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纸上谈兵——关于纸艺教学行动研究的故事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55次
  • 评分4
  • 27
  • 0

施琼英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

2010年的初冬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寒意渐袭。但是一则获奖消息却提前带来了春的暖意,为我平淡的教学生涯画上浓重的墨彩,丰富了我的生命。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个像我这种“边缘”学科的不“高级”的一线教师想都不敢想、做梦都不会梦到的奖项,在2010年的冬天降临到了我的头上。这是教育部举办的评奖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证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这个奖虽然是半年前“预谋”的事情,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也颇费心思去组织文字、图片、网页等资料,精心设计和包装呈现形式,但是我没有多少底气,也不敢奢想能够获国家级奖项。得知入围了全省海选,我就很惊喜和知足了,因为我的课题研究“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是个没有团队成员参与、全程只有我这个“光杆司令”在做的教学研究。它甚至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课题研究,之前我没有申请立项,之后也没有结题报告,纯属个人教学行为,能出线参加全国评选已经相当意外,更想不到会获奖。

三年后,我编写的《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纸艺》改编再版(图1),印刷完成,在新学期伊始正式投入使用。掩卷自思,往事历历在目:我与纸工教学打了十年交道,行动研究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尽管期间跌跌撞撞,不乏困惑和挫折,但我始终没有退缩。

无米之炊的“空手道”萌生纸艺教学的念头

纸艺的教学探索是在2003年开始的,实属无意而为之。

如果按现行的美术课标要求,学校应该配有专业美术教室、教具,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和用具,但我校是—所地处闹市区的弹丸学校,美术教学所需场所和教具都不能齐备,课外兴趣活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我校存在,不少情形相似的学校的美术教师上课都仅凭一本课本、一张嘴,教学实效无法保障,美术课程也逐渐边缘化、虚弱化,对美术课随意应付、不备工具材料,甚至空手上美术课,也就成了普遍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堂因缺乏必要的教学材料而变为师生同耍“空手道”的场所,美术老师要长期忍受与台下学生“大眼瞪小眼”的窘迫,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常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挣扎,与学生周旋,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学生总是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我经常是满腔热情走进教室,最后却带着疲惫和郁闷离开。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上课除了美术课本和统一发的图画本外,要啥没啥。每节课都画画也不是办法,别说学生,我自己也很快就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心理了。

2003年我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的《纸浮雕》和《纸雕塑》这两课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纸艺内容。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异常兴奋,参与度颇高,作业的效果明显提高。我决定乘胜追击,每个学期继续添加简单的纸材制作课,在纸艺教学里过把瘾。

因陋就简寻出路,“纸”上谈兵正适时

常言道: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想,与其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那种“无米炊”“空手道”的无奈,不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在困境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一纸艺教学。

十多年的执教经验,加上前几年曾进行过的教学尝试,使我自信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学生未必都喜欢画画,但大部分都喜欢做手工。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折纸飞机,剪剪贴贴,上了初中依然乐此不疲。很多人一直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素描、色彩的写生、创作才正宗,才是纯艺术,而手工似乎只是民间作坊的大娘女红、农民手艺;这客观上导致工艺美术比“纯艺术”矮了一截,有“匠”化的倾向。当然,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美术技能,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鉴于当前学校美术教学条件滞后,学生携带画具、材料困难,加上班级人数膨胀、教师管理乏力等诸多因素,全面地进行绘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而手工课因其可繁可简、形式灵活多样且易出作品的优点而特别受学生欢迎;此外,纸质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可塑性强、成型快、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这些也是我持续进行纸艺教学探索的主要原因。(图2)

由于多年来一直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我连续八年“驻守”初一年级。这就意味着我年年接触新生,年年都要想尽办法在新生心中树立我的良好形象,要千方百计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顺利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所以,我一般都选择在新学年之初进行纸艺教学,并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作为“见面礼”,故而也给学期教学工作开了个好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能够被调动起来,课前准备美术学习材料时也积极得多了。

