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郭呈怡 李纶
一、虎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阿吉布洼人的方言,意为“他的族”。处在氏族社会的原始人,无法超越大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便把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氏族的标志,此物就被信奉为氏族的图腾,并有一定的崇拜仪式。图腾的出现,不仅增加氏族内部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而且对氏族组织界定婚姻界限、区别别的氏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男女到了规定年龄,举行图腾入社仪,同一个图腾组织的男女禁止结婚。
彝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崇尚虎的民族。据彝族典籍《云南志略》记载:“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虎皮裹尸而焚,葬其骨于山,非骨肉末知其处……年老[死]则往往化为虎云。”他们认为自己与虎拥有某种血缘关系,一生会受到虎神的庇护保佑;并且认为他们不仅是虎的后代,死后还会变成虎。彝族不仅族称与虎相同,彝族人自称也与虎相同。他们称虎为“罗”,“罗”即为彝音“虎”的意思,故彝族以“罗罗”自称。在一些村寨中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彝人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姓就表明他们是虎族繁衍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性虎;女人自称“罗罗摩”,意思是雌性虎。
二、虎崇拜对彝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彝族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中的“虎神”
虎图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至今,其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如彝族的传统傩仪“老虎笙”表明作为传统文化现象存在的虎图腾崇拜,与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境的双柏县法脿乡的一个名为小麦地冲的彝族山村,当地彝族支系自称“罗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举行的历时八天的老虎节上都要跳一种原始舞蹈——老虎笙,仪式由接虎祖、跳虎舞、虎驱邪、送虎神四部分组成。其舞蹈形式包括两方面,一是人扮成老虎模仿老虎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舞蹈,如老虎搭桥、老虎做窝、老虎龙摆尾等。二是扮演的老虎表现人类生活劳动的舞蹈,如老虎插秧、老虎打谷、老虎犁田等。在选虎仪式中,祭司通过卜卦从全村男子中挑选出一批人,组成虎节中的“老虎”。
由祭司用红、白、黄三色泥土和黑锅烟灰在他们的脸上、手臂、腿上画出色彩斑斓的“虎纹”,并用绳子捆出两只硕大高耸的“虎耳”和粗长的“虎尾”,给他们披上用黑毡子扎成的虎皮,装扮成虎。人们认为披虎皮、画虎脸会将虎神的模仿者与虎神之间建立某种互通的联系,这时候的罗罗男子已经通过化妆这一象征性手法变成了神圣的虎神。然后在傍晚的跳舞场上,虎队在声声鼓声中进入跳舞场,不断抖动着脖子上的铃铛,并有节奏的跳起原始虎舞。他们不停地换着舞步,形成一个圆圈,中间夹杂着“老虎插秧”、“老虎亲嘴”、“老虎打谷”等象征性舞步。
(二)虎图腾在彝族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彝族不仅在年节习俗中存在崇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忘祖。这具体体现在装饰设计中,虎纹样的设计应用在服饰、刺绣品、舞蹈、雕刻、面具等都可以追寻得到。
服饰。彝族崇尚黑虎,故其衣服颜色底色基本都为黑色。彝族男子全身黑色,女子则在黑色的基础上配以红、黄。在彝族衣、帽、鞋、帕、褂、包等物件上常可以看到虎纹样装饰,彝族妇女喜爱运用平绣和勾绣的方法绣成一些纹状图形来描述虎头或全虎。在彝族各地区都能看到有儿童佩戴虎头帽,老人穿虎头鞋的景象。各地虎头帽形制都差不多,以黑色或深蓝色(注:深蓝色与黑色相近,在有的地方深蓝色也是彝族服饰的主打颜色)作为底色,头顶绣出两个三角状作“虎耳”,一面用彩线绣出“虎眼”、“虎鼻”、“虎嘴”及“王”字,其他地方绣以各种植物纹以作装饰。据村民说,彝族小孩戴虎头帽能起到辟邪的作用,保护儿童茁壮成长。
