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剪剪乐》同课畀构教学研究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56次
  • 评分4
  • 37
  • 0

周晓阳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二、四则教学案例中的“异”

“同课异构”的“异”,是指教师面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教师所面临的对象和环境不同,他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学过程不同等。

邱晓雯老师针对本校学生喜爱剪纸并熟悉这种艺术形式的实际,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入。其教学过程为:欣赏交流(自主认知)一自主探究(初步学习)—欣赏了解(新知)一比较鉴赏(掌握新知)—拓展升华,即先学、后讲、再练的顺序。整个过程中还借助了“小老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调学生自我纠错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这种设计,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课堂高度开放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刘敏超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了解的实际,设计了“感受一实践—感受”的教学过程,在实践环节即技法的学习上,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和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

郭璐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与邱晓雯老师比较接近,都是小组合作形式,也都是分组教学,但因学生的基础不同(农村学校,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上有所不同。郭老师按照“欣赏一发现—探索—创造一展示”的顺序展开教学,选择了学习难度稍低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式剪法,要求学生用此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块纸板,将各种动物剪纸作品贴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王慧荣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是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展开的,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却有所不同。王老师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学习的范围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对比法,在反向思维的推理过程中,运用正反例子进行解析,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评选“剪纸小能手”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课堂推向高潮。

从这四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位老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手法各异,但是都能根据具体的学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正好又应了一句中国古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之,“同课异构”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和成果的舞台,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更阔的空间。

教学方案一

执教:邱晓雯

海口市第九小学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名校,也是省级示范学校,师资力量好,办学规范,学生素质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普遍较强。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学过的撕纸、剪纸练习,对剪纸这种形式已十分熟悉,也很喜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本上的范例步骤图,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学生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不但看得懂步骤图,能自主探究掌握要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不需要老师教授。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本课教材上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如对称剪人物、宝塔,折角剪窗花、团花、蝴蝶,不对称剪各种动物等。这几种折剪法相对简单,学生通过看范图已能自己掌握。但本课有一范例是采用“四折剪”的手法剪出“囍”,难度相对较大,它要求学生在四折剪的基础上,保持骨点“相互连接”剪出相连的“囍”。我以此作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四折剪相连的要领,引导学生自创有个性符号的“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自学自探对称纹样、折角剪、不对称剪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四折剪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多种剪“囍”字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相互连接”四折剪的方法;剪出装饰性的“囍”;初步懂得剪纸艺术的形式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不同的“囍”,增强对剪纸的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囍”的设计和剪刻,提高动手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自学四折剪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巩固四折剪“相互连接”、不脱离分散的要点,学会剪出有符号装饰的“囍”图案。

难点:能折、剪出有创意符号的“囍”式样。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搜集婚庆新房饰有大量剪纸的视频与民间剪纸艺术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准备剪刀、彩色纸、浆糊等。

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教学过程

一、相互欣赏 自主认知

1.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照课本范例,自学对称剪、不对称剪和折角剪,把完成的作品带来学校相互欣赏,并比较谁剪得又多又漂亮,谁掌握了课本上三种剪纸的基本技巧,谁的手巧、刀工整齐、制作精细。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本组同学剪的图案。(人物、窗花、喜字等)

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贴在小组展示区,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同学之间自评或互评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与讲述中,帮助学生归纳对称剪与不对称剪、折角剪的要领。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探究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师生在交流中智慧碰撞,思维启迪。

二、自主探究尝试四折剪

1.教师选择一名对照课本正确剪出“囍”字的同学,请他做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介绍“囍”字的基本折、剪法。

2.老师提问:怎样折剪才能剪出“囍”?怎样折、剪能让“囍”不断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四折剪的要领并示范:对折剪只需对折一次,四折剪需要对折两次。在写好的“喜”字上找对有中轴线的地方,所画的图案不能剪断,有了骨点的相连,才能剪对相连的“囍”。

【设计意图】通过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作品,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并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内容,并从中获得成功感。

三、欣赏视频了解新知

1教师提问:剪纸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人们最喜欢贴上鲜艳的剪纸图案?它一般装饰在什么地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短片了解剪纸知识,并在观看中思考以下问题:剪纸有哪些题材?红白之间表现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在热闹的鞭炮声与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对新人与亲朋进入喜庆新房,富有个性的大红的“囍”字以及各类吉祥寓意的剪纸,装饰在房间雪白的墙上、窗户上、床头上、被子上。

观看短片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概念、来源及作用:剪纸,又叫窗花,是用剪刀将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这项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纸的发明是在两汉时代,在此之前,人们是用薄片材料,如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采用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到了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的形成。而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不易霉烂,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剪纸的运用更为广泛。不过无论大江南北,我们中国的民俗中,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郁喜庆。

3.通过短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的题材:书法、人物、动物、植物、综合等。

4.通过PPT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表现手法: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等。

四、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1.教师导语:一对新人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件装饰物就是大红的“囍”字,从短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风趣好看的“囍”字,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简单的“囍”字的基本剪法,今天我们就学剪更丰富、更有趣的“囍”字。

