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事评论类阅读材料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高考作文中,这是高考作文出题的一个趋势,也是作文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此类型作文,就必须重点研究此类型材料写作的整个过程,从审题立意等多方面深入研究。
【关键词】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高考背景下的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并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从新课标的要求不难发现,高考作文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性。过去的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考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卷》则越来越要求考生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视野,去关注社会,去关注国家,去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高远视野、有宽广胸襟、有家国情怀、有社会担当的有识青年。
这一转变要求学生们多关注国家大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多读说理深刻、有思想见解的时事评论类文章。逐渐学会写作时事评论类文章。
要指导学生写好时事评论类文章,要了解此类文章的含义和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议论性文章。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即对“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评论的文章。
首先文章的观点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脉络清晰,语言有激情而又赋予理性。
其次时评类材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多角度立意。
其三材料中所涉及的新闻事件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一般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最后此类文章与新课改的大趋势相吻合,能够充分体现大语文观理念,彰显主人翁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时事评论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我国圆珠笔长期承受缺“芯”之痛。2017年1月10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成功研发“笔尖钢”,百亿支圆珠笔有望安上“中国笔头”。这意味着,历时5年攻关,我国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也许我们无法想象,尽管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多万的从业者、年产圆珠笔将近400亿支,但圆珠笔的笔头我们一直需要进口。生产圆珠笔笔头的不锈钢材料,原先的价格是每吨12万,而中國每年要进口1000多吨。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文体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不得套作和抄袭。
根据上述材料,笔者做如下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可以造各类飞机、导弹,可以造高铁、大桥,却连个小小的圆珠笔笔头也造不出来,成了中国制造的痛!置身于这样的前情背景下,国产圆珠笔笔头的诞生所引发的鼓与呼,实在可以理解。
其一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笔尖钢之所以没有被及时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主要还是因为其市场需求较小、整体规模不大,所以直接依靠进口。然而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就在仍被别人垄断的供不应求的核心技术上。可以得出观点:长远眼光、掌握技术、沉潜精神等。
其二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来看: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今天的中国格外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在提质增效。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产品,“中国制造”才能站稳脚跟,享誉全球。可以得出观点:转变理念、工匠精神、走向世界等。
其三从中国制造的角度来看:“圆珠笔笔头”的故事可以引领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向“中国创造”攀升,象征意义更大。它启示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制造爬坡过坎的新征程。可以得出观点:深入改革、中国制造、打破垄断等。
审题立意方法例说:
其一,透过材料的现象和形式,来思考材料反映的本质、精神内涵等。
其二,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形成或者某个结果的形成。可以将材料所陈述的现象看作结果,逐渐推究出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来。再把原因作为立意的根据。这也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三,时评类材料作文对象多是某种社会现象,如果能从对策或者具体措施去思考,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立意途径。
其四,不注重评论材料中人或者事,而是跳出材料的束缚,以材料为由头,引申出某个道理,并以此作为文章立论的依据。
三、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的写作类型
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在写法上主要分为就事论事和因事析理两类。
就事论事要求针对事物本身和它的性质来评判是非得失。不对材料做过多的拓展和延伸。对材料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进行评价、议论和说理,始终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
采用这种写法,要求开篇鲜明地表明个人对材料中现象的态度,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赞扬或者批判的选择。采用就事论事的写法,要求写作者思考、分析写作的这个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评论事情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点或者某一角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论,评论事情的正确得当与否,评论事情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在行文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所评之事,不可游离于事情之外,不可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
运用此种方法写时评类文章,不仅要求写作者有鲜明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还要求有论证该观点的依据和理由。事实是评论的基础,而法律、道德、社会风俗等则是评判的标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从道德、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评论。评论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道德为准绳,才能写得有针对性,评论得深刻,才能明辨是非,让读者心服口服。
此种写法可采用递进式结构:简明扼要地引述材料,鲜明地表明写作者的态度、观点;
再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危害,挖掘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指明办法或者措施,发出号召。
学生们运用就事论事的写法,能紧扣材料时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至于文章跑题。
适合思维能力与写作水平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同学使用,勤阅读时评类文章,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去积累相关论据,多思考和借鉴他人文章的长处,学生们也能写出针对性强,有思想有见解,评论较为深刻的时评类文章来。
因事析理以材料中的现象为小切口,充分展开,阐明道理,这是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之上的扩展、挖掘和提升。这种方法要求写作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或者道理,然后突破材料的局限,广泛联系社会现实,阐明道理的普遍性。
因事析理的方法一般遵循着“引—议—联—结”的步骤。
引:简明扼要地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提取精髓,然后提炼出材料的主旨。要交代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与材料主旨的逻辑关系,据此得出写作者的论点。
议:具体分析材料,确立观点。该部分既要针对材料中所举社会现象来议论说理,还要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逐渐扩展开来,深入挖掘材料,提出的观点既要有普遍性,又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应该是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带有一般性的道理。在这一部分,佐证观点的论据多为具有同类性质的事例,要注意事例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注意举例以后要做有针对性的说理。
联:联系社会现实,从横向或者纵深方向来拓展。如果材料中的社会现象是正面的,就联系社会现实中的正面事例来概括它的价值,分析它的意义,或者提出带有普遍性的建议,等等。如果材料中的社会现象是反面的,就联系社会现实中的反面事例来挖掘其根源,揭示其危害,提出改善的建议。也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联系社会现实,展开分析。
结:总结全文,升华论点。除了总结概括全文,强化论点以外,还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应该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所升华和拓展,这部分内容力求精简,与前面几部分相互照应,浑然一体。
结合上述两种写法,针对学生们心智尚不够成熟,思维能力有所欠缺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学生们就事论事,同类正反论据联想,适当拓展,保证同学们始终围绕材料核心问题行文,立论有依据,论据充实,说理有针对性,有深度。
四、时评类文章要体现出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要写好时评类文章,一定要做到语言与思维能力并重。语言表述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会有意识地与学生们一起总结一些时评类文章常见的思维模式。
学会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提高辩证分析、论证能力,不仅能避免论证的片面性和绝对化,而且能增强说理的深度和力度。再比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情感与法治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等。
时评类文章在写法上也可以借鉴议论文中常见的一些方法,同学们如果能够熟练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也能够体现出较为严密的思维能力,使文章说理清晰、层次分明,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比如: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比较辨别、探究原因、把握趋势与预测未来等。
另外关注和掌握社会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也显得十分重要。学生若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理论,能体现出他们较强的思辨能力,也能体现出他们知识面的广泛,议论也会更有说服力。常见的社会学理论有:马太效应、二八定律、木桶理论、蝴蝶效应、破窗理论等。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评类文章时,還强调要详略得当,把握好文章的重点,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阐释、论证好自己的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开篇要简明扼要地引用材料,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材料;中间要根据个人论证观点的需求来运用论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说理,而不要把材料中的事件无限扩展来充当论据;要学会联系社会现实,让自己的观点带有社会普遍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尾最好能体现出时代精神、文化味道、人文情怀。
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外在形式华丽、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提出“文以载道,以文明道”的主张。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继承了这一传统,为高考作文注入了新的元素,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事物的水平、关注社会与针砭时弊的意识。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仔细分析研究此类材料作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谢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