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应让“不安全”教材回归课堂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04次
  • 评分4
  • 90
  • 0

李 笋 唐善计

安全”一词对于我们教学而言,既涉及老师,也关系学生。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伤害,而带来“不安全”心理;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一次或二次的运动损伤,而对某运动项目产生抵触心理,产生“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应。从而也给体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戴上了“不安全”的帽子,致使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愿学。使这些教学内容,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那么是谁拿走了我们的“安全”?我们又该如何让这些“不安全”教材回归课堂呢?

一、科学指导减少安全隐患

“安全”与“不安全”,其实是相对的,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任何一次体育活动,如果不能给予科学指导,都可能产生“不安全”问题。例如慢跑应该是较为安全的一项运动,但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学生摔跤。现象1.一个学生鞋带散了,他立刻蹲下身去系鞋带,由于后面同学来不及躲闪,很容易被绊倒;现象2.在前进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学生的脚踩到前面一个同学的鞋跟,由于前面一个同学无意预防,也可能被绊倒……像这些所谓“安全”的运动项目,却变得不安全了。相反,那些所谓的“不安全”教材,“跳山羊”、“单杠”、“跳箱”……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注重学生的技术动作引导的同时,注重加强练习的安全教育,如让学生在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包括专项准备,同时加强保护环节的要求,这样活动的不安全性就会明显降低,“不安全”也就变得“安全”了。所以运动项目的安全与否,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关键。

二、制度保障给予教师心理安全

众所周知,参加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偶尔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正因为此,给体育教师带来了诸多苦恼。记得本校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正常组织学生进行“斗鸡”比赛游戏,活动中一个学生被另一个学生撞倒,导致前臂骨折。家长找到学校,索要赔偿,找老师麻烦。学校调取监控,为老师解释。家长不依不饶,闹到教育局……虽然后来事情得到了客观的处理,老师没什么责任。不过通过这件事,在我们心里却无形地种下了“不安全”的种子——有些活动能不开展还是不开展为好,避免带来麻烦。由此就不难想象,如今的体育课总是做做操,玩一些无对抗的游戏。其实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全方位开展体育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让学校、老师敢于去落实“不安全”教材呢?笔者以为,制度护航是关键。作为体育教师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制定系统的体育课堂管理制度,如在体育课中如果发生意外,要根据体育教师是否做到有效指导,是否做到合理安排……有细致的处理规定。让教师有为自己说话权利的依据,保护教师的“安全心理需要”。只有如此,才能更有利于那些所谓“不安全”教材的回归,落实,体现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三、家校联手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也许是学生在参加某项运动中容易受到伤害的原故,体育教学中有一部分教材被戴上了“不安全”的帽子。其实在教学中关于教材的安全问题,除了与教师的指导、要求有关以外,与学生个人的体质也密切相关,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肌肉松弛、韧带缺乏弹性,对骨头的保护能力下降,因此在跌倒时就很容易出现扭伤、骨折等现象。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对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如此。长此以往,孩子身上的惰性越来越强。导致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中,有很多学生不情愿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能躲即躲,能避则避。记得我校在冬季启动了冬季晨练,要求全校师生按班级排队绕操场慢跑。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就坚持不了,一圈没跑完就叫苦连天,有的家长为了疼孩子,还打电话给老师要求孩子不参加晨练。可见孩子体质的下降并非全是学校体育课的责任,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之余多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条件的可以陪他们参加户外的一些体育锻炼,不断地增强其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如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运动经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对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受伤有很大帮助。

(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孙何小学 2239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