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明 廖 科
【摘 要】教学纪实片就是将教学实况如实拍摄记录而成的视频文件,它能够如实反映课堂教学实况,因而用途广泛,对积累教学经验、梳理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等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网络环境下制作教学纪实片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就网络环境下教学纪实片制作的相关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教学纪实片;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5-0082-02
教学纪实片就是将教学实况如实拍摄记录而成的视频文件,也被称为“课堂实录片”。由于教学纪实片能够如实反映课堂教学实况,因而用途广泛,教学纪实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传统模式下教学纪实片的制作步骤
要制作出好的教学纪实片,要求制作人员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熟悉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各类教学模式,这其实也是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在拍摄教学纪实片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在录制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案,并向任课教师了解清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媒体形式及互动形式等内容。
(2)注意前后机位的位置密切配合,要有利于课程的拍摄,要有利于抓拍教学重点和学生活动。
(3)教学纪实片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镜头的优势,利用全景表现教学环境,利用中景、近景(甚至特写)表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及课堂细节。
(4)拍摄学生互动场面时,前机位要及时地把学生活动的细节部分抓拍下来,如学生相互讨论、叙述、动手制作的画面等。镜头尽量要动起来。
(5)后期合成时要注意师生互动的时间差,即教师提问学生后要尽快切换到学生画面,保持视觉流畅和声画同步;合成时要注意声音与口型要相符合。
在传统模式下,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拍摄即可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纪实片。
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包括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因而网络环境教学成为教学研究热点得到广泛开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传统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和协作学习等。
由于传统教学的三要素改变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四要素,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而且也使得教学纪实片的摄制出现了新问题、增加复杂性和难度。其主要表现为:由于师生人手一台计算机,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并完成教学过程,他们在网络上提出教学目标和任务、搜寻资料、查找信息互发QQ、探讨交流、解决问题,所以通常课堂上师生间的有问有答、生动活泼的场面少了,常常是“只闻机器声,不见人活动”。如果是一位听课者,除了看到师生们在不停地敲击键盘并且还时而深思、时而喜悦、时而低声细语外,剩下的就是一脸茫然了。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拍摄教学纪实片的困难所在,显然按照传统办法拍摄已经不行了。
网络环境下拍摄制作教学纪实片的方法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大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反映出来的。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纪实片的拍摄问题也就成为如何把网络上的内容展现出来的问题,这也就是如何把师生之间教与学屏幕上的内容展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发现并认识到这个新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较好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
采用双机位拍摄时,两台摄像机分别前后放置。前机位位置最好选择在第一排学生侧面,除要按常规拍摄外,应较多地用中景、近景拍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细节和他们的表现、表情,用中景、全景拍摄全班活动和分组活动的场景,以及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学习内容的情景,以反映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和网络环境教学的气氛。因为,前机位不好拍摄到计算机屏幕,所以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反映师生的活动和教学氛围。
而反映网络环境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后机位实现的,因此后机位的拍摄任务很繁重,后机位位置的选择应更加注意满足拍摄的需要。后机位除了按常规要求拍摄外,更多地要注意拍摄学生的屏幕和教师的屏幕(教师的屏幕常能用投影打出)所呈现的教学信息,以反映师生互动情况和教学内容。为了保证对学生屏幕的拍摄,应在后机位附近安排一些操作计算机较好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拍摄才能准确及时呈现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何时拍摄师生的活动,何时拍摄教师屏幕,何时拍摄学生屏幕,拍摄哪位学生的屏幕,这就要求拍摄人员在课前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并理解、把握了教学过程及内容。在瞬息万变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有相当的能力和经验。
有些网络环境教学由于呈现的信息量很大,后机位拍摄任务过于繁重,为保证拍摄质量,应单设一台甚至两台摄像机专门用于屏幕拍摄,以更好地反映教学,这样就形成三机位(或四机位)拍摄。
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对于三机位(或四机位)拍摄的素材,一般是先合成教师机位与学生机位的素材,初步形成教学纪实片的雏形(编辑第一版)。然后,依据教学进度,根据教学需要插入屏幕机位的素材,以保证及时把网络教学的重要信息和网络教学的内容呈现出来(编辑第二版)。此外,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对于因计算机网络故障(此类现象常有发生)造成的拖堂延时现象应予以合理剪接、删除,因为这并非教学内容使然。
此外,还要处理好其他一些摄制问题,比如应选用具有扫描频率跟踪的摄象机拍摄,或使用液晶显示器,以消除一般摄象机拍摄计算机屏幕会出现的画面滚动现象,以保证教学纪实片的基本质量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纪实片的制作,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编辑,都要比传统教学的纪实片的制作复杂、困难、要求高,工作量也成倍增长。但是,只要我们以先进教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及时跟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探讨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纪实片,继续发挥它在教学和教研中的作用,满足各类教研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