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07次
  • 评分4
  • 76
  • 0

张小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已成为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必修课。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许多学生“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因此,改变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下的首要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起源是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唯一的、天然的、本能的。但兴趣并不完全等同于好奇心,兴趣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其活力。激发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学习兴趣就越浓,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自己产生适当的心理紧张状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这节课的组织教学。一旦学生们自己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只有这样才能持久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产生学习兴趣

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知道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一节“信息的来源”这节课时,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学习问题,进行校园内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学生掌握了信息查找的技能与方法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分小组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后,互相交流、讨论和补充。再由小组长推荐,介绍自己小组的搜索情况,各小组间进行PK,比一比哪个小组查找到的资料最丰富、最精彩,并由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种方式能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增添了一份成功的喜悦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们热情都很高,会提前来到机房。其实,大多数学生来上课不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是为了上网、聊天、玩小游戏。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相关任务,严密监控,他们才不得不完成练习。稍一放松,便又各行其事。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想将知识与技能全面传授给学生,就必须想办法将学生玩游戏、聊天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知的速度就快。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小型比赛。比如,看谁打字快、看谁做得优美,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指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正确的指法将对熟练操作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但学生比较讨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输入兴趣,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软件”中“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等小游戏。借助这些游戏,充分把学习和娱乐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指法,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减弱了学生上网的欲望,使他们的注意力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给学生们提出一定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惯用的方法去解决,因而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将学习活动推入最佳境界。创设问题情境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教师设问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二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参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而产生问题。如在讲新课前,先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预习性作业或参与某种预备性试验,从中提出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认真斟酌课题的难度。简单重复已知的内容或涉及过于困难的内容,都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只有那种具有适当难度、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课题,才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注重作品的积极评价,保持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完成一个作品或一节课后,教师要给学生做充分合理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尽量以表扬为主。评价不应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到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学生作品,让大家谈谈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每节课中的教师批评与表扬,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动手能力不强、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实践能力强、学习成绩较好而又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培养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践内容和改变实践形式,充分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以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大丰市三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