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交流与成长”角度看《新疆人物捏塑动画的摆拍》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73次
  • 评分4
  • 39
  • 0

恪蒙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佫蒙,男,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学术部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100048。

近现代教育思潮的转变,从泰勒的经典教育学关注开始,到近现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再到后现代课程观,最大的差别在于,关注点从“课堂实施”转向“学生”,最后关注“如何构建—个引发师生交流的平台”。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确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再加上公开课的“表现性”特点,因而教师特别容易成为课堂的“唯一主角”——只关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姿教态,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横看成林侧成峰”,从不同角度看同—事物,结果会大不相同。那么,从平等交流、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贾玉婷老师的《新疆人物捏塑动画的摆拍》—课,会有怎样不同的风景?

本课中,贾老师采用定格动画为创作形式,以新疆著名动漫人物“阿凡提”为创作核心,同时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了解新疆文化。但是,若从“交流与成长”的角度思考,我们需要面对两个问题:在理想的情况下,本课可以为学生带来哪些成长?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真的获得了这些成长吗?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回顾本课,以期打开—个观察课堂的新视角。

一、知识与技能的成长

1.知识获取

按照维果斯基的理论,只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才能保证他们学有所获。而是否有收获,也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很多教师将“放视频”“玩游戏”“发奖品”当成引起学生兴趣的法宝,却往往忽略了“兴趣与收获相结合”。在课堂上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或使学生收获很小)的视频或组织游戏,虽然能吸引学生—时,但不能激发他们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本课以“阿凡提”的动画片为导入,本意是为了引起兴趣,学生却看得心不在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传统表现方式的动画片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则因为这—视频无法为学生带来任何收获。相反,在看“定格动漫拍摄方式”时,学生的兴趣明显更浓,注意力也更集中。

此外,本课若能增加一些与阿凡提、新疆文化相关的知识,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因为本课需要学生表现有新疆特色的人物、故事,增加对人物形象与地方文化的了解,这与促进“视觉素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这一点会在“视觉素养的成长”一节中详细阐述。

2.技能轻重得当

本课的美术创作有两个环节,一是捏塑,二是拍摄。在二者的取舍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二者皆设为重难点,很可能反而导致学生—样都学不会。所以,贾老师有意将捏塑环节弱化:使用最简单的材料、最简单的技法,让学生快速通过。这种处理策略,集中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

本课的捏塑环节是“回顾性”的,即学生已经掌握了技能,只要简单讲解即可。而且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中学生骨骼肌肉都已成长完全,捏塑动作本身已不带来成长。但是,从课堂情况可以看出,本课学生的基础捏塑技巧不够娴熟,对于制作基本形的手法明显生疏,所以,在捏塑技巧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给学生5分钟来捏塑,这导致学生在制作时有些草率。事实上,如果将其设置为非重点,进—步降低其难度,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将不重要的躯干、装饰物、粉色的纸粘土直接准备好,供学生使用,可能更节省时间,更符合本课对这—环节的定位。

3.了解拍摄方法,尝试拍摄

在本课中,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教师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表达的大门。学生真正了解了定格动画拍摄方法后,可以在课下用这种创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才是本课最大的意义。

本课对拍摄流程的介绍,主要以视频的方式完成。由于缺乏总结,学生对拍摄流程的很多关键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完全掌握。比如:教师一直强调的“相机固定”问题,大部分组的学生始终不了解固定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知道、也没有思考过应该如何将其固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环节,如果教师糊司题明确地抛出,请学生探索、解决,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把相机固定起来,对于画面连贯是十分重要的。请同学讨论:如何在拍摄过程中,保持相机固定?”教师如能将拍摄流程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明确提出,请学生讨论、思考、解决,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大。

二、视觉素养的成长

1.强化“视觉——感觉”联系

提高视觉素养,首先要提高“深刻的视觉体验”,即将感觉(性格)与视觉相联系。在本节课上,教师虽然提出了阿凡提很智慧、幽默等特征,却没有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视觉形象上,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征。比如:瘦长的脸,让他看起来比较智慧、精明;而他侧骑毛驴的方式,眉毛、胡子、靴子轻轻上翘等形象特征,都给人一种轻松、幽默的感觉。(图1)

在动漫中,这种性格与形象的联系—般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人们的视觉也会不自觉地将人物陛格与其形象结合起来。有时候,人们甚至会觉得那些完全写实的形象根本“不像”本人,就是这个原因。

联系本课来看,由于时间不足,可以说教师是有意避开了这样的对人物性格与形象间的深入解读。但是,这样的解读恰是不可或缺的。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系列课程的方式,增加1课时的视觉解读,对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来说是极有必要的。

