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峰
(嵩县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嵩县471400)
当前,体育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也普遍淡薄,受制于此,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呆板,体育训练枯燥无味,许多富有新意的课堂教学无法开展,学生对体育课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日趋降低,所有这些直接桎梏了学生身心发展,使得学生的体育意识变的薄弱、狭隘、片面。因此,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课堂教学与体育训练服务,因地制宜的对一些废旧物品进行开发和利用,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中。这是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体育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尤其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来说,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废旧物品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一部分的小器材,而这些器材是市场中难以买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出合适的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生活物品并不是全部得以运用,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筛选。我们通过实验、搜集、整理或重新创编,整理出以下适合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训练运用的废旧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废报纸、矿泉水瓶、易拉罐、废弃的轮胎、纸箱、鞋盒等等,把废弃的生活物品变成可用的新颖器械,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器材,学生喜欢,废物又得到利用,真是一举二得。
1.1利用废报纸制作简易器材。
废报纸可以制成篮球、排球、足球、垒球等,在球的外周用彩色的透明胶固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球。学生可用来投准活动篮筐,把球吊在横竿上,练习头顶球,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利用垒球打雪仗、打活动靶等;把报纸扭成条形状作接力棒;还可以用报纸贴身跑,对折贴身跑、追逐跑;放报纸在地上作各种单、双脚跳跃练习等等。
1.2利用废弃的轮胎制成简易器材。自行车外胎可用来玩拉车、抬轿子、抢位子等游戏;将其立起来,用单、双手推动轮胎前进比赛,看谁跑得又快又直,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当作跨跳、钻、投掷目标;将内胎剪成小段,可以用来投远、抛高等练习,还可代替接力物进行接力跑练习;这样的器材得到充分的利用,可发挥其最大的有用价值。
1.3废弃鞋盒的利用。鞋盒可以用来玩挟夹类、顶托类、跳跃类、传抛类等游戏。如将鞋盒夹在一个人的胯下可进行跳跃练习;用身体各个部位顶托鞋盒,可发展平衡能力;用鞋盒不同距离的摆放,可进行跑(跳、跨)过障碍的游戏;还可用鞋盒盖进行抛掷练习。运用鞋盒组织游戏,操作容易,学生爱玩,体育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2.废旧物品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废旧物品的开发和利用中要注重以经济性、趣味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环保性为原则。
2.1经济性原则:废旧物品的开发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应尽可能的就地取材,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与训练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2.2趣味性原则:是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为课堂教学与训练服务,有效地使器材融入到教学与训练中,解剖教具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乐意参与器材开发的全过程,充分享受并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应该以激发学生对参与器材开发,创编体育游戏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的热情为归宿。
2.3创造性原则: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实际,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创编时求变、求异、求新,而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游戏简单的模仿,粗糙的再现,教师的点拨,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4科学性原则:首先是开发的器材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考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取材应随手可得,物尽所用,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加大器材开发的实用性,场合应具有不受限制,课内课外容易开展,外出活动可以开展,在家里和家长也可以开展。
2.5环保性原则: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们在寓环保教育于体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增强环保知识,改善环保行为为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自制成所需要的,和课堂内容相符合的教学器材,例如,矿泉水瓶的再利用,鞋盒的综合利用等等,变废为宝。
3.体会与思考
3.1实践证明利用废旧物品开发的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用是可行的,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地学习与训练兴趣。学生普遍认为在课堂中使用这些器材好玩、乐于训练,并愿意回家自主动手制作这些器材。
3.2废旧物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由于课堂教学使用的器材和学习情景的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体育课堂上我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通过平时的教学及公开课向大家展示,得到听课者的好评。
3.3通过对废旧物品的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科研观的更新和转变,巩固并加深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激发了体育教师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的思考和习惯,实现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的改变,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