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新是美术教学的灵魂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98次
  • 评分4
  • 16
  • 0

丁宇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317200)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教师主观标准、唯一结果,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顺应课程改革步伐,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创新也是民族及国家发展的动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想象力;教学;创新意识;创造;

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重要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渠道获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有则具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的是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太"循规蹈矩"。一次美术教师让他完成一幅静物默写的作业,调皮的米罗却画成了“多彩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蒙上眼睛上美术课,其内容是用手触摸教学实物,再凭触感去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结果却激起米罗极大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他对形体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成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过度的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及发现真理。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设计教学应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着重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去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及创作的冲动。在绘画教学中,教师风趣的言语和示范非常重要。风趣幽默的言语带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和手段应是多样、生动、丰富的。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手段,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开活泼的双边教学,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吸收新思维、新理念,不单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程学习。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良好的发展,能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作业的布置要有灵活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积极认真的思考总结,一味的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思维状态的僵死,使作业乏味、呆板、单一、没有生机,乃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因此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拓展,产生大量的迥异见解,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要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心理、知识、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他们在年龄、修养、性格、阅历、生活环境、作画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特点及实际情况,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新奇的图画。使其顺应其成长规律,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

二、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引导促进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给予自由发挥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将自己独特的内心想象大胆地表现出来,及时的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建议。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慈爱肢体语言,温和切合实际的言谈,热情诚恳的细心指导,有利于学生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解释和指正。学生在这种温馨、轻松、民主、平等、鼓励的环境下,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因人施教,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学生阶段是认知活动和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认识和接受新生事物,热情张扬,敢做敢当。创新意识潜在他们身上处于萌芽状态。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促其生长,大力扶植,使其开花结果。同一命题的作业,其表现出面貌和特点也不同。这其中有些特点可能就是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智慧的“闪光点”,也是出佳作的好开端。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特点,总结学生的个性因素,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思维和观察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敏锐观察和准确观察,培养提高创造想象力。想象创造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因素。美术课教学中的写生、回忆、社会观察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创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合理、科学、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培养他们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用艺术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品,以鼓励的方式促进创新

著名教育学家尹少淳说:“理想中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是鼓励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活动,个个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目标方向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同一标准,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重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多比较、联系、探索、与创新,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意在自身在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互评,相互学习,取长补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直接的视觉形象。通过实践,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只有让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只有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使学生对绘画有足够的自信心。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其核心是知识创新。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日益更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融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今后美术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叶卫.《中学教育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8

[3]相毅敏.《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王大根.《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

[5]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与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