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虚拟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80
  • 0

马 珏  朱 军

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提供给人们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身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获得了比过去更大的学习空间,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市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性地建设了北京数字学校。网络上的虚拟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评价手段是多元的。从学的角度看,数字学校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个性化”。学生根据教师和管理员的指导,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和时间,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个性化。这种开放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求真、探索的欲望。本文将从虚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分析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剖析其现实意义。

虚拟课堂用生活经验抛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学科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虚拟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进行探究。

如:在《旅游地理》“赏古都 探发展”的专题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情迷胡同深处”“游历文化遗产”“寻访名人故居”“探秘宗教文化”“采撷农家民风”“齐聚高等学府”“行走经典场馆”“考证非遗传承”八个学习专题,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了解古都北京。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研究特长和兴趣自行选择相应课题,并组成研究小组,开展后期学习研究。在这次选择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农村不熟悉和受各种条件限制,不便于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没有选“采撷农家民风”“考证非遗传承”这两个专题。

这种用生活经验抛锚的方式在虚拟课堂的教学中并非唯一。如:由于北京市昌平区是草莓盛产地之一。因而昌平区在课题设定时选择了《探访昌平草莓 走进都市农业》的课题。

由于学生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是从其自身学习兴趣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也启发了思维,进而主动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内在动力。

虚拟课堂以现实任务驱动,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走出课堂——提升实践能力

社会是个大课堂,走出教室的学习是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在《探访昌平草莓 走进都市农业》课题研究中,学生们精心设计调查对象和走访内容。在对昌平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采访时,学生们主要了解的是:全区草莓种植规模的逐年变化、销售渠道和比重的变化、昌平区政府对草莓种植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对草莓种植户做访谈时,同学们主要了解的是:草莓的生长习性及上市时间;草莓种植前当地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及年收入、草莓种植后的年收入变化;草莓品种和种植形式的变化;草莓的销售地区及所占百分比(外国、外省、北京城区、昌平),销售渠道,产品形式;昌平草莓种植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当在虚拟课堂中遭遇“滴灌有什么好处”的问题时,走访的农户们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而教师们又在现实课堂中,从学科角度帮助学生们进行专业提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亲身探访、实地调查、数字课堂合作分析,不仅激发了探究热情,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养成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才会呈现出《赏古都 探发展》“情迷胡同深处”课题组的学生们,在一次次走访胡同后,倾情写出的《胡同?城?事——北京胡同开发现状调查及建议》的研修论文。

2.逐步推进——培养逻辑思维

虚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形成完整的课程规划,而这样的规划又恰恰体现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赏古都 探发展》课题中,教师设置了“赏古都(我推)——品特色(我推你评)——析成因(我析你点)——探发展(共析共探)”的学习流程,四个阶段层层推进。

在“赏古都(我推)”环节中,学生借助头脑风暴的团体训练方式,使得个体的才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讨论中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打破了常规思维方式,产生了大量创造性的设想。在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品特色(我推你评)”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的训练。在这一环节中,侧重要求学生根据一个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话题进行旅游考察线路设计,并重点在于评析原因。在“析成因(我析你点)”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讨论交流过程中新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剥离、分析、归纳和总结。此时,学生通过对前期讨论过程的反思,形成了对学习资料的整理,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研究对象的探究,对后期探究的规划。这种选择性的学习,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获自然很多。

虚拟课堂可跨越时空局限,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虚拟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促进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广泛查找相关信息,借助生活经历,紧扣主题,通过师生、生生探究活动,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不仅使学生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展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与欲望,还促进学生形成了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合作解疑的学习氛围。

虚拟课堂中设立了“时空约会——虚实中的自由交流”这样的栏目。在这个讨论专区中,学生版主和教师分别提出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互动讨论。出示的题目尽可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资料而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学生侯晨曦提出“吐鲁番的坎儿井是怎么回事”的问题。虚拟课堂中,叶子韬同学就将坎儿井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之后,李昳同学是这样回答侯晨曦同学的:“我去过新疆,参观过坎儿井的博物馆,那儿的讲解员介绍说坎儿井主要是在吐鲁番地区建设的。原因是吐鲁番地区水源缺少、平均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而吐鲁番地区的高原山区,降水量高于吐鲁番盆地,所以选用那的高原蓄水。请注意:坎儿井是利用山的斜坡高度运送水源的。这是坎儿井博物馆中的实物图:主要是坎儿井的内部构造(图略)。”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讨论交流过程中,由于兴趣各异,自然主动组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形成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合作解疑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多样化需求。这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相互质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在同伴的讨论、补充、修正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提问是学生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虚拟课堂的学习方式是由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散性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对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方式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转变,使学生实现从“学会答”到“学会问”,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赋予了多种形式,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参与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快乐学习与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得以弘扬,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