在彝族服饰中的“四方八虎”图,是彝族妇女绣的最广泛的图案之一。《四方八虎图》用蓝色做底色,图形色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衬以绿色。经过细心安排,巧妙搭配,在其中利用了对比、相互衬托的手法,具有颜色鲜艳和谐,图案端庄大方,内容丰富深刻的审美价值。四方八虎图多绣在背小孩的背布上面,这样做的意义有两点:一是祈求虎神保佑平安健康,驱邪逐嵩;二是告诉后代虎是彝族的祖先,不可忘祖。由此可看出,虎崇拜在彝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服饰中装饰虎图案,以表明自己是虎族,是虎的后代,以虎为图腾崇拜。
雕刻。此外,在彝族原始宗教雕刻艺术中也可以找到虎崇拜的踪迹。如滇南一带彝族的毕摩祭司法杖,杖头雕有虎头,杖身为青龙,即虎头龙身材,主要用于祈福、祭祀活动中。再如楚雄一带的彝族木雕吞口,外形雕成虎头状,有长柄。虎头内包含了4 个小虎头,额头上雕出1 个,两个眼珠各有1 个,嘴里咬住的剑柄也雕成虎头状,整体形象威猛严肃。彝人将它挂在门楣上,能吞掉一切不幸和妖魔鬼怪,保佑家中风调雨顺。
另外,在彝族石雕艺术中虎图腾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彝族村落几乎都有雕虎竖虎的习俗,雕刻的石虎呈现出露齿咆哮,勇猛彪悍的状态,大多放置在村口、或土主庙里供奉、或放置在家门口来镇守家宅,起到吉祥物、辟邪物的功能。石虎放置的位置一般在正房屋顶正中央或者大门上面,虎头朝向门外,威慑一切妖魔鬼怪,保家运平安,子孙繁荣。在武定的一个彝族村子村口左右分别竖立着一公一母两只石虎,虎首形状狰狞,分别朝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守护着该村老老少少彝族人民。每年的大年初一等节日,各家各户都要带着祭品前往祭献村里的石虎,烧香膜拜,往虎嘴里灌酒,还把祭品放入虎嘴使其叼一阵子,求得家中这一年平安健康,五谷丰登。
面具。彝族传统面具艺术作品有木雕面具、始祖面具、图腾面具、猴面具、家族面具、鬼神面具及布纸面具等。面具用来祭祀祖先、镇守家宅,以及在节日期间使用,也常使用在丧葬习俗中。云南双柏县这一带彝族在每年的火把节上都会使用木雕面具,造型多为人面,上面刻画着一些动物特征的纹样,如虎纹、豹纹、熊纹等多种动物纹。在活动上,由两位青年男女扮演公虎和母虎,头上戴着似人似虎的木雕面具,嘴里含着野猪或獐子的獠牙,跳舞者赤足并身披着草做成的衣服裙子,其他人则扮演成牛马等其他野兽,随虎神起舞。虎神所到之处,人们争着向虎神奉献食物和酒,以求吉祥。
三、结语
彝族图腾崇拜产生的时代是人类刚刚脱离了动物界后,先民对自身与周围环境没有明确的区分,认识不到人类由猿变为人的演化过程,对大自然的一切没有明确的解释,才把自己与周围的自然物划了等号,认为自己的存在与它们有莫大的关系——自己是由自然物转化而来,从而把它们当作是自己的祖先,产生了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最初形式,承载着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化的重要关口。彝族的虎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从古至今就存在于彝族族群中,作为一种图腾文化汇入了民族文化的海洋中。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对彝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及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从而产生了全族的崇尚心理,又体现在彝人的日常生活及生活方式中。
参考文献:
[1]杨和森.图腾层次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9-11
[2]杨继林,申甫廉.中国彝族虎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12-15
[3]谷跃娟,王翼祥著.双柏彝族老虎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37-40
[4]龙倮贵著.彝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初探[M].成都:巴蜀书社,2010,210-227
[5]陈俏巧.彝族刺绣《四方八虎图》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6:139-141+178.
【郭呈怡李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