2.促进视觉表达

美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对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本节课上,教师也曾经要求学生将阿凡提的性格加入到创作之中。比如,要求学生表现阿凡提性格中的“勤劳”和“智慧”。问题在于:①“勤劳”这—特征,是用于形容新疆人民的,与阿凡提的关系较小;②少了“视觉——感觉”的分析,学生欲表达而无门;③由于本课缺乏与阿凡提性格相关的知识介绍,学生只能依靠回忆,这导致他们对其人物性格的思考偏于浅显。结果,除了照搬教师的示范,将阿凡提的脸型表现得较长外,几乎没有一组学生用形象来表现阿凡提的人物性格。

需要阐明的是,有些学生确实尝试在情节中表达阿凡提的聪明、正义等特征。但是,用情节表达是—种文学的表达,而只有通过视觉形象来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

三、综合素养的成长

1.定格动画的综合性特征

定格动画属于“综合课程”。学生可以在“剧本编写”和“配音合成”环节提高自己文学、语言、音乐素养。受课时所限,本课剔除了这些环节´-所以,学生最终并未获得这几方面的成长。

2.创造力的成长

培养创造力,既要关注相对应的教育理念,又要注意特定的思维方式训练。儿童生而富于创造力,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他们的创造天分在教育中被慢慢磨掉了。所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成长与保护其天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想象力、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接触新鲜事物;避免嘲笑学生、惩罚学生的“淘气”。

主动促进学生创造力成长的思维方式训练有很多。如:训练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等思维方式的“头脑风暴法”“无尾故事训练”“感官想象训练”等。

另外,本课的提问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成长。本课虽然设置了内容迥异的多个问题,但总体看来,却都属于“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只需要使用“定向式思维”。这不但与培养创造力最需要强调的“发散式思维”有悖,而且在每次学生回答错误之后,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不利于主动思考,都有碍创造力的培养。

3.沟通协作能力的成长

由于定格动画拍摄的任务量较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是最佳选择。但是在任务分配时,由于缺乏老师指导,因而没能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拍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有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却在“袖手旁观”。此外,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并未获得真正的成长。

四、定格动画课程化对成长的影响

虽然定格动画本身比较适合作为美术教学内容,但根据课程需要,对其创作方法、拍摄器材、创作流程的调整,仍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节课中,贾老师对定格动画的创作流程做出了如下调整:

1.材料选择:使用超轻纸粘土制作泥偶,有利于降低难度,节省时间;

2.器材改变:用相机拍摄,有利于学生探索如何正确地使用个人电子设备;

3.分清主次:把无用或特别费时的环节删掉,有利于学生学习。

就本课内容而言,定格动画的拍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编写剧本”“制作泥偶”“拍摄”“配音合成”等四步。为了节省时间,贾老师删掉了第四步,并弱化了第一、第二步,重点让学生体验“拍摄”环节。拍摄环节最能体现定格动画特色,所以,这种改变是把耗时极长的定格动画进行课程化调整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但是,也许是受“录像课评比”活动的限制,本课对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删减过多,这样做有碍于学生体验它的真正魅力,也失去了制作出更成功作品的机会(比如,省去了编剧与配音两个环节,都有碍学生得到更大收获)。以下,对更完善地使用定格动画,进行一些假设:

1.寻找适合的平台

公开课、录像课等活动,不是定格动画最佳的平台。因为1课时很难将定格动画的优势发挥出来。动漫教学进行得比较成功的国外案例,都使用了更合理的平台。如:英国的Fair Furlong Primary School举办的“动画沙龙”,以及日本的“京都儿童动画祭(节)”。

由此可见,举办动漫文化节、课后兴趣班,或者使用多节连上的系列课程等方式,提供更长的创作时间,更容易为学生制作成功的作品搭建良好的平台。

2.材料与文化结合

定格动画可以用的材料有很多,最常见的定格动画创作材料(风格)有剪纸、折纸、木偶、陶偶、黏土、沙土、皮影、布艺、真人和实物等。在众多创作材料中,选择最符合本地文化的材料,更利于学生感受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鉴于新疆的地理特点,如果使用沙土作为主材料,可能更符合“就地取材”的本土资源利用策各。利用沙画拍摄定格动画的例子,可参见网络资源《当沙子爱上雪》《人类进化论》等。

五、结语

本课的成功,在于使学生学会了定格动画的拍摄方法,在捏塑技能上有所提高;同时,为他们开启了更健康地使用相机的探索之门;并且提高了学生对新疆文化的亲近感。尤其是教师对定格动画的课程化调整,各创作环节的难度掌握方面,显得得心应手。出现的主要问题,皆因过分受制于教学时间,导致教师在权衡课堂环节时,给人处处掣肘的感觉。如果能够放弃不必要的环节,或是考虑用时间更充裕的方式来上此课,相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

更正:2015年第三期第41页《永春漆篮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传承与发扬》一文的作者单位应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特此更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