关注纸质材料、引进时尚元素、与社会生活同步,这逐渐成了我确立的研究方向。

从“好上课”到“上好课”再到形成教学特色,行动研究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

与一般的课题研究路径完全相反,我在教学中刻意渗透纸材内容之初,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预期目标,也没有实施步骤和研究策略,仅仅是为了“好上课”而已——能够好好地、顺利地上课,让自己和学生在美术课上都能开开心心的。现在看来,为了实现快乐的课堂,我辛苦策划纸艺课是值得的,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进行行动研究是颇有成效的。

2003年的小试牛刀让我尝到了纸艺教学的甜头;从那以后,我继续在纸材内容上寻找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2005年的一天,备课时我将皱纹纸搓成绳,发现这纸绳很有意思,不仅色彩鲜艳、可塑性强,用途还很多。我想,用纸绳来作画,形式很新奇,学生也许会很喜欢。搓纸绳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带动学生活跃起来,搓绳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学生学会用纸绳作画后,将作品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馈赠朋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以《纸绳画》为课题,把这种形式的纸艺教学内容纳入纸艺教学系列中;借此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在实践中我发现,皱纹纸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一些平时不愿意动手的“小老爷”也意外地行动起来,而且搓得非常带劲。学生的纸绳画作品也常常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赏。

2006年我把染纸内容添加进来,带领学生又是折纸又是揉纸、卷纸,时而沾、时而染,有时泼、有时泡,不仅剪窗花、做书签,还进行服饰设计,把生宣纸玩得绚丽多彩,学生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美术学习也渐入佳境。(图3)

2008年我在纸绳教学方面进行纵向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赣版教材)第十五册的《巧手编织》一课的教学使纸绳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由纸绳画到纸绳编织、纸条编织、毛线编织、工艺绳编、吸管编、串珠;由平面向立体过渡;由纸材向多种线形材质延伸;由传统的线性编织向时尚的串珠编织拓展;等等。我与学生在多元工艺美术世界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图4至图6)

当学生作品精彩纷呈、课堂效果呈现良性上升趋势的时候,我产生了“上好课”的强烈愿望。染纸和纸绳画的可塑性和可行性最强,成了我每年和新生见面的“招牌”课题。为了避免老生常谈和作品形式单调,我自己不断在教法和教学内容上寻求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以纸绳画为例,最早的学生作品全部是要求分色块进行平面粘贴的,而画面整洁、肌理均衡则是优秀作品的标准。一年后,我提出了提高粘贴技能和加大画幅作为更高的要求,均有学生勇攀高峰。《荷花图》(图7)在粘贴技能上采用没骨的方式,将粘贴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嫦娥奔月》(图8)则创造了至今学生作品最大画幅的纪录。纸绳画从开始尝试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去年我继续对纸绳画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制作“纸绳浮雕”。师生协作,几经摸索,在作品《蓝玫瑰》和《忠烈杨家将》(图9)上实现了纸绳浮雕的制作效果。正是在这样反复的教学尝试之下,我的纸艺课堂效果不断出新,学生作品也不断呈现精彩和完美的趋势。

拓展和整合教材内容是我进行了单项教学尝试之后的新想法。同样的教材内容,我想上得与众不同,同样是我的纸艺课,面对不同学生时,我希望效果不要雷同,作品要不断有所超越,努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拓展教学内容—形成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量力而行

