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绿色理念,课程特色,彰显学校人本文化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以“会幸福生活的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其中“人”是核心, “ 中国” 是情怀, “ 幸福” 是指向。“会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是一种具有高尚品德、健康身心、广博学识、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创造潜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品质的优秀人才。
学校着力于以“系统、平衡、自适应、可持续发展”为鲜明特色的绿色生态学校建设。系统思考个人、自然、社会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计课程满足人类看待世界所形成的自然、社会、心灵秩序所对应的实证、历史、艺术思维要求,设置多样的课程,使用泛在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实施多元评价来适应多元化、有差异、有个性的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适合其学习的课程,节约、开发和再生人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代表着自然,代表着具有能满足个性需要、幸福生活需要的环境特色。
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的建设直接切入绿色生态学校建设,直指学校文化,重点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核心业务。该系统不仅为学生的课程选择、观点表达提供了环境,而且也为师生提供了快捷、精细的质量分析报告。
原发需要与文化积淀,推动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建设
落实人本办学理念,建设绿色生态学校,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和办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学校遇到过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一,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难保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实现自由选课,受教师编制和学习时空限制。其二,学生的互动机会受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表达、动手、交流机会少,主动思考、意义建构受限。其三,有效教学难达成。按照奥苏贝尔关于“探明原有经验,开展有效教学”的提法,教师应在教学前探明学生的前经验,但传统的手工统计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基于上述问题与挑战,结合学校语文组十多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四个递进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全体教师七年来对“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单机版软件使用经验,以及学校“一三一立体人本课程系统”建设的需求,学校将“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用一体化系统服务于课程选择、互动学习和学习效果诊断。
以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人力资源;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发展“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节约人力资源,让教师做更多创造性工作。
建设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拓展学校核心业务发展模式
学校建成了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V1.0)(以下简称“课程系统”)。“课程系统”以“精品课程和作业”和“双基检测分析诊断”为主要模块,以Web2.0风格个性化桌面为特征。
1.“课程系统”个性化服务于学生特长发展需要,再生人力资源,促使人有活力地成长
学校致力于“课程系统”的建设,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愿望,这就是学校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人的差异性,特别是智能的差异性,不同感觉器官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需要学校提供多样的课程,实施多层次的教学,开展多元评价。
以“做中学”为特征的同层异构美术网络课程,解决了由于师资不足和时空限制,无法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模块的困难。开设美术学科精品网络选修课程,将美术九个模块的知识、技能性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源,在现实课堂上,实施同层异构,即教室中设置不同学习模块的分区合作课桌,提供多媒体电脑系统,选择同一模块的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开发作品,选择制作方向、合作设计、分工制作作品部件、合成等全过程,在制作中查阅相关视频资源学习、模仿、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再全班集体分享,学生获得不同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既能解决师资不足和学习时空受限的困难,也能促进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实现了开放式的学习。教师也真正地成了学科课程的二次开发者、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
学校语文教师从2003年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四个课题的研究,探索建立了基于“系列主题辩论”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的语文学科教学和学习方式。课程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师生一对一、生生局部互动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反馈的时效性,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宽了学生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开辟了专题教学的通道;多元评价得以实施。
“课程系统”在满足学生多样课程选择的同时,通过“互动空间”建设生成性资源,增加了学生平均每节课至少四次的表达机会,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合作分享,特别是辩论环节中摩擦出的“火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2.“课程系统”精准服务于教学诊断,节约人力资源,促使人有创造性地工作
发挥信息技术高效快捷的运算和统计功能,节约教师精力,让教师做教学改进的开创者。十年前,“课程系统”的开发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工作发现了教学诊断的统计难题,决定开发分析诊断系统。经过多年的演化,开发出了“实用、易用、高效”的软件模块,在七年前投放给了全体教师使用,深受欢迎。
在七年的软件系统使用中,学校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益,中、高考质量持续攀升,高考本科率从66%发展稳定在近三年的100%,一本率翻一番,带动教师聚焦诊断目标编制和诊断试题命制、教学目标向诊断目标转化和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学校先后有60多名教师主持过六个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学业诊断与教学改进问题。软件在助力教师的教学研究中,让教师能比较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助力教师改进试卷讲评课、习题课乃至复习课和概念课,把脉学生弱点,精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学校的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等核心业务,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建设的 “课程系统”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的节约和再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交换的工作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和信任,邀请师生的潜能,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这是最好的人本理念体现。
系统思考,课题推进,深化学校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
1. 发展课题研究模式,推广语文学科实验经验,发展多学科研究和深化学科资源建设
课题带动,青年教师先行,是语文教学实验成功的基本经验。语文学科继续深化发展,着手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继续深化美术学科技能型微课建设,做到高中资源基本全覆盖。核心解决学生选课难矛盾,网络微课拓展了课程形态,美术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出了“做中学”教学模式。学校相继多学科投入实验,为英语学科引进资源和互动教学平台,鼓励物理和生物学科加入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建设团队。
2. 线上课程整合线下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系统,打造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升级版
围绕学校人本课程模型,梳理课程、教学、评价等学校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优化学校“一三一立体人本课程系统”,打造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升级版。学校需要一体化构建升级版,开发个性化学科课程呈现和教学互动平台,以课题为载体,开发课程资源和积累课程生成性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教研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教研文化。
专家点评: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在“落实人本办学理念,建设绿色生态学校”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互动机会少、选课困难等问题,结合学校语文组十多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四个递进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全体教师七年来对“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单机版软件的使用经验,以及学校“一三一立体人本课程系统”建设的需求,将“绿色生态数字课程系统”(简称“课程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主要建设内容,以服务于课程选择、互动学习和学习效果诊断。
“课程系统”以“精品课程和作业”和“双基检测分析诊断”为主要模块,以Web2.0风格个性化桌面为特征。该系统助力教师的教学研究,让教师能比较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改进试卷讲评课、习题课乃至复习课和概念课,把脉学生弱点,精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该系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反馈的时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宽了学生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为学校取得较高的办学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该校中考和高考质量持续攀升,高考本科率从原来的66%发展稳定在近三年的100%,一本率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