动”教学的应用

1.研习课标,选择活动类型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4个必修模块中都设有“讨论”“撰文”“模仿”“讲演”“辩论”“社会调查”等教学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开展“微活动”教学的依据。如经济生活中,“投资理财”课标教学建议学生模仿制订一个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新时代的劳动者”课标教学建议学生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收入与分配”课标教学建议学生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参与”课标教学建议学生模拟一次听证会。文化生活中,“先进文化”课标教学建议让学生围绕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进行辩论。生活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课标教学建议学生策划一个资源配置项目,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课程标准这些活动建议给我们提供了选题方向,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当然,除了课程标准提到的活动类型之外,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在讲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的校徽、班徽、吉祥物;在讲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可以让学生选出班里的“最美少年”,并写出颁奖词;另外还可以由学生自创有哲学寓意的漫画、对联等。

2.理顺环节,确保活动串联

“微活动”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讨论时间长短视情况而定。对于生源较理想的学校可以设计多个“微活动”串联课堂,一案到底;而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选一至两个环节进行设计。但无论活动多少必须从整堂课的整体出发进行设计,使“微活动”与各教学环节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大杂烩”。比如教学经济生活“投资理财”这部分内容,生源较理想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由学生扮演投资人和理财咨询师,分析投资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优劣,从而理性地做出投资选择。再如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师可以在讲就业形势时设计模拟现场招聘会(提供真实的职业、工作要求),在树立正确就业观时设计职业两难选择(如是选择高薪的职业还是选择自己心中的理想职业)由学生进行辩论,在讲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时可出示一份真实的劳动合同(让学生讨论其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正)。整节课采用同一个当事人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真实故事加以推进,各环节浑然一体。

3.合理分工,适时解惑

在开展“微活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不同“活动议题”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一般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然后小组学生围绕议题设计解决思路和方案,并就这一活动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学生在生成答案时应鼓励他们提出独立见解,尽量避免“搬”和“套”。小组研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展示,接受同学或教师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点拨指导,如遇学生“跑题”应适时提醒、点评、鼓励。

4.关注成长,综合评价

“微活动”评价应着重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评价学生取得的发展成就,促进学生的成长,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在“微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辩论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正反方提出的观点、辩论材料、辩论技巧、逻辑推理、组员配合、学生的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角色模拟活动可以从角色扮演准备(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过程(如主题、观点、论据、条理、语言、感情投入、小组配合等)、教育效果(看后听后的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微活动”教学的意义

“微活动”教学一方面使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活动得到呈现,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承载知识性内容,启迪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微活动”教学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运用能力等为一体,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