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是传统美术类绘画课程中的一个传统画种,在美术院校中有专门的版画系科设置,在非专业院校美术类绘画课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一定的版画课程,条件较好的一些中小学校美术课程也相继开设了版画类课程,当然主要集中于木刻版、纸版、实物版等简便易行的版画品种。
在传统专业美术课程中,国画、油画、版画三大绘画种类是常设科目。但这三大画种中版画在国内美术教育中发展起步较晚,大约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各大美术院校才逐渐配备相对专业的版画设备和专业教师,版种分类和工作室设置才逐渐完备和规范化。版画在三大画种中最为边缘化、陌生化,不要说一般人陌生,就是多数美术工作者也是一知半解,虽然近三十年来,全国版画展览和国际交流也逐渐多起来,但要达到大众有一定的熟悉度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造成版画较为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版画自身的特性决定的,那么版画的特点有哪些呢?这要从版画的画种性质开始分析。版画最简明的定性为:通过制“版”,间接转印到一定的平面材料上形成画面。重点有二,一是间接性,即要“制版”,二是“印刷”。通过以上两大特性,又衍生出版画的第三大特性,就是重复印刷产生“复数性”的作品。
版画是按照制版的不同来分类的,如凸版、凹版、网版(孔版)、平版、混用版(综合版),电脑版(数媒版)等:由于制版材料的不同和制作方法的特殊性,还有印刷方式的不同,因而各种版种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就是一个在专业院校版画专业学习过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版种都精通,只可能有侧重地掌握一至二类版种的印刷制作技术。版画家就更是主攻一种版画的制作,以达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版画不可能有全能冠军,只能产生单项人才。打个比方,就如同医院分科和医生的专业分类一样。因此,版画了解的人较少。
在传统国画、油画、版画三项绘画专业中,版画的技术性要求是最高的。这是由于版画是间接性画种,是借助制“版”来转印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制版材料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版画的材料和技术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版画的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了。具体的来分析,例如:传统的木版技术较为大家熟知,木版印刷技术分类无非是水性印刷技术和油性印刷技术而已。木版属凸版类型。又如:凹版印刷技术最有代表性的铜版印刷,在这一单一版种中就有干刻、腐蚀、美柔汀、糖水法、软蜡法、松香粉法、曝光显影法等。再如:网版的代表性版种丝网印刷,有水性印刷法、油性印刷法、照相制版法、电脑分色法等,制版材料更是丰富。
版画的技术复杂性和高要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材料工具、技术性的演变,会使版画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促进版画创作的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版画的技术复杂性和高门槛,也把一般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拒之门外。材料、工具等物质因素对作品表现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时是技术上的限制。比如:画面尺寸受印刷机械的限制;制作效果受版画材料、设备、条件的限制。版画技法的花样繁多,也使非专业人员望而却步。不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时间经验的积累是无法掌握这些技法的。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要完成一幅作品,也需经历数个阶段,这样加大了版画创作的难度,加上多次的修改和调整效果,完成作品所耗费的时间、工作强度,比其他类型绘画高数倍乃至数十倍。
版画“唯技术化”,将专业与非专业隔开,即使是版画各专项版种之间也是壁垒森严,跨越本专业、本版种的领域,“专家”也会成为“门外汉”。同时,也意味着从事某类版种所积累的经验,很难直接在另一类型版种创作中生效。长期从事单一版种制作,对人的思想乃至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易于形式“技术化”思维方式,引发创作视角的单一化与审美趣味的片面化。狭窄的专业知识领域使创作者难以摆脱技术因素带来的局限性。
实际上,技术对版画表现力的限制远不止如此,它还包含了技术化对人的影响。从事版画创作,长期受到技术性要求的限制,迫使创作者除了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虑外,还必须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技术实践与研究之上,这可能会导致思维与行为模式的改变,易走入“唯技术化”路子,从而走入创作的死胡同,“艺术性”损失殆尽。其主要表现为:作品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画面效果越来越好,画面细节越来越“讲究”,而艺术的表现力却往往停滞不前或不断地在原套路上重复。
版画离不开技术,但不应为技术而技术。高度发展的技术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版画创作中“技术化”可以看作现代社会技术与人类异化关系的延伸,也是技术化社会对人影响的一部分。实际上,人们已经认识到掌握物质世界的技术与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评价体系的“技术化”也直接导致了“唯技术化”的倾向。举个实例,翻看近年全国版画展览作品和五、六年前,甚至七、八年前的全国展览作品比较,简直没有大的差异,画面的构图、内容、观念等,大同小异;只是细观之下,才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是越来越精致了,技术含量是所谓越来越高了,可是作品的内涵、语言却是雷同和近似的,这就是现状。国内版画的创作力微弱之至,版画已经成为“圈子”里的游戏,与旁人无关,与社会无关,最后也就与艺术无关。
在高度依赖技术的版画领域,版画已通过技术泛滥将版画创作形态有效地改变,它在提高作品“表现力”的同时也使版画成为“私密语言”,版画创作成为少数人的“圈子”游戏或“象牙塔”,隔绝了与社会、大众的交流,降低了艺术的影响力。虽然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但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品表面化,丧失深层表现力,也就丧失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
这样的现状终究是会逐渐改变的,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当今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近期全国版画展览出现了一些高品质的作品,对版画的本体语言和内涵都有了较深入的探讨。还有前几年深圳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近来逐渐打开了当前国内的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显示出中国版画创作的巨大潜力。版画当下的时代气息和面貌急需呈现,这是版画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发展的空间。有一点是肯定的:版画如果还属于绘画范畴,那么艺术性、创造性,也就是鲜活的人性……一定会彰显得更清晰,虽然版画创作中技术的要求也是毋庸置疑的。
【王红 肖微闻,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