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寻红帮文化,丰富美术课堂——《红帮小裁缝》单元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39次
  • 评分4
  • 32
  • 0

方璐莎 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

自19世纪中叶起,一些宁波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或在异国他乡,或在洋人出没的国内大城市,为洋人做西服。日子一久,这些为红毛发洋人做西服的宁波裁缝,被人们称为“红帮裁缝”。红帮裁缝用—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也剪出了属于整个社会的灿烂的服装文化。奉化是“红帮裁缝”的故乡,享有“中国服装之乡”美誉,拥有“罗蒙”“爱伊美”“荣昌祥”等多家知名服装品牌,形成了独特的红帮文化。

笔者近几年特别关注宁波的红帮文化,并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宁波当地的文化资源特点,尝试把它引进学校美术课堂。这既是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宁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对宁波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一、前期准备,确定目标

笔者从挖掘奉化地方文化资源出发,细细寻找、整理“红帮裁缝”的相关资料,走访了宁波服装博物馆、位’于奉化江口的中国最早的西服店之一“荣昌祥”和红帮文化校本课程做得非常出色的奉化江口中心小学。最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宁波红帮文化的历史、技艺等有关知识;2.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体验用不同材料造型的乐趣,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制作一组有趣的服装;3.通过探究、制作和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红帮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本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二、参观考察,初步感知

在单元活动之初,笔者组织学生参观宁波服装博物馆、罗蒙服装集团(图1、图2),并要求他们在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这三个阶段,分别填写调查表(表1)中相应的栏目,让他们了解红帮文化的由来以及发展史,体会环境、历史、民间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领略红帮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红帮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从而更进一步体会宁波多元文化的来龙去脉,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交流尝试,探寻表现

在学生对红帮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笔者让他们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畅谈参观后的感受,教师小结后提出问题:作为新一代红帮文化的继承人,我们该怎样把这种有价值的文化引入美术课堂中呢?学生陷入了思考:服装是人们每天都在接触的东西,这种生活的必备品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或者材料来表现呢?没过多久,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喜欢画画的孩子提出可以在铅画纸上为自己设计一套漂亮的服装;喜欢做手工的孩子说可以用彩色纸剪了然后贴上去……一个孩子说:“妈妈曾经带我用丙烯颜料画过一双白球鞋,这次能不能在衣服上也画上一些好看的图案呢?”这个提议启发了笔者,因为在上学期的校本课程中,这些学生就曾在美术课上用丙烯颜料画瓶子、罐子、盘子、凳子,初步掌握丙烯颜料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件个性十足的文化衫,倒是个好主意。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会制作文化衫的乐趣,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美化生活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观。用丙烯颜料在文化衫上绘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悟服装工艺的纹饰特点,充分激发创造性思维。于是,笔者设计了第一次实践操作的内容:五年一次的世博会开幕在即,用丙烯颜料对文化衫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亲身感受文化衫独有的魅力,迎接世博会。(图3)

四、课堂教学,深化认识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由于学生对红帮文化、文化衫的绘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具备设计表现的心理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胸有成竹。每名学生在服装的款式或纹样的表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见解,作为教师,更多地是要整合这些要素,放大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创新优势,避免劣势,重点突出红帮文化的创新特色。 确定了教学侧重点之后,寻找什么样的材料制作服装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为此开始探寻身边的媒材:从打印纸、吸管、肥皂水,到水彩颜料、宣纸、铅画纸、墨汁……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上,笔者发现教师用转印法将油画颜料印到铅画纸上,形成了特殊的肌理效果。当时笔者就想,这种肌理如果用到服装上效果会怎样呢?于是马上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尝试。最先使用的是价格低廉的打印纸,可是纸太薄了,转印的效果不好;后来又曾尝试用厚度较大的铅画纸,但铅画纸遇水又易破损,不利于下一步的剪裁、缝制。经过一番琢磨和尝试后,发现在不织布上的转印效果最理想:它价格低廉,吸附性好,布料有韧性、不易破,转印后用订书机装订做成简单的小服装,速度快、效果好。

回顾这一阶段的教学,笔者以裁缝师傅做衣服作为整节课教学的主线,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染布料(练习一)一量体(以目测代量)一欣赏图片(积累素材、探究方法)一裁剪、缝制(练习二)一展示。

教学片段一:染布料(练习一)

教师出示不织布、调好的油画颜料、一盆水,并请学生猜测:你知道这些材料怎么用吗?学生小声议论,猜测纷纷。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中示范用转印法将肌理效果表现在不织布上,并请两名学生跟着一起做。

步骤一:先在一盆清水里倒人事先调好的红色油画颜料。

学生惊奇地发现油画颜料倒进水中时会浮在水的表面,兴趣大增。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并请学生这一次改为倒入黄色、蓝色的油画颜料,并讲解:油画颜料是油性的,它比水轻,将它倒入水中自然就浮在水面上了。利用这种油水分离的原理,可以在绘画中获得特殊的效果。

步骤二:教师将彩色的不织布浸在水里,不织布吸收了颜料,出现了特殊的肌理效果。随即课件出示用这种方法印制的不织布的图片。(图4至图6)