最初上《纸浮雕》和《纸雕塑》时,学生的学习材料只以彩色卡纸为主;第二年,在增加了《纸包袋》(图10)、《纸帽》、《纸鞋》等内容后,根据需要,我又提出了添加海绵纸作为必要的材料,但却出现了学生准备材料不很理想的情况。经过调查我才意识到,虽然单张卡纸并不贵,但要制作包、袋、鞋等作品,所需要的材料还是挺多的,难免会有些学生觉得力不从心。由此,我总结了一条经验:教师要求的材料不能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力。抓住了这个关键,我在教学内容、材料要求上做了调整,力求顾及全体学生的情况。同时我也感到,将《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帽》《纸鞋》等作为独立课时内容,不仅耗时较多,而且效果单一。于是,到了第三年,我在新增纸文化衫内容时,将这几个相关的、繁复分散的内容——“瘦身”,再加以整合,拓展成一个综合内容,将课名命名为《纸材服饰搭配设计》。类似的整合还有《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和《纸泥》。

从中,我又总结出一条经验:行动研究要将能够做的每—件事都努力做好。在课题设置上由单课向单元整合;在课时的设计上由一节课向多节课过渡;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向多人合作共同完成转变;在评价方面,由在作业上评分向在网络上点评辐射。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拓展内容,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材要求的材料,如陶土,市面上卖的不多,学生很难买到。有了几年来利用纸材上课的经验,又适逢纸浆画的出现,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利用纸浆与陶土的共性,指导学生将纸浆做得稠些,同样能完成教材《捏塑造型的乐趣》的材料要求,以纸泥替代黏土,借鉴课本里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完成了纸泥浮雕的学习和作业,产生了一批新颖的纸泥浮雕作品。有了纸泥浮雕的经验,在赣版教材第16册《走进陶瓷世界》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在该课的基础上衍生了《纸泥雕塑》一课,让学生利用纸泥塑造了不少生活和学习用品(图11、图12)。虽然他们的做工尚嫌稚拙,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不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吗?

2008年暑假,我受到母校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以自编教材《工艺美术》(图13)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讲授工艺美术课。这本教材除了泥塑、编结艺术、绣艺和陶艺,其他内容均选自2003年到2008年间我所教的《纸绳画》《染纸》《纸包袋》《纸鞋》等纸材内容,授课结束后,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迅速在我的头脑里形成。我将在学校讲授过的《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图14、图15)《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等9个内容汇编成书,书名为《纸艺的设计和制作》(图16),编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也就水到渠成了。

直到2010年初,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在对照文件琢磨申报类型时,我才发现,这几年来我不断探索的历程正是真正的课题研究!我不是一直在研究纸艺如何在中学课堂实施吗?《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和《纸艺服装设计》,总共13项内容,就是《纸艺》系列的子课题。就这样,历经七年的探索与研究,在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编成校本教材之后,一个名符其实的课题“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才算正式诞生。

为了更加完整地呈现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暑期,我又补充了《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这三节课的内容,将原版教材部分内容重新整合编辑,改编成新版的教材《纸艺》,选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彰显美术的学科特色和审美要求。

“无纸”展示与“纸上谈兵”——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纸”上谈兵的行动中,我不能不提的是“无纸化”展示的研究“行动”。

我校既无美术教室,也无展览作品的固定场所,展示学生作品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网络和博客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使我的纸艺行动研究如鱼得水,使我的研究效果如虎添翼。

1.相机进课堂,瞬间精彩不错过

带着相机走进课堂,随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成了我常态的课堂行为;及时将优秀的学生作品拍成照片,完成由纸到“无纸”的华丽变身,作为永久的珍贵资料,则是充实我的网络资源库的—个重要举措。

2.“纸”与“无纸”的网络切换行动

利用博客强大的展示功能,我及时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后手记、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照片、课堂实践照片、学生学习心得等图文资料随时“晒”在网上,将博客作为我的展厅和资源库,以网络版活页簿的形式来呈现纸艺教学研究的成果。

3.《“纸”上谈兵》—路折桂

2006年,纸艺教学论文《“纸”上谈兵》在市级、省级以及中南六省(区)美术教育交流会等三个级别的论文评选中均获得了一等奖,可谓“一路折桂”。

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做能够做的事情。我的纸艺教学行动研究,在探索高效教学的过程中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使我有了更明确的教学观,也坚定了我继续开展教学研究的信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