2.出示课题:剪剪乐——学剪双“囍”。

【设计意图】通过婚礼新房装饰视频短片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学习新知的问题情境,再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带着问题去欣赏、去思考。

五、比较鉴赏掌握新知

1通过PPT指导学生观察各种装饰“囍”字。提问:这些“囍”字的笔画、图案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有动物装饰,也有植物装饰;笔画有方的线条,也有圆线条;有的“囍”字里的“口”是方形,而有的却变成了心形;等等。

2.教师给学生参考三种折、剪“囍”字的方法步骤图,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启发学生打开思维,自主创新,并附教师提供的参考图案。(图1至图3)

【设计意图】图案参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解决知识重难点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学生受到启发,动手兴趣得以激发。

六、实践创作共享成果

1分小组开始创作,小组成员有的参考老师提供的图案,也有的自创折剪方法。

完成的作品再一次贴在小组展示区。

2.作品展示与评价:

评价中以“比一比谁设计的‘囍’最新颖?谁剪的刀口最精细?谁的进步最大?”为标准。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以人文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作品精益求精,体现出本节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展示时,教师进入每一个小组进行引导和点评,以鼓励为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的作品贴在教室墙面,全体学生课后得以继续交流、欣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七、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

本节课的升华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除了彩色纸,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裁剪出艺术品并装饰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拓展到课外。

教师结束语: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学会了折、剪富有个性的“囍”。以后家里的亲戚遇到结婚喜事,你们就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装扮美丽的新房,把我们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艺术品比去外面买有意义得多,让我们继承祖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用我们的双手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教学方案二

执教:刘敏超

海口市英才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设计创作剪纸作品,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认知,探索感知,实践体会,拓展延伸,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在感受古今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海口市美舍河河畔,是海口市一级小学。海南省的民间传统文化以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为代表,其中,黎族织锦、黎族手工制陶、骑楼建筑等民间艺术文化匕特色鲜明。本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虽然了解一些传统艺术,但也仅限于本地民间传统艺术。因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所处地域的独特陛,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的了解。但本学段的学生乐于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可运用民间剪纸艺术操作性强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民间剪纸传统艺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剪纸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的基本特点,学习剪纸艺术的常见的造型装饰手法,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难点:剪纸纹样的连接性与完整性。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搜集剪纸艺术的相关图片资料,播放课件的多媒体设备,剪纸常用工具,如剪刀、彩色纸和笔,以及展示学生作品用的展示板。

学生:课前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剪纸用的剪刀、彩色纸、笔等基本工具。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导人新课

小学中段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教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年龄特点,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教学情境中。教师在出示一间新房的图片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

问题1:过春节搬新家,新家空荡荡,如何让新家更加喜庆,更有浓郁的过年氛围呢?

问题2:墙上该怎么办?窗户上该贴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兴趣被激发,积极出谋划策后,教师进一步完善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真能干,帮老师想到了用剪纸装饰,让房间瞬间变得喜庆、热闹起来了,看来剪纸艺术真是魅力无穷呀!

二、图片初赏 揭示课题

美术是造型艺术,它诉诸人的视觉。所以,教师选择一些有趣的、有视觉冲击力的剪纸作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欣赏多张剪纸艺术图片的环节,也是信息输入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观察剪纸形式的多样性,会让欣赏环节更加有意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剪纸,又叫做窗花。剪纸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并顺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同走人第13课《剪剪乐》,共同学习剪纸艺术,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三、层层探究创作作品

教师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教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剪纸艺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让小学生很好地掌握符合他们本身年龄特点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来对剪纸作品类型进行整合和归纳,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剪出有趣的剪纸作品,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层层递进、层层探究、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探究、去掌握剪纸艺术。首先,初步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轮廓(对折);接着,探究女孩身上的纹样特点(锯齿纹、柳叶纹);然后,进一步自主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剪出身上的花纹?并请一位学生尝试操作(折、剪、画),而学生在尝试操作环节遇到难点,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在教师引导和同学互助的环节中迎刃而解;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多种剪纸纹样,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纹样(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来进行剪纸创作。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了课改的重点,因此,教师一改以往讲授者的角色,以引领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快乐、轻松、有效地掌握剪纸艺术的构图方法、造型特点、纹样种类等内容,然后继续欣赏一组不对称剪纸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为他们创作出有趣的、独特的剪纸作品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赏者,还是指导者、点拨者……

四、展示交流感悟提高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孩子们百花齐放,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如何评价作品、如何表达观点等,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观点,感悟艺术,提高能力。而学生在表达对剪纸作品的评价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有精彩表现之处时,教师应给予由衷的赞美和肯定。

五、作品欣赏拓展升华

对于小学生来讲,复杂的民间传统剪纸图案较难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宏观意义难以领会。所以,设计欣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延伸环节,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剪纸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了民间剪纸艺术。最后,教师以小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图案,真令人佩服!今天,同学们欣赏了部分中国民间剪纸作品,感受了剪纸的无穷魅力,也了解了剪纸的基本知识。老师相信,今后同学们不仅能够剪出有个性的作品,更能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大胆地去创作美,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