学生练习一:两人一组,用转印法动手印制布料。(图7至图9)

练习要求:1.注意色彩的搭配;2.在不织布吸收到颜料后,将其水平提起;3.提起后正面朝上,置于吸水的纸上,以便吸收布面水分,加快晾干时间。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简单讲评印制的不织布作品。

教师小结:真是漂亮!普通的不织布马上就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的布料。今天,让我们做做“小裁缝”,用这些布料来做衣服。我们宁波的红帮裁缝可是闻名中外的!(板书:红帮小裁缝)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操作示范并不断讲解,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直观的作品,在观察中了解印制不织布的基本步骤,为学生的第一次练习打好基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片段二:量体(以目测代量)

(一)高超的技艺

教师设问唤醒旧知:你去裁缝店做过衣服吗?去做衣服之前要先干什么?

学生:量体。

教师:如果我要为王伟同学做一件衣服,大家能帮我目测、估计出他大概的腰身是多少吗?

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来,教师用软尺量一量该学生的腰身,并小结:看来直接用目测的方式代替用尺量,还是有难度的。然而,红帮裁缝高手不但能根据顾客身材将衣服尺寸量准,还能“以目测代量”。在他们的巧手下,连驼背的、身材不匀称的人穿上他们制作的衣服也会变成帅哥、美女。这说明他们的技艺怎么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技艺高超。

(二)实用的工具

教师适时出示图片:量好之后,裁缝师傅要开始做衣服了。瞧,他用了哪些工具?

学生:尺、划粉、剪刀……

教师补充:这样的工具一直沿用至今,在咱们宁波,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两样,但如果这些工具在1 50年前就已经有人在使用了,你觉得如何呢?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并板书:实用的工具。

【教学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先请学生猜测腰身并用软尺在学生身上测量腰围环节,较直接地让学生感受裁缝师傅“用目测代量”的难度,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帮裁缝的高超技艺。

教学片段三:欣赏图片(积累素材、探究方法)

教师介绍:红帮裁缝正是依靠高超的技艺、实用的工具,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红帮发起了中国服装史上最富有革命意义的一次变革,“红帮”也因此成为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大、最深、最久的—个服装流派。

教师出示照片、图片,并问学生:你认识这些人吗?

学生猜测:孙中山、毛主席……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身上也穿着红帮裁缝制作的中山装。

教师继续引导:大家再仔细观察,你能够发现1921年到1946年这二十多年里,旗袍的款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图10)

学生:前面几款的旗袍比较宽松,样子肥大,后面几款就变得紧身一点了;前面的是长袖的,后来就变成短袖或没有袖子了;颜色好像也比之前鲜艳了。 教师对旗袍款式的变化进行补充赏析:旗袍是满人的服饰,最初是为了遮挡风沙,所以做成了“大褂”的形式。在红帮师傅的巧手下,旗袍的袖口变短,开衩提高,还做出了腰线,变得越来越漂亮,因而一直引领着近代上海的时尚潮流。现代社会,红帮裁缝制作的衣服依旧是时尚的风向标。

教师带领学生继续欣赏现代红帮服饰。(图11)

紧接着,教师出示另一组现代红帮服饰的作品图片(图1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出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伟人穿着的中山装、1921年到1946年期间的旗袍这两类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让学生了解红帮裁缝在历史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加深对红帮文化辉煌历史的理解。随后,带领学生欣赏现代红帮裁缝设计的服装,继而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拓展创作思路,同时为第二次练习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比赛展示,体验成功

在裁剪、缝制(练习二)阶段,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综合性地制作服装,并将多种形式、多种媒材、多种制作方法的服装进行展示,搭配出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服装。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的过程,学生们乘着第十二届宁波市少儿服饰文化节少儿模特大赛的东风,热情高涨,在家长们的大力协助下,在比赛中信心满满,表现出色。(图13、图14)

六、反思教学,弘扬文化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本案例体现了如下特点:

1.本土化美术资源的有效挖掘

“新课标”指出: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同时,笔者结合我校“本土化美术”校本课程的特点,以开发与弘扬红帮文化为出发点,走访了宁波服装博物馆、罗蒙服装集团、荣昌祥等知名服装企业,最终确定《红帮小裁缝》这一教学主题。

2.生活中媒材的积极探索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笔者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获得启示,发现用转印法将油画颜料印到铅画纸上以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这种方法耗时少、操作方便,如果将这样的图案运用到服装的装饰上应该能产生不错的效果,于是准备了多种材料和孩子们—起尝试。打印纸太薄效果不好,铅画纸遇水易破损,不利于下一步的剪裁、缝制。在尝试了多种材料后发现用不织布、油画颜料来印染效果好,还十分方便。

3.小组探索研究做法

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笔者并没有直接示范服装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在了解红帮裁缝高超的技艺和骄人的成绩的基础上,欣赏现代红帮服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陈述理由,进一步研究服装的创意、制作的步骤、展示的材料,为实践奠定基础。、

美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美术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我们应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红帮文化博大精深,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学到的知识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笔者发现,红帮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展半年以来,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家乡红帮文化的由来及其发展史,体会到了环境、历史、民间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领略到了红帮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红帮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正因如此,可以说,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加饱满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