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

  • 投稿猎头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10次
  • 评分4
  • 77
  • 0

魏 宁 唐路洋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有效结合的认识及其意义,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教学策略等的结合提出了个人思考和见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2-0085-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也是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学科课程,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信息化的优势与不足

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的备课、上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案可用计算机写作和管理,也可用计算机来制作课件,还可将电子教案网络化,供师生共同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抽象的问题提供了直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同时参与信息的收集,为教学活动提供探索的平台。

但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忽视了揭示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一些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作图等,学生只见步骤,不见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二是信息技术着重内容的演示,缺少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三是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板书,因而缺乏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四是信息技术盲目灌输成分较多,分析、引导、激发思考成分较少,若长期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五是信息技术复杂的画面背景,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不能被用来替代基本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与传统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画表作图等协同使用,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何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支持数学教学,因此必须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整合。数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是抽象、逻辑性强和形式化表达,数学教师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精心设计概念教学和解题教学,巧妙地处理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直观与逻辑、发现与论证、严谨的形式化表达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计算机的快速计算、智能画图、机器证明与自动求解等功能,为数学教学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帮助。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情境,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因而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产生一定困难。许多学者和专家指出,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具有多媒体技术特征的数学教学体系,有机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教学整合优势的具体表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主要凸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性、教学课堂的完全开放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所谓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即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互联网资源以及其他优秀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使得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真实有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使得数学课堂更显得“新”“趣”“活”“实”。所谓数学课堂的完全开放性,即信息技术具有创设多界面、多维度的教学情境的功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动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极为丰富的资源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组合学习内容,自愿点击某些资源信息,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再创造,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谓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即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提炼,最后形成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技术平台互相转发、传递、交流。在学习中他们还通过自探、自查、自纠来检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质疑,自己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知晓情况自行打开资源课件,分析、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学生既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又是知识的探究者。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的新活力

首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数学,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笔者在讲授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一次函数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是发挥其直观演示功能重复演示的一些实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立体图形,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甚至可以搭配相应的视频音频来动态地演示一些实验的变化过程,加上任课教师的适时点拨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弧度制》时,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且弧长的概念比较抽象,笔者利用动画演示弧长与角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认识1弧度的角的大小,从而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再次,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寻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探寻知识来源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人机的交互中,随着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探寻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获得了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讲授《指数函数》时,利用Excel软件、运用几何画板等作图软件,让学生自己制作指数函数图象,帮助学生巩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利用作图软件,自己动手输入不同的底数,得到了一系列函数图象。学生在自己制作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摸索底数的值对图象的影响。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图象随着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头脑中还模糊的概念逐渐明朗。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若能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的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使传统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更加情境化、职业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有利于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职业化的特色,实现文化课与专业的统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怀荣.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 (1),36-40.

[2]刘芳.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刘鸣.指数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学设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