教育的延伸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提示学生踏着轻盈的步伐,带走桌上的物品,恢复教室的整洁,争做讲文明的学生。

教学方案三

执教:郭璐

海口市海燕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工具、方法以及常用剪纸符号。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剪纸中对称式的剪法,学会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热爱民间艺术;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家技艺的精湛,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开设校本课程,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子女为主,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美术学习不太关注,学生只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剪纸艺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在正确引导他们使用剪刀之后,选择使用探索发现、研究讨论、尝试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采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难点:对称式剪纸花边的折纸方法;保持剪纸花边作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剪刀、彩色纸、胶水、作品展示架、教师剪纸范作等。

学生: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彩色纸、固体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人课题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知之甚少,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剪纸的相关知识:剪纸的用途、剪纸工具以及制作步骤、剪纸符号、对称法以及均衡法。

欣赏我国民间传统剪纸作品,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作品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题材、花纹甚至造型的剪纸作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世界,感受它的多姿多彩!(揭示课题)

二、发现奥秘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个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笔者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观察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均衡式和对称式剪纸方法,出示剪纸花边作品,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属于哪种剪纸方法?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漂亮的花边是怎样剪出来的?有什么特点?看看谁最先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连续对折”的知识点。

教师补充:连续对折是沿一条线多次对折,剪后获得多个相互连接的形象,适用于家具、建筑和服饰等的边缘装饰。

三、大胆尝试实践创作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由于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对剪刀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制作前,教师会讲解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只有正确使用剪刀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剪出纸边整齐、连续的作品。之后,再让学生先尝试制作剪纸花边:一名学生失败;第二名学生在师生共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虽然不完美但较之前的作品已有很大进步;当第三名学生吸取失败经验并加以改进之后,作品已经可以基本保证连续性与完整性了。同时注意,当这三名学生在讲台上制作时,其余同学也被要求在座位上对照着进行尝试制作。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同步学习,不至于造成作业时出现有学生完全不懂的情况。

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后,教师示范剪植物、人物、动物等形象,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立体形象进行简化、符号化的剪纸技艺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选择采用两次作业进行制作:第一次作业,只需要剪好外轮廓即可;第二次作业,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内容,课件展示简单的剪纸符号(纹样)并示范制作带有花纹的作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花边图案。

四、展示作品提升技艺

学生剪好的作品可以贴在相应的纸板上,贴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构图和审美的一种考验。纸板造型有:衣服、建筑、包包等,通过剪纸花边与造型纸板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更加彰显个性与创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评价对于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互评和师评,更设立了“最佳创意”“最佳设计师”“最美建筑”等奖项鼓励学生。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汲取他人精华摈弃自己的不足,教师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信。

五、课后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荣耀,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展示与所获得的表扬,更多是在课后。有了连续剪纸知识与制作经验,可以尝试其他的对称式剪法。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把作品拍成照片带到学校,供大家欣赏、学习,还可以成为下一节剪纸课的“小老师”。

教学方案四

执教:王慧荣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热爱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热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动手能力。 难点:掌握保持剪纸图形连接性和完整性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剪纸成品、常规美术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动漫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剪纸形象的卡通片,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卡通形象与平时卡通片中的不同,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剪纸造型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剪剪乐》。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剪纸的快乐世界吧!

(课件出示课题)

二、介绍历史探究方法

用一组剪纸图片概述剪纸的发展过程,指出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型特点。但是,总体来说,剪纸的制作方式主要为对称剪和不对称剪这两类。为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完成对剪纸的初步了解。

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以折剪为主要偏重点,为此,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方法”这一环节。教师出示为学生准备的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自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呈现出来的剪纸成品是不一样的。再进一步地探究发现剪纸的基本步骤:折—一画—剪。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可以让学生之间广泛交流,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个人思想得到尊重。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剪纸图形中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展开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整理小组观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引导并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

具体程序如下:

1.课件展示折剪失败和成功的对比图片资料,提出讨论的问题:图片中的剪纸折法和花纹都一样,可为什么一个是完整的,而另一个却是分开的?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如果要把它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在制作时的哪一步我们得格外留心?

2.让学生思考:如果由你来剪,你还会加入哪些形状来丰富这个剪纸图形呢?

3.学生组内讨论。

4.讨论结束后,组内派代表介绍讨论成果,要求自信大方,语言准确,声音洪亮。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与引导。

四、创作体验拓展提高

当学生了解了制作方法后,需要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创作体验的同时,课件播放儿童歌曲,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思路,大胆创造,尽情体验剪纸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展示交流课堂延伸

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是十分必要的。在展示交流中,学生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思想的碰撞和成果的分享。采用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选“剪纸小能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获益匪浅。

课虽尽,但乐无穷。在这节课将要结束时,以发现“乐”为引线,启发学生从发现、创作、合作中去体会更多的快乐,并且,师生共同以对“乐”的回顾来呼应课题,对整节课进行总结与梳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